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钟扬是个什么样的人的分析(他用半辈子干了别人三辈子的事)(1)

图说:永远干劲十足的钟扬教授 来源/复旦大学官博

他真有过不少豪言壮语,但有时又是一个风趣的“段子手”;他爱美食爱烹饪,却又常常以方便面果腹;有同事和学生说,如果他不搞科研,或许能去当喜剧演员。这就是钟扬——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9月25日,他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

“从来雪域少人行,只手却将桃李擎。”扎根西藏16年,留下了4000万颗种子、一片红树林的科学家,冥冥之中,他生前还真的常把一句可叹的话挂在嘴边:“假如再给我十年,再给我二十年,我还要当教授……”

关于钟扬是个什么样的人的分析(他用半辈子干了别人三辈子的事)(2)

图说:钟扬教授魂牵梦萦的西藏 来源/视觉中国

奇思妙想探索未知

“酒可以戒,但去西藏却戒不掉。”“援藏时,每天清晨出门采集种子样本,他总是只带两个面包、一小包榨菜和一瓶矿泉水,说这样包里就可以腾出地方多放点样品。”复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陈浩明说,钟扬是用生命在诠释一个共产党员究竟该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王光明是钟扬的中学校友,他说,读到过钟扬写的一篇文章《在我失联的日子里》。钟扬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他51岁生日那天发生的事情:几块饼干充早餐、自主招生面试、给小儿子送钱、修改校际合作协议、参加朋友的生日宴、脑出血中风急救……王光明说:“这就是一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的生日啊。”

学生顾卓雅说:“最佩服钟老师的地方,不仅仅是他在学术和人生上的丰富知识和经验,还有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对他人的理解包容。钟老师在学术上有着很远大的追求和独特的洞察力。他远赴西藏十多年,忍受着高原反应和病痛,为西藏大学培养人才,并研究西藏的独特生物。在学术上,他的思想很开放,绝不拘泥于现有的研究和既定的思维,不怕研究的课题不保险,而是勇于探索未知。他对学生的学术指导不仅有知识传授,更有研究方法的启蒙,他总是以培养学生自己的能力为出发点,进行合理的、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得到最好的锻炼。除了是学术上的导师,钟老师对学生更是人生的领路人,他愿意在百忙中抽时间倾听学生的想法,认真的和你讨论,也很尊重你的想法和选择。平时,他也从不吝啬和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许多他的学生都很爱和他聊天。”

在茫茫荒原上风餐露宿,只为寻找到一颗野生的种子;在浦东荒芜的海边,种植了一片红树,也许要到100年后才能成林……顾卓雅说:“钟老师对很多事情很坚持,比如收集种子给种子库,和制作植物标本给标本库。有时候,对于他拿出宝贵的时间在那么多地方奔波,做这些短期里不会有科研产出,也没有经济回报的事情,周围的人不是那么理解,但是他一直在坚持,希望把科学的种子、把珍贵的生物多样性保存下来,默默地为世界留下更多宝贵的标本,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就可以造福人类。”

给陈浩明印象深刻的是,钟扬在科研工作时思维相当活跃,不时会迸出一些奇思妙想。“有一次,他问我们大熊猫为什么喜欢吃竹子。他说这其实跟老虎爱吃肉是一个道理。为什么吃竹子,因为竹子里面含有抗抑郁的成分,大熊猫得了抑郁症,整天拉着个脸。”陈浩明说,怎么验证这个猜想呢?当钟扬得知大熊猫全基因组的序列测出来以后,便马上组织大家研究,能不能在大熊猫的基因组里面发现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基因突变,结果,经过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终于验证了这个猜想。

关于钟扬是个什么样的人的分析(他用半辈子干了别人三辈子的事)(3)

图说:珠峰雪莲给钟扬教授人生的启迪 来源/视觉中国

淡薄名利透支生命

不求功名的钟扬,对待学生却是充满了挚爱。有位学生患了肌无力,走路都很吃力。一个偶然的机会,这名学生听了钟教授的植物学讲座,一下子被吸引了,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钟老师写了一封电子邮件,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回话:“你来试试”。面谈之后,钟教授鼓励他勇敢地报考,不要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放弃求学。如今,这名学生已成为中科院的一名研究人员。钟扬常对同事们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我们不能让任何人掉队。”

钟扬对烹调也很拿手,但他的办公室里一直存着一箱方便面,工作一忙错过了吃饭时间,他就冲包方面。有时一清早约见学生,他总会备好早餐,让匆忙赶来的学生先吃完点心再谈学习和工作,每当此时,他总是乐呵呵地安慰学生:“年轻人嘛,是要多睡点觉。”

复旦研究生院综合办副主任包晓明说:“我印象里,钟教授缺少常人必备的衣服,他没有羊毛衣,更没羊绒衫,冬天都是穿衬衫加一件厚外套。有一次去北京接受领导人接见,他的着装不符合要求,便到地摊上买了一条深色的裤子。平日里他喜欢穿牛仔裤,他曾经开玩笑地说,一条牛仔裤,可以在零下十几度的拉萨穿,也可以在温暖的广州穿。后来我了解到,他的牛仔裤都是几十元钱买来的。我后来帮他整理遗物,牛仔裤都破洞了,还不舍得扔掉。”包晓明还说,钟教授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平时也是基本上穿校服,两个孩子非常乖,也非常朴素,大儿子喜欢吃牛排,钟教授常常就用猪排做成牛排的样子给他吃,因为猪排更便宜些。但“吝啬”的科学家在献爱心方面却十分慷慨,每逢救灾捐款,他总是带头认捐,有时一出手就是上万元。

“他的生命肯定是透支的,几乎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睡。他说没有办法,就有这么多的事情等着,而且还全都是紧急的事情,因此,他经常半夜一两点钟还在回邮件。所以,当钟扬去世的事情传出后,大家把他做过的工作一罗列,惊讶地发现,他这半辈子足足干了人家三辈子的事情啊。”妻子张晓艳说。

此外,人们在颂扬钟扬时,几乎都会提及他身上的一个特别之处——他从事的科研工作,从不追逐功利,更无利益纠结。他永远扎根在科研一线,直至燃尽自己的生命之光。正如钟扬自己所说:“一个人的成长不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它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然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这就是生长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山雪莲给我的人生启示,它将激励我毕生在青藏高原研究之路上攀登。”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王蔚 记者 张炯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