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群里有个妈妈很苦恼,她家儿子子轩今年刚上一年级,开学到现在还不到一个月,班主任就找她聊了三次,说子轩上课爱开小差。子轩的其他老师也向班主任反应,说子轩上课的时候不专心,课堂上刚讲过的知识,下课一问还是不知道。

其实,从子轩上幼儿园开始,老师就经常跟家长反应说孩子上课爱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刚开始,子轩妈妈以为是孩子还小,而且幼儿园也不教什么内容,所以没放在心上。可到了一年级,子轩还是这样。子轩妈真怕孩子这样下去学习跟不上。

孩子上课容易走神是怎么回事(孩子上课爱走神)(1)

孩子上课走神、犯困

孩子上课走神,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是不少家长都碰到过的情况。为此,很多家长给孩子买了很多训练注意力的书,甚至花钱上专注力锻炼的课程,可效果并不理想。

其实,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只从孩子身上着手是不够的,还要从家人身上找原因。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身边,有一个经常打扰他的家人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专注力不强,其实跟孩子身边的家长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在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总是会来打扰他。一旦孩子的习惯“被打断”,孩子的专注力就会比其他同龄小朋友更弱。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平时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行为: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故意去打断孩子。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孩子专注于某件事情时,我们的一声叫唤、对孩子说的一句话,都会对孩子形成干扰。如果孩子习惯了被打断,专注力自然会受到影响。

孩子上课容易走神是怎么回事(孩子上课爱走神)(2)

父母有时会无意打断孩子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做作业时爱开小差,这些都是孩子专注力被打断后的外在表现。那么,专注力被打断,对孩子的心理、行为习惯的养成又有哪些影响呢?

专注力被打断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1.学习能力受到影响

桐桐是个上三年级的孩子,以前做作业时会出现分心的情况,但做其它事情时能保持较好的注意力。可最近,桐桐妈妈发现桐桐在画画时,也会分心。经常画了一半就要吃零食或是上厕所了。桐桐妈对此很困惑,画画是桐桐最喜欢的事情了,怎么还不专心呢,难道是孩子最近学习压力大导致的?

其实啊,专注力是一个通用的技能,做一件事情时专注力不行,很大程度上表明孩子做其它事情时,专注力难以集中。

通用技能是相对专业技能而言的。通用技能是指在生活、学习中会广泛用到的技能,比如专注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技能则是指在某一方面的技能,比如跑步、绘画、弹钢琴等。

一项专业技能不行,不代表你另外的专业技能也不行。比如孩子跑步跑得慢,这不影响孩子钢琴弹得好。

孩子上课容易走神是怎么回事(孩子上课爱走神)(3)

孩子坐在课桌前注意力分散

可是,通用技能在生活和学习中具有普遍和联结性,比如你在与客户沟通时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很大程度上也表明你上台公开发言时表达能力不强。

专注力同样如此。如果孩子平时上课时注意力容易被分散,那么,孩子在做作业、阅读、画画的时候,注意力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难以集中,必然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能力就会比其他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弱。

2.缺乏长期坚持的能力

孩子如果平时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很大程度上就表明孩子缺乏短时间专注的能力。如果短期专注力缺乏,就会导致孩子缺乏长期坚持的动力。

举例来说,画一幅画、练一幅书法作业、背一首古诗、背一篇英语课文,这些都需要孩子短期的专注力。如果孩子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会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孩子上课容易走神是怎么回事(孩子上课爱走神)(4)

很多事情都需要长期坚持

因为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都需要长期坚持的能力。比如写得一手好字的人,肯定是长期坚持练字的人;有良好英语语感的人,一定长期坚持读英语、背英语。

如果短期专注都无法做到,长期坚持就能难了。

3.缺乏成就感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注意力总是能高度集中,而且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也很长。但是,我们也知道,很多孩子都是三分钟热度,今天喜欢玩积木,就可以玩一个下午,可明天不爱玩了,连三分钟都坚持不了。所以说,兴趣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其实啊,比起兴趣,还有一个更稳定、持久的因素,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学习的动力,那就是成就感。成就感对孩子而言,比兴趣更重要。

那么,成就感与孩子的专注力有什么关系呢?

孩子上课容易走神是怎么回事(孩子上课爱走神)(5)

孩子打游戏时,注意力高度集中

为什么孩子会喜欢打游戏?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因为游戏好玩呀。确实,游戏好玩。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玩游戏时,体验到了成就感。

玩游戏时,闯过了一关、得了第一名、赚了很多金币……都会给孩子带了成就感,从而让孩子身心愉悦,试问,谁会不喜欢这种愉悦的感觉呢?正是这种成就感和愉悦的体验,让孩子愈加喜欢玩游戏,玩游戏时也更加专注。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从一件事情中获得了成就感,他就会更加喜欢做那件事,在做事过程中也更加专注,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反之,孩子如果缺少专注力,就难以取得进步,就会缺少成就感,从而缺乏长期坚持的动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父母应该怎么做?

1.尝试加入孩子,而非打断孩子

蒙特梭利说:“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当孩子专注于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作为家长,千万不要轻易打断孩子,但可以慢慢尝试加入孩子。

比如孩子在专心地涂鸦,你不要因为孩子画得不好,就直接指出“这里不好,重新画一下”“小河怎么能涂成粉红色呢?”;也不要一下把孩子的画拿过来,说“哎呀,我们宝宝画得真好啊!”。以上这两种行为都会打断孩子,那我们如果想加入孩子,我们该怎么做呢?

孩子上课容易走神是怎么回事(孩子上课爱走神)(6)

不要打断孩子

我们可以先慢慢坐到孩子身边,观察孩子在画什么。孩子看到父母在身边时,都会迫不及待地向父母分享自己的作品“妈妈,你看,我画的宇宙飞船好看吗?”这时,家长可以借机加入孩子,跟孩子说“真好看,我们再在旁边加一点XXXXX,妈妈想跟你一起画可以吗?”通常来说,孩子不会拒绝父母帮忙的请求,这时,我们就可以加入孩子了。

加入孩子,既能在互动中对孩子进行引导,又能避免打断孩子,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2.如果一定要打断,给孩子缓冲的时间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打断孩子,那么我们可以设置闹钟,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

比如星期六下午,你跟朋友约好5点见面吃晚饭。那你可以提前告知孩子今天下午要外出吃饭,并且告诉孩子你4点半的时候会提醒他时间。如果下午四点半的时候,孩子还在玩,那你可以轻轻提醒下孩子时间到了,不过他可以再玩10分钟(10分钟的缓冲时间),你已经给他设好了4点40分的闹钟,等闹钟响的时候,就得准备出发了。

孩子上课容易走神是怎么回事(孩子上课爱走神)(7)

设置闹钟,给孩子缓冲的时间

给孩子设闹钟有什么好处?如果家长一直提醒孩子“快点,要出发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不要再玩了”,孩子会觉得家长很烦,变得情绪不好。但闹钟响了,孩子如果不起身关掉,持续的闹铃就会对孩子形成一种中立的干扰,也就是说闹铃在代替我们执行提醒的任务。这样做,既不会让孩子的专注力突然被打断,也避免了孩子专注力被打断而产生不良情绪。

3.亲子互动,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专注力

蒙台梭利提出:“游戏本身就是培养专注力和聚焦思维的最好方式。”

所以,培养孩子专注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多与孩子玩亲子互动游戏。这里,我们就举两个简单易操作的游戏。

第一,撕纸游戏。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2、3岁的时候,很喜欢撕餐巾纸。其实,孩子在撕纸的时候,能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不过,单纯把纸撕碎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把纸撕成不同的形状。比如撕成一只小狗、撕一个五角星的形状……

另外,也可以玩“你撕我猜”的游戏。父母和孩子其中一方用纸撕出一个造型,另一方负责猜这是什么。通过这种互动,能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从而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上课容易走神是怎么回事(孩子上课爱走神)(8)

跟孩子玩撕纸游戏

第二,反口令游戏。反口令游戏就是家长说出一个口令,孩子要做出与口令相反的动作。比如,家长说伸出左手,孩子就得伸出右手。反口令游戏对口令执行者的专注力有较高的要求,执行口令的人只有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才能在听到口令的同时迅速做出反应。而且,这类游戏既不需要道具,对场地也没有限制,在外等餐、等车,甚至散步的时候都可以玩。

专注力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能力,对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动力的保持,甚至日后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你对培养孩子专注力有好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与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