癶【bō】,会意字,甲骨文是两只相并的脚,金文变成是两只张开向外撇的脚。

单骨字旁的字(汉字的字元肢体与动作癶)(1)

《說文解字·癶部》癶:足剌癶也。从止 。讀若撥。“剌癶”,今天一些地方的方言写作剌跋【读作辣拔】,意思是像罗圈腿那样,两足外撇,张开着走路,行动很不方便。

与“癶”相应的是

单骨字旁的字(汉字的字元肢体与动作癶)(2)

这个字,读作【攀】。

这是向外的两只手,我们前面在讲“廾”这个字的时候曾提到过。这个字元的衍生字有:

攀(攀登)、

樊(樊篱)。

“癶”不单独使用,只用做偏旁,都与践踏的意思有关,但仅有三个常用字:

(攀登)

[发](放箭)

(天干的第十位)

我们仅以“”来举例。

【dēng】,会意字。甲骨文的字形下边是两只手捧着祭祀用的豆,上边是两只脚在向前走,像是在进献祭品。

单骨字旁的字(汉字的字元肢体与动作癶)(3)

《說文解字·癶部》登:上車也。从癶豆。象登車形。

段玉裁注:引伸之凡上陞曰登。“登”的本义是进献,许慎和段玉裁解释为登车,这已是其引申之意。

文献选读

《詩經·大雅·生民》

卬盛於豆,於豆於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卬,仰舉。歆,安享。高高举起装着食物的豆,缓步走上前去。祭品的香气开始上升,上帝很快就会来安然享用。

成语典故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学好就如登山,很难;而学坏则很容易,像山崩塌一样。

《國語·周語下》

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韋昭注:如登,喻難;如崩,喻易。

以「登」作偏旁的字

以“”作声符的形声字:

(橘柚)

[灯](油灯)

[证](告发)

[邓](曼姓之国)

(凳子)、

(瞪眼)

(澄清)、

(踩踏)

(马鞍两旁的脚踏)

单骨字旁的字(汉字的字元肢体与动作癶)(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