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兴盛的原因给我们的启示(唐朝的兴盛不只是国力强大)(1)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是世界上闻名的天朝大国。盛唐时期指的是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段时间,这个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开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繁盛景象,被后世称为“盛唐气象”。

这种局面的开创,始于唐太宗及其后的君王关爱百姓、选贤任能、善于纳谏的结果。唐太宗身居高位而谦恭待人、大度容人,敢用反对过自己的人,励精图治,不仅是唐代盛世伟业的开创者,更为后世树立了治世典范。

唐文化的特有气质,正是这种“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精神。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孟子.尽心下》),这种精神造就了唐代“充实而又光辉”的文化繁荣时代,使中国传统文化进入一个异彩纷呈、奇峰迭起的时期。

一、文学艺术

唐朝兴盛的原因给我们的启示(唐朝的兴盛不只是国力强大)(2)

在唐太宗的影响下,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都十分爱好和提倡书法,唐代书法水平因而达到历朝历代的巅峰,也是中国书法史上书法家最多的一个朝代,如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李邕、颜真卿、柳公权、张旭等。

颜、柳、欧、褚等名家法帖,至今仍是很多书法研习者们临摹的样本。

唐代的画坛亦显示出蓬勃的活力,题材范围空前地扩大。如阎立本所画〈太宗真容〉、〈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图绘了开创大唐伟业的唐太宗及众臣,形像逼真传神,时人誉之为“丹青神化”。

吴道子曾在长安、洛阳寺观中作佛道壁画四百余间,神态各不相同,展现出神佛的庄严和天国圣境的光辉。他落笔一挥而就,绘画轰动长安,“立笔挥扫,势若风旋,人皆谓之神助”。他被后世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塑匠人尊为“祖师”,足见其影响之大。

唐代的壁画和雕塑也有高度的发展,以卓绝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富丽中不失典雅,鲜明中又有沉着,呈现出一派大气雍容的风度。如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西方净土变〉,展现出天国世界的景象,神佛、菩萨、众生,人物众多,画面宏伟,神采生动,令人敬畏与神往。

三、乐舞艺术

唐乐舞荟萃历代歌舞所长,兼收西域众多少数民族及国外之精粹,日臻极境,充分体现盛唐时百国朝贺、民族交融的景象,是国泰民安的完美写照。

唐乐舞气势磅礴,场面壮观,集诗、词、歌、赋于吹奏弹唱;融钟、鼓、琴、瑟于轻歌曼舞;乐曲高亢悠扬,动作舒展流畅,服饰华丽多紫,堪称历代歌舞之最,成为吸收异域优秀文化和传播中华文明的载体。

唐乐舞中:继承前代的传统乐舞并加以发展的,如《九部乐》、《十部乐》中的〈清商乐〉;以国名、地名、族名为乐部或舞名的,如《十部乐》中的〈西凉乐〉、〈高丽乐〉、〈龟兹乐〉等;唐代新创的乐舞,是音乐、舞蹈、诗歌三者结合的大型多段体乐舞套曲,如吸收传统武舞的〈破阵乐〉、〈大定乐〉等。

唐朝兴盛的原因给我们的启示(唐朝的兴盛不只是国力强大)(3)

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太宗时设立了十部乐,除了燕乐、清商为中原乐舞,其余四部来自唐朝境内少数民族、四部来自国外,南至印度支那,北到撒马尔罕。

当时著名的歌舞大曲有《秦王破阵乐》,以唐太宗统一中国、功定天下为题材,表现了除奸佞、气吞万里的气势和拯民于水火的仁德,此曲当时在国外亦广为流传。

西域音乐在唐也非常盛行,长安城内住有大批西域音乐家,著名的乐曲有《龟兹佛曲》等。有关民间乐舞盛况,在唐诗中也多有反映,出现了“〈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的局面。

四、意识形态和信仰

唐代是儒、释、道发展和弘扬的鼎盛时期,三家思想交相辉映,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渗透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使社会维持较高的道德水准,使盛唐时期达到举世瞩目的辉煌。唐太宗既尊崇儒学,又扶持道教和佛教。

唐代有完善的祭祀天地、神明和宗庙的祭祀制度,人们敬天信神,尊道崇德,读圣贤书,以经世济民为己任。儒家的“仁者爱人”,道家的“悟道证真”,佛家的“慈悲普度”,在这些正统信仰的影响下,人们明了做人的理念,保持质朴、善良、纯真的本性,追求 真理,坚定为善。

唐太宗下诏组织学者修撰《五经正义》,使儒家经典成为唐代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并一直沿用后世,儒家思想成为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基本准则。

唐代道家思想亦得以广泛弘扬,文人中求道访道的非常多:真率夷旷如贺知章,或翩翩欲仙如李白;在绘画上有“道释人物”一科,画家们的艺术也被人们称为有若神助的艺术;音乐上“玄真道曲”、“大罗天曲”大盛;书法上追求“真率天然”、“禀天而自强”的境界美,看重意象,崇尚自然。

唐朝兴盛的原因给我们的启示(唐朝的兴盛不只是国力强大)(4)

名医孙思邈被后世称为“孙真人”和“药王”。

名医孙思邈一生以修道和行医济世为务,造福世人不计其数,被后世称为“孙真人”和“药王”。

佛家思想传播亦规模空前,佛经翻译、传播数量巨大,人们信奉佛法,敬信神佛,深信因果而修心向善,社会安定,民风淳朴,八方来朝,正如佛经所述:“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无有冤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高僧玄奘法师以慈悲为怀,立志拜佛取经以济众生,远赴西域印度十七年,取回六百五十七部佛经,并在长安慈恩寺将其全部译成中文。唐太宗赞其壮举,对其翻译、广传佛经给予大力帮助和扶植,并为译经作序《大唐三藏圣教序》

此序文气势开阔,文笔典雅,从天地阴阳、四时变化述及显像与无形,宏观与微观,再述及佛家教化之功能,赞扬玄奘法师拜佛求经之壮举,“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方翼兹经流施,将日明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

五、对外文化交流

唐太宗提出“柔怀万国”的睦邻友好政策,贞观之治为邻近列国所仰慕,和中国有使节往来的国家、部落已经超过三百个,于是朝廷设立鸿胪寺、典客署和礼宾院等外事机构,专门接待外宾。亚洲、非洲许多国家纷派使节,而有“万国遣使”的盛况。

唐很多措施许多国家甚至是照搬过去直接用。许多外国的王侯、使臣、留学生、艺人、僧侣都来到唐朝,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国子监成为世界上最可观的高等学府。

仅日本一国先后十九次派出的遣唐使,就有五千人以上。其中随团前来的留唐学生,大多被唐朝友好地接纳到唐朝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学习数年毕业后或在唐朝官府工作或返国将汉文化传授于国。

僧侣们则入住寺院,潜心钻研佛经。有的国家还礼请中国派人去传授文化,如高僧鉴真携带佛像、佛经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弘扬佛法与盛唐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综上所述,唐代文化不仅以辉煌的成就使华夏文明璀璨夺目,而且以深刻的内涵、强大的力度远播世界,使唐代文化成为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的文化源地,在世界文化史上映照古今。

它是中华民族史册上一幅亮丽的历史画卷,它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和自豪!人们怀念和向往记忆中永远清晰的盛世天朝,无限景仰唐太宗的正义、仁爱和宽广的胸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