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兖州府管辖范围(明清时山东兖州为府济宁为州)(1)

今天的济宁市,以及所辖的兖州区

今天,兖州是济宁市下辖的2个市辖区之一,但是在明朝的地图上,兖州却管辖着济宁,因为那时候兖州是府、济宁是州,按照当时省、府、州县这样的地方行政区划管理结构,府就是州的“上级机关”。 清朝“清承明制”,在最初仍然和明朝一样是由兖州府管辖济宁州,但是济宁州分别在雍正二年(1724年)、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两度成为直隶于省的州,也就是“直隶州”,如此才不被兖州府管辖,直到清末。

明清兖州府管辖范围(明清时山东兖州为府济宁为州)(2)

清朝的兖州府和济宁直隶州

其实再往前追溯到元朝,包括明朝初期却都是由济宁管辖着兖州,那么这个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呢?

本文从最早有“济宁”这个名字的时候说起。

明清兖州府管辖范围(明清时山东兖州为府济宁为州)(3)

宋朝的济州和兖州

在宋金时期,在今天的济宁市一带是两个行政区域,分别是济州和兖州,兖州一直存在到了今天,但是济州又是如何变成济宁的呢?

济宁之名出现是在元朝,于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设济宁府,领济、兖、单三州及巨野、郓城、肥城、金乡、砀山、虞城、丰县等七县。

济宁府包括此后的济宁路,其治所长期在今天巨野县,直到至正八年(1348年)才移治到今天的济宁市,当时为“任城县”。济宁府和济宁路主要由金朝的兖州、济州、单州之地组成。在金朝兖州、济州属山东西路,而单州却属金朝的南京路,之所以三州能够合到一起,主要是这一带在金、元之间由汉人武装力量控制所致。

明清兖州府管辖范围(明清时山东兖州为府济宁为州)(4)

元朝的济宁路

原来金朝境内的汉人武装头目严实和石珪,在成吉思汗率兵南下攻金时,很早就归降了,成吉思汗封严实为东平路行军万户,石珪则为济、兖、单三州兵马都总管、山东诸路都元帅。后来为了减弱这些汉人武装头目的实力,把东平路剖分为十,济、兖、单三州的归属和建制遵循金朝路州的旧有界线进行划分,同时还由元人的力量进行了接管。

济宁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设置的,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设济宁府,到了至元十六年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升济宁府为济宁路,设立济宁路总管府。

明清兖州府管辖范围(明清时山东兖州为府济宁为州)(5)

明朝的兖州府

明朝取代元朝之后,明太祖吴元年(公元1367年)废元朝济宁路为济宁府,随后又陆续划入曹州、东平路一部分和益都路东南部,到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济宁府有12直辖县:任城县、郓城县、巨野县、滕县、峄县、金乡县、鱼台县、单县、嘉祥县、城武县、曹县、定陶县;2州:兖州、东平州;9个州辖县:分别是兖州的曲阜县、宁阳县、邹县、泗水县,东平州的汶上县、东阿县、平阴县、阳谷县、寿张县。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直到明朝洪武十七年,济宁依然是府,并且管辖着兖州,那么为何会发生兖州成为了兖州府,济宁却成为了济宁州,并且兖州府管辖起了济宁州了呢?

明清兖州府管辖范围(明清时山东兖州为府济宁为州)(6)

清朝乾隆年间的《兖州府志》的府城,可见城内有“王城”

这个变化是因为皇帝朱元璋所封的第十子鲁王朱檀,到洪武十八年已满十五岁,到兖州就藩所致。王子就藩地要升为府,兖州就成为了兖州府,兖州府治也迁到了兖州。而原府治所在地济宁则降为了济宁州,府州的变化也引起所辖县的变化。

兖州改府之后,有11个直辖县:滋阳县(附郭)、曲阜县、宁阳县、邹县、泗水县、滕县、峄县、金乡县、鱼台县、单县、城武县;4州:济宁州、曹州、沂州、东平州;12个州辖县:曹州的曹县、定陶县,沂州的郯城县、费县,东平州的汶上县、东阿县、平阴县、阳谷县、寿张县,济宁州的郓城县、巨野县、嘉祥县。

明清兖州府管辖范围(明清时山东兖州为府济宁为州)(7)

清朝乾隆《兖州府志》中的兖州府舆图

这样的变化不仅导致了府州属县的大调整,而且兖州和济宁的“身份”也进行了“互换”,其管辖关系彻底颠倒,哪怕是济宁在明朝时因为运河而兴盛,其重要性要高于兖州,但因为鲁藩在兖州,其政治上的地位仍还没有发生转变。虽然清朝雍正之后济宁被设为直隶于省的直隶州,但政治上的地位也还是低于府。

明清兖州府管辖范围(明清时山东兖州为府济宁为州)(8)

清朝的济宁州图

民国初,因为废府存县,兖州府消失,仅存府治所在的滋阳县,1962年1月,滋阳县改称兖州县,但是不管滋阳县还是兖州县,都归属济宁管辖,重新改变为元朝的管辖与被管辖格局,这种状况一直到今天。

其实从上述情况看,如果没有明朝朱姓的王封在兖州,济宁会有很大概率会一直延续元朝时期的格局走下去,由济宁一直管辖兖州,而不会出现明朝和清初兖州管辖济宁的情况。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