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天晨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古代又称“上元节”、“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这一天,家家户户皆热闹庆祝, 故亦称小过年。在元宵节的热闹之际,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元”和“宵”的汉字演变与书法写法。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1)

“元宵节”原名为“上元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然而,正月十五最早不叫元宵节,而叫上元节。这一名称来自中国道教文化,所谓“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2)

道教文化中认为统摄“三元”的三位神仙分别掌管“天,地,水”,而“三官大帝”各有职责:正月十五是天官赐福,七月十五是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是水官解厄。

“天官”传说就是上古帝王“唐尧”,元宵节相传便是天官下凡赐福的日子,古代上元节这天人们贴对联,上联“吉庆有余”,下联“天官赐福”或“受天百禄”。

“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图中天官人物及蝙蝠。天官头戴如意翅丞相帽,五绺长髯,身穿绣龙红袍,扎玉带,怀抱如意。以天古、蝙蝠为主组成,“蝠”与“福”同音,借以表达吉祥、天官降福之意。——《梁元帝旨要》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3)

道教文化中的“三官大帝”

苏轼书法手札《新岁展庆帖》,便是相约陈慥与公择(李常)在上元时在黄州相会的事情。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4)

苏轼《新岁展庆帖》 书于1081年(元丰四年)纸本,行书,前帖纵30.2cm,横48.8cm

文中说多次提到“上元”。既然元宵节”中的“元”,便是和“天官”的神官名“上元”有关,那么为什么掌管“天、地、水”三位神仙,都要和“元”相关呢?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5)

苏轼《新岁展庆帖》局部

“元”字的本义及汉字书法演变

“元”字的甲骨文是一个人侧着战力的形象,上面画了一个指事符号,表示身体部位。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6)

金文更加明显的把人体的这个部位画的很大,头颅,就是元的本义。《孟子》曰“勇士不忘丧其元”。因为元原义是头颅,也就引申为“开始”和“起始”的意思,所以,道教有“元始天尊”,而一个国家的领导称之为“元首”便是用了这个字的本义。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7)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传说中三官大帝掌握天地间最根本的三种物质,也就自然称之为“三元”,而新年的第一个月称之为正月,又叫元月,也就是开始的意思。上元节,就是正月第一个月圆的时候。

元,始也。——《说文》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8)

篆书的“元”基本承袭了甲骨文的写法,有些字形具有装饰性,变化了字形,甚至有些篆书写成两个,还有的竟然简化至“●”,只画出头颅的样子,如同一个最开始的起点,引发无尽联想,可谓具有了哲学意蕴。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9)

小篆字形的“元”稳定了字形,固定了各个笔画的位置和形态。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10)

《居延前汉简》中的“元”

汉代《居延前汉简》中的“元”,笔画简化迅捷,最后一笔蜿蜒的弧线写法变成了波磔,是隶书的典型形态。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11)

王羲之《黄庭经》中的“元”

东晋王羲之《黄庭经》中的小楷“元”,字体娟秀,笔画挺拔,转折力度明显,波磔变成了钩,是楷书的显著特征。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12)

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的行书“元”

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的行书“元”,书写速度加快,字形更具变化灵动,不似楷书那样工整的分布,前三笔积攒了力量,压缩了空间,留出位置给钩来舒展,力量雄浑而果断。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13)

孙过庭《书谱》中的草书“元”

孙过庭《书谱》中的草书“元”,笔意绵延,一气呵成,整个字在一个空灵的节奏中流淌,最后一笔的竖弯钩更加简洁,省略了“横”的过程,夸张了“钩”的去向。

更多“元”的汉字资料请看《元宵节说“元”》https://mp.weixin.qq.com/s/m0wv7boyx9xguGctlrzO8g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14)

“宵”字的本义及汉字书法演变

“宵”的金文写法,是上面一个“宀”表示房屋,里面是一个“肖”,肖的本义是小孩子的身体,表示“小”的含义。“宵”的本义是小孩子在屋里过夜。“肖”同时也是声部,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 礼记 • 学记 》里说:“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15)

后来,“宵”主要指睡眠的时间,也就是“夜晚”

宵,夜也。——《说文》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16)

“宵”字的字体演变

楚简的“宵”,写法不拘一格,字呈“扭”态,如同一个人在扭腰跳舞。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17)

战国楚简中的“宵”

有些古汉字的写法,不是加“宀”而是日或者月, 都是“肖”下面表示“肉”的部分的讹变写法。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18)

小篆写法的箫,笔画对称均匀,线条流畅,由于这个字的弧线较多,和两个竖线呼应,具有稳定和灵活兼具的视觉美感。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19)

小篆写法“宵”

隶书写法的“宵”,把一些弧线“拉直”,但是依然保留着弧线的感觉和体态,直中有曲,杨沂孙的隶书还包有篆书的味道,笔法自然流畅。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20)

隶书写法“宵”

楷书让笔画节奏分明,力度也有了明显的对比。虞世南的楷书瘦劲空灵,结体松而不散,笔画自然简约,每一个点画的位置都恰到好处。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21)

虞世南楷书“宵”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中的“宵”,气质儒雅,节奏明快,字形稳健,笔法超然。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22)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中的“宵”

康里巎巎的草书《秋叶感怀诗卷》中的“宵”,笔法迅捷而一体,却节奏不乱,笔画减省却位置安排得当,整体字并没有因为速度而散掉,中宫紧缩,笔势开张,做到了草书快而不乱的风格特点。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23)

康里巎巎的草书《秋叶感怀诗卷》中的“宵”

“元宵节”的两首著名的词

古人以“元”为始,称夜为“宵”。故而元宵节的意思就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大家吃汤圆,舞狮子,猜灯谜,一片繁华的景象。

自唐朝起,元宵节就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所以,元宵节其实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北宋欧阳修的《生查子 元夕》中说“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便是中国情人节的著名话语。

《生查子 元夕》

北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宵节三字楷书(元宵节)(24)

另一首元宵节著名的词,便是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

《青玉案 元夕》

南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对后世影响很大,而且文辞优美朗朗上口,即使在现代,也是很多人传颂的佳作,大家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各地方言及古汉语朗诵元宵节诗词《青玉案 元夕》https://mp.weixin.qq.com/s/WwgyLpjHh1nZGS8b_8TFR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