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安史之乱"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时代转折点,但同一时期,另一个大事件也发生了,那就是"藩镇割据"。唐朝为了平息安史之乱,册封了大大小小的节度使,独立性强且远离中央控制,逐渐地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而支撑节度使成为地方割据势力的是手下的牙兵。所谓牙兵,通俗一点讲就是亲兵、死士。按理来说,历朝历代都有亲兵、死士,他们并没有掀起什么较大的风浪。但唐末五代的牙兵却异常狂妄,甚至做出杀节度使并自立的疯狂之举。为何唐末五代才发展起来的牙兵,到最后会发展到如此骄纵跋扈的地步呢?
一、牙兵是如何产生的
唐朝时期沿袭隋代制度,实行按人口分配的均田制,并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府兵制。到了高宗、武后时期,土地兼并风气渐行,同时边疆军事战乱频繁,均田制和府兵制渐露弊端。
唐玄宗时期,弊端更加突出。到玄宗统治后期,均田制、府兵制彻底瓦解,但又因为前方战事吃紧,边患增加,故朝廷迫于无奈采取募兵制的方法(当然,朝廷自然希望兵权的来源是他们所熟悉的,所能控制的,所以迫于无奈用招募的法子)。当时,由于朝廷需要大规模的扩大兵源,故士兵的福利是非常好的,例如免税役、给工资、福及家人等等。
后来,用募兵制的方法,招兵去克服前线的军事困难成了惯例。一些在边疆的节度使往往为了战事的胜利、兵源不足,而大规模的进行招兵,这种方式也是被朝廷所默许的。但有些节度使为了增强自己的割据势力而随便募兵。
节度使之所以敢随便募兵,一是自己所属辖地离中央朝廷较远,朝廷不清楚地方上的兵源情况;二是朝廷对于募兵的事情是默认的,到时候节度使对于征兵,随便找个借口就行了;三是害怕被其他大的节度使兼并。综上所述,也就不难理解节度使频繁征兵的缘故了。
这样的情况发展到唐末时期,各个节度使几乎都配有自己的牙兵(亲兵),由于他们是节度使招募的,且工资及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节度使直接给予的,故使得节度使手下的士兵都是"唯知其将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招来的士兵只忠于节度使,于是逐渐地发展为节度使的亲兵。
二、到唐末五代时期,牙兵品行已败坏严重到了唐末五代时期,牙兵发展到了顶峰,牙兵数量庞大至极,故而牙兵的社会来源几乎无任何限制。换句话来说就是,只要足够强大,好战,都能成为牙兵。当时很多强盗,地痞流氓,恶霸,甚至是一些带有武人传统的降将之兵都进入了牙兵的队伍之中,导致了在士兵队伍中出现了许多桀骜不驯的人,原来军纪严谨之风荡然无存。也正因如此,在唐末五代时期,牙兵多次爆发叛乱,屡次废掉节度使,州刺史。
三、节度使依赖牙兵,致使牙兵实力膨胀,目无尊法
1、牙兵父子相袭,世代约为婚姻
随着牙兵实力的不断增长,节度使越来越依赖牙兵,故为了更好与牙兵建立关系,开始与牙兵约为婚姻,渐渐地牙兵与牙兵之间也约为婚姻,以此结成强大的利益联合体:
"父子相袭,亲党胶固,姻党盘户。"
用血缘关系作纽带,使节度使、牙兵很好地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铁板一块的独立集团,这的确是增强自身实力的好法子。
另外,牙兵的职位可以父子相袭,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牙兵对于节度使的忠诚,但是也有一个巨大的隐患,牙兵职位可以世袭,代表着原来上一代因不同原因所结成的不同关系,可以间接的转嫁到这一代人身上。而这一代人所形成的不同社会关系,也同样间接转嫁到下一代人身上,以此类推,最后牙兵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特殊集团,并且集多种因素为一体,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
举个例子,在当时不乏有节度使在临死前,将自己即将继位的儿子托付给自己信任的或有些信任且有实力雄厚的牙兵,以便自己的儿子在继位时能够顺顺利利的接下自己所拥有的全部势力,可能当时被托付的牙兵是信得过的。但是牙兵的后代在牙兵死后,凭着世袭接下父亲的职位,这个牙兵可能对于节度使一家并没有像他父亲那样有深厚的感情,可能借其所拥有的的权力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故牙兵的实力越来越雄厚也就不言而喻了。
2、为了取得乱世的胜利,节度使十分依赖牙兵
牙兵实力越来越雄厚,节度使也越来越依赖。唐末五代时期,各个节度使都在谋划自己的野心,不断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而牙兵是一个藩镇的核心军事力量,是战争取胜的保证,也是节度使在唐末五代乱世之中存世的根本。换句话说,节度使有没有"硬气",全靠牙兵有多少实力。所以为了确保牙兵对自己的忠诚,节度使一般都会赏赐较多的财物及给予很好的待遇去收买人心,牙兵渐渐不同于其他普通士兵,在节度使的滋养中慢慢生出了一个在节度使之下,普通士兵之上的特权阶层。
之后,牙兵也意识到节度使离不开他们,必须依靠牙兵才能割据一方,故逐渐变得骄横难治。牙兵驱逐,灭杀,废掉节度使的现象在当时都屡见不鲜。任何藩帅如果威胁到牙兵的切实利益,不管是削减赏赐军饷,还是长期为主帅作战,或是企图控制和削弱牙军的内在势力。
比如,主帅立很多个"义子"来重新组建一支亲兵,以亲兵的力量制衡原来牙兵,但最后亲兵都会遭到牙军逐杀。在此之后牙兵会推举一个能维护牙军利益的将校为藩帅。当时流传这么一句话"长安天子,魏府牙军",可见牙军的力量之强。
当时割据一方的李克用也深受牙兵骄横之苦,手下牙兵曾多次干违法乱纪之事,令李克用大为不满,但李克用顾忌牙兵实力雄厚且盘根错节故不敢对他们施以惩罚。只能发出"今四方诸侯皆悬重赏以募勇士,吾若束之以法,急则弃吾,吾安能独保此乎!"的无奈感叹。
四、社会环境变化,牙兵地位陡然升高,骄纵难治1、皇帝更换频繁,牙兵因为主子的缘故鸡犬升天
牙兵实力强大且日益骄横,故五代时期,节度使虽是历史台面上的主角,实际上牙兵才是真正的主角。随着地方割据势力相互搏斗、厮杀,不断有牙兵的主帅逐渐登基称帝,建立自己的政权,比如朱温、李存勖等,而他们的牙兵地位也是随着主帅的地位极速上涨,逐渐成为了皇帝的禁军。
李存勖以及节度使出身的石敬瑭做皇帝以后,都将当年跟随打仗的牙兵升格为中央禁军,前者作为皇帝更直接控制禁军,后者作为皇帝信任的亲兵更有充足的理由控制下面的军队势力。后来后周世宗柴荣整顿军政,禁军战斗力及军事效率大大加强,但他并未能建立起根除武将(节度使)和禁军(牙军)叛乱、废立主帅的体系和制度。故没有根本可以限制牙兵力量增长的直接措施,牙兵们自然也就越来越骄傲难治了。
2、社会环境改变,文人衰落,武人崛起,牙兵吃香
自中唐的"安史之乱"以来,文臣大多对于现今的朝廷是多有不满的。其实也可以理解,由盛极一时变为经济破败,社会凋零,这对于谁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尤其是当时的知识分子。
国家败落,皇帝的威信受到严重的质疑,大一统的局面遭到破坏,朝廷中权臣、宦官勾心斗角,交替掌权。知识分子对于此等朝局只能表现出无可奈何和失望之情。加上后来的两次政变,大大削弱了文官的实力及文官改革政治的自信心,使越来越多的文臣为求自保不敢进言,文臣也就渐渐衰落了。
此时武人势力崛起。唐中晚期对付边疆及地方割据势力依旧吃力,故朝廷每年大量招募年轻力壮的男子充兵。而地方藩帅不想受朝廷控制,想割据一方,故也在当地招男充兵,以与朝廷抗衡并防御其他藩帅对自己的兼并。可想而知,这样大量的需求相对应带来的必然是士兵优厚的待遇。武人崛起、文人衰落的社会环境使得牙兵很吃香,不免目无尊法,骄纵难治。
结语牙兵在唐末五代时期无疑是历史的主角,是节度使手中的重要砝码,他们待遇优厚,居于其他普通士兵之上,这也是他们日后骄横难治的主要原因。在五代十国时期,牙兵仗着自己雄厚的实力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多次以下犯上作乱,让诸多藩帅无奈至极。
另外,牙兵制的存在其实是国家分裂的一个重要因素,地方上军事实力的大小,中央没有办法控制,故五代的国家之所以那么短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牙兵的存在。后来的赵匡胤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宋代没有成为继五代后第六个短命王朝。
参考文献:《新五代史》、《隋唐五代史》、《五代十国风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