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可不可以纳入到经典蒙学读物教材中?:蒙学经典弟子规(1)

《弟子规》包本了!

说的不是我,是淑的宝。

一本书能“包本”其实也并没有多牛逼,而是40天坚持不懈、辛苦学习的结果。

可能有读者疑惑了,搁这儿说了半天,到底什么是“包本”呢?

包本是我在徐健顺教授写的《我所理解的中国古代教育》一文中看到的一个词,说的是古代小孩,从4岁入蒙馆开始,就要开始学“三百千千”。

其中《三字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篇目,另有《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同时,李毓秀的《弟子规》也作为蒙学必读经典。

弟子规可不可以纳入到经典蒙学读物教材中?:蒙学经典弟子规(2)

除了《百家姓》,其他三本字数大致都在1000字,其中《三字经》1145个字,《千字文》1000个字,《弟子规》1080个字。

如果一名儿童能够完整地将其中一本从头背到尾,并且知道每句话的大致意思,那么,就算“包本了。”

包本的书籍将会伴随孩子终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体会也将更深刻。

包本的功夫是古代小孩子从蒙学入经学的必经之路,现代孩子虽然不提倡这种“背诵法”,但是“包本”的能力却并没有衰减

弟子规可不可以纳入到经典蒙学读物教材中?:蒙学经典弟子规(3)

不信你叫一个小学生,和他比比谁记得流行歌词更多?

关于要不要陪孩子学习《弟子规》,说实话,这个过程我等待了有三年之久。

这三年,我听到太多声音都不支持让孩子学习这本封建糟粕

其中,就有知名教授易中天,他曾在公开场合称:“给孩子读《安徒生童话》也不要读《弟子规》,它们是毒药,是放了三聚氰胺的奶粉。

弟子规可不可以纳入到经典蒙学读物教材中?:蒙学经典弟子规(4)

我承认,教授的话对我的选择有些许影响,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令我无奈的是,周围的孩子几乎没有人去读这本书,准确地来说,是妈妈们很少有人愿意选择让宝贝去读这本书,给娃启蒙英语不香吗?

就这样,虽然买了两个版本的《弟子规》,但是,被我翻开又放下、翻开又放下。

这期间,我陪娃接触过《三字经》、《声律启蒙》、唐诗、《诗经》和《论语》,就这样,绕了一大圈之后,随着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逐渐加深,也可能是崎岖小道走到头了,就拐到大路上来了。

三个多月前,我仿佛顿悟了一般,沉下心来陪孩子从《三字经》开始学起,每天学一小部分,坚持学,领读、接龙读、指读。

期间,遇上生病耽搁了一些时日。

弟子规可不可以纳入到经典蒙学读物教材中?:蒙学经典弟子规(5)

好在,经过两个月完整的学习,孩子能从头读到尾了,指读亦是如此。

书中的这些话仿佛刻在了孩子脑子里一般,走路、吃饭、睡觉,孩子的嘴里总会蹦出来几句,除去“历史知识”这一部分解答起来比较费劲,其他的只要他问我,基本我都能给“圆”过去。

《三字经》学到欲罢不能,火候到了,该学《弟子规》了。

如法炮制,40天包本。

虽然《三字经》的知名度更大一些,流传范围更广一些,但是,《弟子规》的优势在于,它是蒙学经典中唯一一本指导孩子日常生活规范的书籍。

弟子规可不可以纳入到经典蒙学读物教材中?:蒙学经典弟子规(6)

比如吃饭,李毓秀告诉孩子:“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吃饭不要挑食,更不要吃太饱)。

比如穿衣,李毓秀告诉孩子:“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穿衣服干净整洁即可,不应穿的过于华丽,上要符合你的身份,下要相称你的家境)。

比如坐姿和站姿,李毓秀用了四个“勿”:“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走路不要踩门槛,不要斜靠在物体上,坐着的时候不要大腿像簸箕一样张开,更不要摇晃大腿。)

比如谈到孩子的价值观塑造,李毓秀还是用了四个“勿”:“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弟子规》中最有争议的当属“入则孝”部分,比如人见人喷那句“号泣随,挞无怨。”

弟子规可不可以纳入到经典蒙学读物教材中?:蒙学经典弟子规(7)

古人和我们对“孝”的理解或许存在偏差,但你不能因此说他们的做法是愚蠢。

《弟子规》那个时代提倡的“孝”,讲究的是对父母绝对顺从。

比如很多人觉得黄香温席,有点违背人性,那我想请问一句,现代社会有空调了,夏天炎热,你给自己开空调的时候,有没有想想爸爸妈妈有没有开空调呢?

没有吧?

古人的孝讲究的是一份“孝心”——虔诚恭敬的心,至于“孝”这个主题会不会过时,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账。

弟子规可不可以纳入到经典蒙学读物教材中?:蒙学经典弟子规(8)

在文章末尾,我想谈一下《弟子规》对我的影响。

不瞒读者朋友,当我学到《弟子规》结尾部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的这句:“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时,我惭愧地想哭。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坚持读书学习,可是想读的书越多,日常可支配的时间有限,常常很焦虑。

为了自律学习,我给自己列了各种学习计划,很显然,这些计划到头来能如期完成得很少,于是,我又陷入下一轮的学习焦虑中,写作这几年,我几乎都是这么过的。

可是《弟子规》告诫孩子,学习这个事情要“宽为限,紧用功”。

比如你想两个月读完《论语》,你可以计划成三个月,计划是计划,重点靠实践,怎么实践?

弟子规可不可以纳入到经典蒙学读物教材中?:蒙学经典弟子规(9)

“紧用功”,你每天学一点、每天学一点,不知不觉,两个半月学完了。

因为比计划提前完成了半个月,你会很有成就感,这样多出来的半个月,你可以复盘、复习,或者再重新规划阅读下一本书,这样,慢慢地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你不想学都难。

另外,李毓秀说:“读书不能贪多,最好是这本书没读完,不要翻下一本。”

《弟子规》中告诉孩童的这些道理,对一个三十而立的妈妈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啊!这让我一度怀疑李毓秀也曾是个心理学大师。

我简直是后悔啊,我没有早点翻开这本宝藏书!

蒙学经典《弟子规》到底该不该让孩子背?以上观点,非喜勿喷。欢迎分享、探讨。

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分享,欢迎关注,持续奉献好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