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先民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发明并创造了大量的生活器具,涵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器物已经消失湮灭,而有些器物经不断改进,至今仍然留存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下面,左右带大家了解一下其中的30件古代器物,看看你知道多少?其实,好多东西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能见到。

1、觥(gōng)

一种盛酒器,出现于殷商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觥有牛形铜觥、折觥、龙纹觥、鸟兽形觥等。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有“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的话语。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1)

2、鬲(lì)

煮饭用的炊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陶鬲,其形状一般为侈(chǐ)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商代前期的鬲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有两个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为高领,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数为折沿折足弧裆,无耳。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2)

3、缶(fǒu)

《说文解字》中说:“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缶原本是古代的一种陶器,类似瓦罐,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钵,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圆腹,有盖,肩上有环耳,也有方形的,盛行于春秋战国。这种酒器能够成为乐器是由于人们在盛大的宴会中,喝到兴致处便一边敲打着盛满酒的酒器,一边大声吟唱,缶就演化成为土类乐器中的一种。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3)

4、簠(fǔ)

簠是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周礼·舍人》:“凡祭祀,共簠簋。”簠的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簠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4)

5、簋(guǐ)

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青铜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簋常以偶数出现,如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5)

6、甗(yǎn)

甗是古代的蒸食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称为甑(zèng),甑底是一有穿孔的箅(bì),以利于蒸汽通过;下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间可烧火加热。流行使用于商周时期,早期器体厚重,春秋战国时,器身变薄。除实用外,西周末春秋初,甗还是礼器,与鼎、簋、豆、壶、盘等组成成套随葬品。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6)

7、觚(gū)

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觚初现于二里头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7)

8、尊(zūn)

古代大中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周时期,春秋后期偶有所见。基本造型是侈口,长颈,圆腹或方腹,高圈足。商早中期,尊均有肩,主要是圆体尊。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有方形尊和觚形尊。西周时,又出现了垂腹的圆尊,形状为大口,长颈,鼓腹下垂,圈足低矮。除上述各式尊外,商周至战国期间还有牺尊。将尊铸成牛、羊、虎、象、豕(shǐ])、马、鸟、雁、凤等动物形象,统称为牺尊。牺尊上装饰有各种华丽的纹饰,兽背或头做成尊盖,既是实用器皿,又是艺术价值极高的工艺品。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8)

9、彝(yí])

彝也称方彝,目前有两种解释:一为古代的盛酒器,一为古代青铜器中礼器或是祭器的通称。形制为方形,高身,腹有曲有直,带盖,盖似屋顶形,盖上有钮,有的带扉棱。新石器时代已有陶制方彝存在,在商代也有以白色大理石制作的方彝,而青铜铸造的方彝在商代殷墟时期的初期可见,到了西周时期逐渐消失。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9)

10、罍(léi)

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造型有圆形、方形两种。圆形罍造型为敛口,广肩,丰腹,圈足或平底;肩部两侧有两耳或四耳,耳作环形或兽首形;下腹部一侧有穿鼻。方形罍多为小口,斜肩,深腹,圈足式,亦有少数为平底;有盖,盖作斜坡式屋顶状;下腹近圈足处亦有穿鼻。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10)

11、瓿(bù)

古代的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器型似尊,但较尊矮小。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装饰饕餮(tāo tiè)、乳钉、云雷等纹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11)

12、盉(hé)

盛酒器和盛水器。流行于商代至战国,主要用途是盛水以调酒。基本造型为圆腹,带盖,前有流,下设三足或四足。商周时期,盉口大,腹深,流直,多作分档式袋足或柱形足,商代足则多做成空心。春秋战国时,盉口变小,腹部扁圆,流往往做成弯曲的鸟头或兽头状,蹄形足较为常见,有的蹄形足做成动物形象。许多盉还加上弯曲的提梁,并用环索连结盉盖与提梁,造型轻盈秀巧。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12)

13、甑(zèng)

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13)

14、釜(fǔ)

古代的一种炊器,圆底而无足,或有二耳,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也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炒等,为现在我们使用的“锅”的前身。盛行于汉代,有铁制的,也有铜或陶制的。曹植的《七步诗》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的句子。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14)

15、匜(yí)

中国古代贵族举行礼仪活动时浇水的用具,相当于现代的瓢或舀水器,出现在西周中后期,盛于东周。匜形椭长,前有流,后有鋬(pàn),多有四足。早期匜为青铜制,汉代以后出现匜金银器、匜漆器、匜玉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guàn)”的记载,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奉匜沃盥”是中国古代在祭祀典礼之前的重要礼仪。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15)

16、觯(zhì)

古时饮酒用的器皿,大多用青铜制造。形似尊而小,或有盖。盛行于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青铜器中所称的觯有两类:一类是扁体的,一类是圆体的,这两类觯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皆有,后者且沿用至东周。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16)

17、斝(jiǎ

古代的盛酒器和礼器,由新石器时代陶斝发展而成,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基本造型为侈口,口沿有柱,宽身,下有长足。斝的形制较多,器身有圆形、方形两种,有的有盖,有的无盖;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柱有蘑菇形、鸟形等不同形式;腹有直筒状、鼓腹状及下腹作分档袋状几种;有的是扁平素面,有的用兽头装饰;底有平底、圆底;足有三足、四足、锥状空足、锥状实足、柱形足等。斝作为礼器,常与觚、爵等组合成套使用。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17)

18、卣(yǒu)

古代用来盛酒的容器,也有说卣专门盛放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卣的基本形制为扁园、短颈、带盖、鼓腹、圈足,有提梁。还有少数为直筒形、方形和圆形,还有动物形状的鸟兽卣。商代铜卣多为扁圆体,盖较高,上有钮,提梁多横跨两面,腹最大颈在中部或略下,圈足较高。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18)

19、盨(xǔ)

盨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礼器或食具,由圈足簋发展而来,器盖与器身形态相近但稍小,器盖上有四个方足,为其一般判定标准。取下器盖后翻置起来即成另一器皿,食毕归置如一。盨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主要流行于西周晚期,到春秋初期已基本消失。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19)

20、爵(jué)

爵是古代最早的酒器,相当于现代的酒杯。流行于夏、商、周。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此为各时期爵的共同特点。这种酒器是天子分封诸侯时赏赐给诸侯的,后由此引申指爵位、官位。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20)

21、鼎(dǐng)

鼎的本义是烹饪之器,用来煮或盛放鱼、羊、豕肉。也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比如有名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鼎还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青铜礼器之一,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iǎng)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所谓国灭则鼎迁,后世把夺取政权叫“问鼎”,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21)

22、俎(zǔ)

有两种用途:一是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二是古时宴飨,每人前面有俎案,上面摆满菜肴,食有食相,也就符合礼仪了。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22)

23、兕觥(sì gōng)

古代盛酒或饮酒的器具。腹椭圆形或方形,圈足,有流有鋬,带盖,盖为带角的兽头形,造型极富于想象力。有的觥内附有酌酒用的斗。青铜兕觥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诗经》中屡见其名,如《诗经·卷耳》:“我姑酌彼兕觥。”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23)

兕觥

24、盂(yú)

古代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24)

25、觞(shāng)

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考古界亦称其为耳杯。因其形状像爵,两侧有耳,就像鸟的双翼,故名“羽觞”。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使用至汉晋,其后逐渐消失。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25)

26、敦(duì)

敦是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盛放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由于形状酷似西瓜,又称西瓜敦或西瓜鼎。其上下内外皆圆,盖与器体合成球体或卵圆体,两环耳、三短足,盖也可反过来使用。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26)

27、豆(dòu)

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27)

28、角(jué)

古代酒器,用青铜制做,形似爵而无柱与流,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28)

29、罂( yīng )

古代的一种盛贮器,大腹小口,既可用来汲水、存水,也可用来盛粮。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29)

30、鉴(jiàn)

古代的盛水器。盛水作为镜子用,或盛冰块,或盛水沐浴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鉴初为陶质,也就是陶盆,春秋中期出现青铜鉴,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最为流行,西汉时仍有铸造。

古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器物(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30)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读史可以明鉴,知史可以启智。

欢迎关注“左右说历史”,欢迎阅读、观看、评论、点赞、收藏、转发,您的关注,是我创作的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