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短短6周内,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这是血与泪的记忆,不敢忘,不能忘!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记历史,缅怀同胞!

国祭日第一年(永不忘却的记忆)(1)

今天

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也是中国以立法形式

确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

1937年12月13日起

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

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

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

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

遇难者达到令人震惊的30万人以上

国祭日第一年(永不忘却的记忆)(2)

△旅美画家李自健油画《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6日

12月15日,安全区卫生委员会第二区的6名街道清扫工,在他们位于鼓楼的住所里,被闯进的日本士兵杀害,另外一名清扫工被刺刀严重刺伤,日本士兵没有任何明显的理由!

12月15日,日本士兵闯进汉口路的一个中国居民住家,强奸了一名年轻妇女,强行拖走3名妇女。其中2名妇女的丈夫跟在日本士兵的后面追赶,结果这2名男子被这些日本士兵枪杀……

写到这里,后院里响起了日本士兵的砸门声。见佣人不开门,几个日本士兵就在院墙边探头探脑,看见我突然打着手电筒走了过去,他们立即就一溜烟地跑掉了。我们打开大门,跟在他们后面走了一段距离,直到他们消失在一个黑黢黢的巷子里,这个巷子的下水道里3天来也已经塞满了好多具尸体。

国祭日第一年(永不忘却的记忆)(3)

1937年12月19日

广州路83号和85号的一个收容所写来求救信,内容如下:

我们这些签署本信的540名难民被安置在广州路83号和85号,拥挤不堪。从本月的13日到17日,我们的房子多次遭到三五成群的日本士兵的搜查和抢劫,今天日本士兵又不断地来抢劫。我们所有的首饰、钱财、手表和各类衣物都被抢劫一空。每天夜里都有年轻妇女被抢走,日本人用卡车把她们拉走,第二天早晨才放她们回来。到目前为止,有30多名妇女和姑娘被强奸。妇女儿童的呼喊声日夜不绝于耳。这里的情况已经到了语言无法形容的地步。请救救我们!

国祭日第一年(永不忘却的记忆)(4)

1937年12月22日

在清理安全区的过程中,我们在一些池塘里发现了许多被枪杀的平民的尸体,其中有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部分被反绑着双手,有些人的脖子上还挂着石块。

1937年12月24日

趁着这个机会,威尔逊大夫给我看了他的几个病人……一个渔民的下额被子弹击中,全身被烧伤。日本人把汽油浇在他的身上,然后点燃了汽油。他全身的皮肤有三分之二被烧伤,他现在还能说几句话,但是估计肯定活不过今天。

我还进了停尸房,让人把昨天夜里送进来的尸体的裹尸布打开。其中有一个平民,眼睛被烧掉,头颅全部被烧焦,日本士兵也同样把汽油浇到了他的头上。一个大约7岁的小男孩的尸体上有4处刺刀伤口,其中一处在胃部,伤口有手指那么长。他是送到医院两天后死去的,死的时候甚至没有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

国祭日第一年(永不忘却的记忆)(5)

他们,让世界看到南京大屠杀

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人性的光辉从未远离,诸多国际友人冒死庇护难民伤兵。而今,依旧有国际友人作为暴行真相的揭露者而奔走。中国人民不会忘记,致敬!

〔“南京好人”拉贝〕

南京大屠杀期间,生于德国的约翰•拉贝和国际友人奔走呼号,奋不顾身阻止暴行,保护25万中国平民免遭屠戮。回国后,他因揭露日军罪恶而受纳粹迫害。1996年10月28日,《拉贝日记》发表。1997年,拉贝墓碑运抵南京,碑上仅书:“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

国祭日第一年(永不忘却的记忆)(6)

〔“中国之友”辛德贝格〕

1937年,丹麦青年贝恩哈尔·辛德贝格勇敢站出来与德国同事卡尔·京特等一起设立难民营,庇护了成千上万的难民和中国伤兵。他不顾危险,为难民营采购食品和药品。同时记录了许多日军罪行的案例,向国际社会揭露日军在南京实施大屠杀的暴行。

国祭日第一年(永不忘却的记忆)(7)

〔约翰·马吉以铁证记录暴行〕

南京大屠杀期间,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了真实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原始影像。镜头中,日军的坦克正疯狂地炮击南京城,机关枪正对着成群的市民扫射,被烧焦的尸体惨不忍睹……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马吉作为证人向法庭陈述了他在南京亲历的种种日军暴行。

国祭日第一年(永不忘却的记忆)(8)

〔南京人称她是“观音菩萨”〕

美国传教士明妮·魏特琳在南京沦陷期间任金陵女子学院代理院长,自愿与学校教职员组成留守委员会,收容了逾万名妇女儿童和难民。她曾多次在危急关头勇敢地挺身而出与日寇交涉,四处筹粮筹钱,保证难民温饱。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创作灵感即源于《魏特琳日记》。

国祭日第一年(永不忘却的记忆)(9)

〔她改变西方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

生于美国的张纯如曾是一名记者,为了让世人尤其是西方社会了解二战期间发生在南京的惊世惨案,她广泛搜集发掘第一手资料,顶着种种压力写就《南京大屠杀:被二战遗忘的浩劫》一书,于1997年出版立即引起强烈反响,被译成15种语言。2004年11月,张纯如自杀离世,年仅36岁。

〔“一定把真相告诉日本青年人”〕

松冈环是日本大阪的一名小学教师,1988年,她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之后,被历史真相震颤,下定决心要让更多的日本人了解这段历史。自此她陆续在日本采访了250多名参与过进攻南京及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录取了作为加害方的历史证言。同时,80多次自费来到南京,寻访了300多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记录了受害者们至今仍未愈合的创伤。

家殇•城殇•国殇

1937年12月1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命令,南京保卫战打响。8.1万中国守军殊死抗战,伤亡惨重,老兵回忆,“阵地上的尸体堆了几层”。13日,南京沦陷,日军入城,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由此开始。整整6周,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014年2月27日下午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南京大屠杀史实终于从“中国记忆”上升到“世界记忆”。

国祭日第一年(永不忘却的记忆)(10)

请将这些日子传递下去!

①7月7日,七七事变纪念日,标志抗战开始

②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③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标志日军侵华开始

④9月30日,烈士纪念日

⑤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