六百年前的今天,也就是永乐十九年的元旦,明成祖朱棣在北京新落成的太庙祭祀了朱元璋以上五代祖先神主。祭祀结束后,他又在紫禁城奉天殿接受了文武百官与外国使节的朝贺。这一系列仪式的完成,标志着北京取代南京正式成为了大明帝国新的首都。

皇帝迁都南京明朝会怎么样(明朝迁都北京六百年祭)(1)

明朝迁都北京,作为一个南方人,龙马君多少是有点不以为然的,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南京无疑是大明首都更好的选择。今天,距离迁都正好过去了600年,我们不妨聊下这桩历史公案。

一、与南京相比,北京的安全系数过低

首都,顾名思义,是国家腹心之所在。

既然是腹心,那么,安全就是选择首都时要考虑的首要因素。这就好比下象棋,不论跳马还是飞象,走子的第一目标都是保障自己老帅的安全。

就这点而言,北京无疑是非常不合适的,它的战略纵深实在过浅。

皇帝迁都南京明朝会怎么样(明朝迁都北京六百年祭)(2)

打开明朝地图,您就会发现,北京几乎就挨着边境。九边之一的蓟州镇就在现在京津一带,长城上的重要关口古北口就位于现在北京的昌平区,离明朝的北京城也只有100公里。

把作为国家腹心的都城放在边境上,这种做法极其少见,缺点也显而易见:一旦长城防线被突破,北京就会完全暴露在敌人的铁蹄之下,稍有不慎,就会被一剑封喉。

在明朝存续的276年间,作为一国都城的北京竟然被兵临城下了四次,堪称史上最惨首都。

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部在土木堡大胜后明军直抵北京城下,幸得于谦等人死战才免于沦陷。

公元1500年,蒙古鞑靼部突破距离北京最近的古北口,直接杀到了东直门外。明朝守军紧闭城门不敢应战,鞑靼部大肆劫掠了四天后方才离去。

公元1629年,后金10万大军从喜峰口再次破口,围攻北京长达一月,在多路援军尽皆战败的不利情况下,崇祯帝一度决定弃守,幸被群臣劝阻。

公元1644年,李自成大军强攻北京,一日之后,城破。

皇帝迁都南京明朝会怎么样(明朝迁都北京六百年祭)(3)

发现了没,从瓦剌到鞑靼,到后金,再到李自成,围攻北京几乎是有明一代所有势力的标配,您没围攻过北京,都不好意思说在明朝的历史舞台上蹦跶过。

地处江南又有长江之险的南京则显然不存在这个问题,两三千里的战略纵深,足够明朝调集全国的力量与敌军决战,绝不至于像北京一样突然间被敌人一招制敌。

二、在经济中心南移的大环境下,迁都北京带来了极为沉重的财政负担

迁都,并不单单是朝廷换个地方办公,而是包括朝廷在内上百万人口的大迁徙。

据当时人们的记载,迁都后新增的僧道人口就有上万人,其他诸如官差、奴仆、家属、百工更是不可计数。由于北京离边境过近,为保安全,明朝不得不像北宋一样在京师周边囤积重兵。

粗略估算下,因为迁都,北京及其周边卫星城市、长城沿线大致要额外增加两三百万的人口。

皇帝迁都南京明朝会怎么样(明朝迁都北京六百年祭)(4)

自宋朝始,随着北方农业生产的破坏以及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的粮食产量大为减少,堪堪能够自给,很难再额外供应如此大量的人口。因此,因迁都而增加的粮食供应,就只能仰赖南方,也就是要依靠所谓的漕运。

古代常说千里不运粮,漕运的代价有多大呢?由于明代的相关史料较少,我们可以参照清朝的记录。

根据清朝道光年间的记载,为漕运专门养的漕军有十几万人,每年漕运大约需要花费400万两左右。

皇帝迁都南京明朝会怎么样(明朝迁都北京六百年祭)(5)

由于我国地势上北高南低,黄河又常常决口,导致京杭大运河经常断航,因此,朝廷还要每年投入大量经费治河。这部分投入是多少呢?按照王庆云《石渠余纪》的记载,大概在500万两到1000万两之间。

漕运的花销,几乎占到了清朝岁入的四分之一,对于财政情况远不如清朝的明朝而言,更是一笔极为沉重的负担。明朝的灭亡,最直接的原因恰恰就是因为缺钱。

对此,汉学权威费正清就曾说过:

北京这一宏伟都市远离它的经济源泉,维持这一中心所用的人力和物力在明代灭亡和在帝国时代结束之前,一直消耗着政府的收入和人民的财富。

如果依旧定都南京,则完全不存在这一问题。南京临近粮食主产区,太湖平原一地的粮食供应京城就绰绰有余,最关键的是,粮食运输还极为便利,江苏省至今都是我国的内河航运第一大省。

三、迁都北京,极大限制了明朝向海洋方向的发展

南船北马,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方的海洋文化远较北方炽烈。

三国时期,定都南京的东吴即派出大将卫温率领万人以上的船队扬帆出海。

五代时期,吴越国的船队与新罗、渤海等国建立起了频繁的贸易关系,通过海洋贸易赚取的利润是吴越国的重要财源。

皇帝迁都南京明朝会怎么样(明朝迁都北京六百年祭)(6)

南宋时,偏居一隅的南宋小朝廷虽然军事上节节败退,但是海外贸易却搞得有声有色。与南宋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60多个,海外贸易范围远至波斯湾和东非海岸。我们都知道明代郑和下西洋是一件壮举,殊不知南宋才是中国古代海洋贸易的鼎盛时期。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就曾说过:

15世纪初的中国放弃了因长江之利而对航海开放的南京,却定鼎北京,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针,正是这时候,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

试想一下,如果明朝依旧定都南京,并将迁都带来的沉重的财政负担转化为向海洋发展的动力,这又会是一幅什么图景?先于欧洲发生工业革命也说不定。

四、保安与董事长

关于明朝迁都北京的弊端,明末大儒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有过精彩的论述,原文比较拗口,龙马君打个现代的比喻说明一下。

皇帝迁都南京明朝会怎么样(明朝迁都北京六百年祭)(7)

南方财富人才集聚之地,就好比是一个公司的核心业务部门,直接关系着公司的业绩和存亡。而北京,就好像是公司的大门。看好公司的大门固然重要,但是显然不需要董事长亲自坐镇,派几个保安去就可以了。就算大门有失,董事长也能及时调集人力进行补救。

明朝定都北京,就好比是董事长亲自去当保安,貌似天子守国门,拉风得很,实则是主次不分,一旦坐镇大门的董事长有失,整个公司都要跟着遭殃。不信您看强汉、盛唐,他们哪个会让天子去守国门?

欢迎关注,与龙马君一起,相信思想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