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山泉煎茶有怀》白居易
正文
“建”:倾倒之意。
手工青石石雕火山岩纳福招财建水
建水,又称水盂,水丞。在茶事中,主要用来放置温壶清杯的水和冲泡完的茶叶渣。也有茶人会另备一件“滓方”,将茶滓与废水隔开,单独盛放。现在有水盂做得精致巧妙,在水盂上方加一滤盖,倾倒废水及渣叶时就可以做到干湿分离,还能恣意观赏叶片的姿态。独自一人小酌时,亦能做一茶盘,可以干泡,也能湿泡,作淋壶之用。
水盂的材质多样,有陶瓷,玉,石,铁,紫砂等,选择哪种最好呢?茶器原材料的选择,除了要求坚实耐用,雅而不侈以外,还要有益于茶汤的色香味,更不能损坏茶质。
那么,建水材质该如何选呢?
- 坚实耐用
- 雅而不侈
- 不损茶质
纯锡手工建水养壶茶承托盘-矮款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饮茶由粗放煮茶进入精工煎茶阶段,于是茶具的艺术价值开始受到重视。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列出了唐朝时茶事所用的器具。而建水,则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茶器。
白瓷梅花建水
在茶道文化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器具——建水,相较于茶盏、茶壶、分茶器这些茶具来说,建水是一个单看名字不易理解、相对陌生的器物,却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建水是一种盛装洗茶水、茶渣等废弃物的茶器,功能相当于茶洗、水盂之类,是干泡台必备茶器,以保证茶席的清洁干爽,赏心悦目。
纯锡手工建水养壶茶承托盘-方款
唐陆羽《茶经》中对“洗涤茶具后的污水”的茶器称为“涤方”,为方形器;“收集渣滓”的称为“滓方”,同样为方器,废水、渣滓分别收集,可谓讲究至极。晚唐至宋,此种功能的茶器称为“渣斗”,是由古唾壶演变而来的,也可用于宴席收集鱼刺鸡骨类食物残渣,元人笔记曾记载“宋季大族设席,几案间必用筯瓶、渣斗”。渣斗上部为漏斗状,束颈,圆腹,自颈起宽扇形折沿,易取拿,用时内容物也较隐蔽,不影响口舌之欲。
粗陶禅意复古建水
建水和水洗的用法相近,最主要的功能都是盛水和倒茶渣,在日本茶道中比较常见,是不可或缺的传统茶道具。
紫铜锤纹建水
而建水与水洗不同之处,在于有些建水还配有盖子,盖子镂空,倒水时可以让水流到下面的砵里,在外面看不到废水,这样巧妙的设计,让茶席的布置更加优雅。
铁艺复古建水
这几个镂空还可以将茶叶过滤在外,之后直接倒掉,防止茶器清洗堵塞下水道,很符合现代的生活方式。
复古紫陶建水
建水是在茶道中放在旁边作为辅助器具用的。如今茶席之上大多流行干泡法,所谓干泡,就是没有一个可以漏水的茶盘的泡茶过程。废水和茶渣都倒在一个专门的器皿中,以保证整个茶席干净清爽。这种器皿,说的就是建水。
陶制复古建水
有人说“建水是日本茶道的器物。日本茶道源于中国,于南宋时期输入。相传日本江户时代(清康熙时)有一位茶人终其一生承袭中国明朝瀹茶法,“将为传宗振祖风,却堪做个卖茶翁”,一时名声大振,后人将其所用茶具收集刊印成册,名曰《卖茶翁茶器图》。与陆羽茶器相似,卖茶翁茶器有滓盂、建水之分,功能分别为纳污、遗芳,皆为收集洗茶水和渣滓的。
草木灰釉复古建水
其实,如若深挖不难发现,“建”有倾倒之意,瓴为盛水瓶,《史记集解》:“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瓶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史记·高祖本纪》有“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即成语“高屋建瓴”的出处。由此,茶器中“建水”之意自解,倾倒水的容器。日本茶道源自中国,而“建水”这个名字也无疑是中国出品。
手工粗陶建水
《潮州茶经》谓茶洗“烹茶之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洗茶杯,副洗一以浸冲罐,一以储茶渣暨杯盘弃水”,建水应是此中副洗之一。建水有无盖和有盖两种,形制以钵盂状多见,阔腹容水多,口沿稍内敛方便倾倒又不会太过张扬。
铸铁复古建水
有盖建水为配镂空盖子,可通过镂孔将废水、残渣倒入盂内,如此设计使废水那些不雅观之物随时可以收纳起来,使茶席更美观优雅。因是对茶席的俯视状态,对建水的感觉自然是在盖子上下功夫,盖子上的镂孔可随主人心意选择,是可咸可甜的多类型发挥之处。
草编建水,壶承,花器
末
建水
与桌角默默侍立
让茶成席
不焦躁
不张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