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古对今》预习要点

一年级下语文动物儿歌知识点(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古对今预习要点)(1)

《动物儿歌》

教材简说:

《动物儿歌》是第二次集中识字的第一课。采用的儿歌题材。文中出现蜻蜓、蝴蝶、蝌蚪等小动物,虽熟悉,但对孩子来说又陌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全文共六行,句句字数相对,结构相同,传递着一种信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偶句押韵,朗朗上口,易于学生背诵。

学习目标:

1.认识“蜻蜓”等12个字和会正确、规范书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观察、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儿歌。

难点:通过阅读儿歌,让孩子们了解夏天的景物和特点。

识字方法:

加一加:虫+青=蜻 米+辶=迷 虫+马=蚂 人+良=食 门+日=间 云+辶=运

换一换:晴-日+虫=蜻 问-口+日=间 吹-口+又=欢

书写指导:

间 :“门”呈长方形,第二笔竖为垂露竖,长而直;“日”居中,横向笔画间隔均匀。

池:右部“也”横折钩的横向右上倾斜,折往左下倾斜,竖在竖中线上。

网:“冂”略宽些,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是两个撇、捺点,两个“ㄨ”略偏上,长短、宽窄相同。

拓展延伸:

当发现食物时,蚂蚁会立刻返回蚁巢,它一边走一边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在路上留下记号。它回到巢穴后,立即与其他蚂蚁交流信息,然后带领大家沿着这种化学物质的气味去搬运食物。

一年级下语文动物儿歌知识点(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古对今预习要点)(2)

《古对今》

教材简说: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