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经常有中风患者的家属询问,是不是所有的中风病人都需要扎下巴?扎下巴是治疗什么?为什么别人需要在下巴底下扎针,而我们的病人不需要?

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总是得耐着性子去回答,也不能解释得太深奥,又不能太敷衍了事。那下巴上扎的是什么穴位呢?

是舌三针。舌三针在临床上经常使用,很多同行朋友都会用到,但是对于其适应症很多总会搞混淆,更不用说那些没有入门的初学者和非针灸从业者。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

颞三针治疗中风后遗症(舌三针可治疗中风后出现的吞咽困难和言语障碍吗)(1)

1.舌三针怎么使用?

舌三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提出的“靳三针疗法”中的一组穴位,定位分三个穴位,即Ⅰ即上廉泉;Ⅱ即上廉泉左右各0.8寸取穴。上廉泉即廉泉穴上1寸的位置。濂泉穴在前正中线上,舌骨上缘处。

对于舌三针的定位也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在上廉泉旁开0.5寸,也有说法认为在上廉泉旁开1寸;还有说法认为是濂泉穴旁开0.5寸,或旁开1寸。这不是本篇的重点,这里就不做考究了。

对于舌三针的主治作用,大多认为可以治疗吞咽困难和言语障碍,以及咽部疾病,如咽痛、咽痒、喑痱等。

舌三针治疗咽部疾病可以理解,这是穴位的近治作用在发挥疗效。但是言语障碍和吞咽困难这两个不同的疾病舌三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且让我们从这两个病的发病原理来分析一下。

颞三针治疗中风后遗症(舌三针可治疗中风后出现的吞咽困难和言语障碍吗)(2)

2.中风后吞咽困难和言语障碍如何形成?

吞咽困难指患者难以咽下食物的一种病理状态,中风后常常会发生。原因就是中风发生后,患者的大脑局部缺氧、缺血,引发假性延髓麻痹,促使吞咽中枢受到损伤,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

中风吞咽障碍患者食道并没有出现梗阻,或其他疾病,只是支配吞咽功能的肌肉瘫痪造成,病灶在延髓和参与吞咽的肌群。

中风后的言语障碍主要是由于大脑相应的部位受损引起,常常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感知、辨知、理解、表达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功能障碍。

中风后的言语障碍可以分为构音困难和失语。构音困难可以理解为参与说话的肌肉瘫痪引起的言语障碍,患者有时可以发声,但含糊不清,有时完全不能发出声音;失语可以理解为发声的肌肉没有瘫痪,只是参与形成语言的大脑部分受损引起即患者可以讲出话语,但或答非所问,或说得听不懂。

总而言之,中风后出现的吞咽障碍和言语障碍都是大脑出现了问题,导致支配这两种功能的肌肉或者直接导致这两种功能受损。

颞三针治疗中风后遗症(舌三针可治疗中风后出现的吞咽困难和言语障碍吗)(3)

3.中风后吞咽困难和言语障碍针灸治疗区别?

从这两个症状的发病原因来看,都是大脑受损引起的症状,所以针对相应功能区的头皮针是一定不能少的,这是二者的共同点。

当然,对于参与吞咽的肌群瘫痪和参与构音的肌群瘫痪,二者使用的穴位也可能重合,如舌三针、人迎、廉泉、扶突等穴。但是,肯定不能所有的言语障碍和吞咽障碍选穴会相同。

比如患者是命名性失语,这时候只是不知道如何称呼每一个物品,就没必要在构音肌群进行针刺,头皮针、益神针才是重点。

患者的吞咽障碍以饮水呛咳为主,且咽喉部肌肉瘫痪,舌下肌群功能正常,这时候舌三针的作用就没有咽后壁点刺效果好。

还有的患者言语不清和言语障碍,均是由于舌肌无力引起,吞咽肌群功能尚可,这时候对舌体的针刺效果就比其他穴位效果好,金津、玉液以及舌中穴才是重点选取的穴位。

所以,在临床上辩证分析才是关键,疾病症状的命名大多只是个概括,每个症状形成的原因和表现也是不同,得分析后再予以对症治疗,否则效果是否出现也会心里没底,对自己的能力和疗效的提高也是无意义的。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欢迎大家关注我,欢迎点赞、转发和评论。#健康##中医##针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