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久远,科举制的出现对于寒门子弟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存在。在隋朝以前寒门子弟根本没有跨越阶级的机会,直到隋朝建立以后,出现了科举制度才有了平民子弟改变命运的机会。至少不像西周时期,出身决定命运,一生都没有改变的机会。科举制地出现给了寒门弟子希望,但是隋朝的科举制发展的不是特别完善,哪怕到了唐朝,科举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还是没有给科举制定下一个总基调。
宋代的科举制采取“抑势家,拔寒士”的政策,其中的势家并不是指有钱人等世家大族,仅仅在朝廷内做高官的家族,当然寒门也不是现在多理解的寒门,而是贫苦人家以及祖辈在朝廷内职位很低的家族。根据这个政策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当然朝廷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这项政策也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的措施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只是一个政策,任何一个政策都需要有措施才能开展。因此朝廷根据这项政策,展开了一系列的措施,当然这些措施分两个大方向展开,一个方向是针对寒门子弟,一个方向是针对势家子弟。
1、给予寒门子弟经济上的帮助
宋代朝廷不是唱话本来虚的,而是一上来就来最实际的,因为要想让寒门子弟参加科举考试,朝廷能够想到的竟然是有人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参加,因此朝廷给与他们资金支持。比如给与他们路费,住宿费,或者让没钱住宿的考生免费住在太学院。还会在每年给他们固定的资金补助,总之朝廷赞助的费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太学院图片
2、录取人数增加
因为朝廷考虑到,前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寒门贵子,大多数都是离家很远,再加上古代交通极其不便利,天气又寒冷,他们来回走动不容易。因此朝廷故意增加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以便在最大程度上保住前来参加科考的寒门子弟的最大利益。
▲寒门子弟赶考图片
3、对于考试题目要提前写清楚
提前写清楚的原因是因为在科考中的题目,很多都是宋朝正史中的关于朝廷内部的故事,但是当时这些书都是寒门子弟读不到的,朝廷不让对外开放,因此为了保护寒门子弟的利益,章良能提出意见说:“要提前把这些故事写清楚,以免考生不知道典故而不会答题。”这些都是在保护寒门子弟的利益。
▲章良能画像
4、让势家的子弟参加复试
在科举考试中难免会有人进行作弊,但是在宋朝一旦发现作弊的人员,为了公平起见,一般情况之下,都会进行复试。但是宋朝不让全体考生一起参加复试,而是只让世家子弟参加复试,寒门子弟不需要参加。其实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也不全是用来打击势家子弟,因为作弊是需要金钱和人脉的。寒门子弟可能连参加科举考试的钱都没有,更不要提人脉关系了。因此寒门子弟根本没有作弊的可能,如果让他们一起参加复试,是在增加他们的压力,这不公平,因此复试不需要寒门子弟参加,只需要势家子弟参加。
▲科举复试画像
5、势家子弟考中也会被罢免
势家子弟哪怕是考中了进士,也会被罢免。当时有宰相的儿子李宗鄂,王扶等世家子弟考中了进士,但是宋太宗没有给与他们任何官职,而是直接把考中的这些人的资格取消,根本不会给他们任何的机会。
▲李宗鄂画像
6、势家子弟不会成为榜首
势家子弟不可能成为状元,这是宋仁宗规定的,当时有势家子弟成为状元,但是被人举报以后,状元就取消了,把第二名作为状元。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寒门子弟的利益。
▲宋仁宗画像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的原因古代皇帝所制定的所有政策都是有目的的,其最终目的不过是为了加强皇权统治,但是往往在实行的过程中,还是可以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1、使得国家更好地发展
虽然那些势家子弟出生在豪门望族,但他们未必有寒门子弟的才能以及对于生活的感悟。还有他们参加科举考试根本不是为天下百姓做事,而是为了功名。当然寒门子弟也是如此,因为天下人哪有不向往功名利禄的,但是向往也得分方式方法。寒门子弟一般都是通过自己的勤学苦读考上功名,哪怕为官以后也是可以真正做到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去治理国家,而且他们本身就来自底层,对底层的百姓的生活很了解,因此更能够成为一名好官。官员尽职尽责,整个朝代才会发展得更好。
2、加强皇权统治
其实这才是宋代皇帝制定这项政策的最终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统治,历史上世家子弟窜取皇家政权的故事数不胜数,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皇帝给予他们家族太大的权力。所以宋代皇帝的抑制世家子弟参加科考,是为了防止世家大族对于皇权的控制,一旦他们的势力大起来,皇帝想要阻止他们都已经来不及了。因此重用寒门子弟,寒门子弟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有的只是才华与忠心,重用他们不仅没有被篡权的风险,而且还可以让国家发展的更好。
3、为了公平
俗话说:“寒门再难出贵子。”因为不管在哪个朝代,寒门子弟与势家子弟接触到的人脉与背景都是不同的。势家子弟不仅学习环境好,而且他们的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在考试的时候,因为有关系,可能会很轻易地榜上有名。但是寒门子弟很难有学习的机会,哪怕有学习的机会,也遇不到好老师,只能自己钻研,而且还要照顾家里,没有机会全心全意地学习,更在考试时没有人脉的帮助,因此如果对于考试采取同样的标准,没有任何帮助的话,寒门子弟很难榜上有名。而科举可能整个被世家大族所控制。因此为了公平起见,宋朝才制定了这个政策。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的影响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的意义重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寒门子弟的命运,这本身就是功德无量的,而且对于朝廷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1、改变寒门子弟的命运
时至今日,改变命运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出身决定命运在今天依旧适用。众所周知,在西周的时候,等级观念森严,基本上出生在哪一个阶层。就一直在哪个阶层待下去了,而且根本没有跨越阶级的机会,朝廷不仅不给机会,而且还会刻意地加深这种阶级观念。但是到了宋朝的时候,寒门子弟不仅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甚至可以说是得到了朝廷的关照,这种关照使得很多寒门子弟,想要改变命运,都比以前轻松很多。
▲宋代放榜图片
2、使得国家的官员更实力
因为通过科举上去的官员,基本上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而且当时的科考,与今天的高考不同,他们考得直接就是与工作内容直接相关的,因此一旦科举考试通过,就代表他的工作能力是有的。这样选拔出来的都是有工作能力的官员,因此整个官僚系统内部官员的实力是很强大的,至少要比势家子弟,只想要控制权力工作起来用心很多。
▲科举考试图片
总结科举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因为它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于权力的垄断,寒门子弟有了晋升的渠道与机会,这都是科举制度给的。当然宋朝以前的科举制度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偏向于世家子弟的,但是宋朝的“抑势家,拔寒士”政策,使得寒门子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而且这个机会是朝廷给的,是皇帝给的,这是任何想要做小动作的人都不敢的。宋朝的科举是历朝历代以来,真正为寒门子弟准备的科举。当然不仅改变了寒门子弟的命运,也使得皇权得到加强,因为世家大族没有了控制中央的机会,他想要提拔的人,都不可能通过科考这个机会再去获得任何的地位与权利,所以使得社会安定,皇权加强。因此宋朝整体发展的很好,至少在文化方面发展的很好,经济方面也发展得很好,《清明上河图》就是最好的见证。
参考文献:
1、《宋代科举资料长编》
2、《宋史纪事本末》
3、《宋史》
4、《资治通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