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
烟台的学校都没有开学,
在家里上网课,
这些情况必须要注意!
↓↓↓
芝罘区熊孩子用手机玩网游,两小时花掉妈妈3000多元
日前,芝罘区幸福中路附近某居民区闫女士让11岁的儿子“坑”一把:手机教给孩子上网课学习,结果孩子玩游戏致闫女士两个小时内被扣走3000多元现金。
当天上午,闫女士有急事需要外出一趟,就把另一部手机交给防疫期间在家上网课的儿子乐乐(化名),方便乐乐有事直接联系。到了第二天中午,闫女士手机短信里提示与微信捆绑一起的支付宝银行系统扣费的提示语音。
自己明明没有什么消费,怎么会有扣费提示呢?闫女士赶紧打开支付宝内银行卡消费详细名录,发现消费来自乐乐那个手机,上面显示扣费的是与某品牌手机合作的广东一家手机游戏软件开发公司,短短两个小时内,连续被扣走5个648元,其中3笔不到20分钟,整个游戏扣费还包括98元、68元、30元不等的金额,总共接近3500元。
一下子被扣走这么多钱,闫女士当即将乐乐叫过来一通“拷问”,乐乐承认自己学习下课后忍不住点开了手机里游戏,但是他没有点花钱买准备的哪些项目。
面对采访,乐乐再次演示了当天玩游戏的过程。记者看到,这款“逃跑吧,少年”开始页面虽有提示“实名输入姓名年龄等”,但这形同虚设,乐乐直接点“X”关掉提示页面,然后就进入游戏了。随着游戏晋级,上面不断弹出各种现金规格的游戏装备。闫女士说,看到这里她终于明白,自己手机被莫名扣费的缘由了。
不过,看到扣费清单上不到两分钟出现的3个648元,这明显存在游戏软件系统吸金现象。闫女士说,孩子再会玩,手速再快,也不至于不到两分钟就连续刷走三笔高额游戏金吧?
在与该品牌手机客服电话交流沟通后,工作人员表示希望闫女士提供相关视频、身份信息等乐乐未成年人的资料,由该手机方面协调手游软件公司积极处理此事。
福山区一小学生玩网游,花了父亲一万多买装备还偷删转账明细
福山区一小学生在家上网课的时候,说要用家长的手机,身份证号,短信验证号登录,家长没在意就给他了,然而沒想到孩子竟偷偷将家长手机零钱包22000多元经过多次转到自己手机充值玩游戏和看视频打赏了,然后把转帐明细和短信全部删除了,家长发现微信零钱包钱少了以后,几经追问才查明钱的去向,目前己向当地派出所报案。
3月8号上午,家住福山区的王先生,发现微信的零钱包少了一万多,当时很着急,就马上去银行查,由于零钱没有提现,银行并查不到任何转账记录,他又马上去福山区北四路派出所报案,民警听了王先生的介绍后,很直接告诉他95%是孩子的作为,估计是孩子玩游戏充值和看视频打赏了,让他先回家问问孩子,值班民警同时告诉他,最近几年类似案件很多。
离开派出所,王先生立马查了微信后台零钱明细,果不其然,他的微信零钱包里的钱从2月24号开始到3月7号开始转出,其中3月6号转了4000,3月7号一天一下转了10000多,而他发现时已经是3月8号。这些钱有好几笔都是转给了一个叫杀手不太冷的人,后经查证,就是王先生孩子的微信网名,孩子转完钱之后,把转账记录全删除了,在他的追问下孩子如实说了钱的去向。腾讯旗下的三款游戏分别是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火影忍者,总计充值买装备花了9700多元,看字节跳动旗下的西瓜视频,给主播打赏了一万多。
当天下午,王先生就联系了西瓜视频和腾讯两家公司的客服,都没有打通,第二天也就是3月9号才陆续打通了两家公司的客服电话,按照客服的相关要求,上传了相关证明的照片,但两家客服都是说15个工作日才给回复。“9700多用于买游戏装备等,是腾讯客服经过账号查证给我报的,西瓜视频打赏的11979是我自己查的,西瓜视频客服还没有给核实,但至少是这个数。”王先生说。
南通路初一学生玩游戏六天充值1100元
3月14日,家住南通路附近的李女士忽然发现自己支付宝当天被儿子转走了300元。一查之下,她发现这个月,孩子先后通过支付宝的亲情账号转走了1100元。
李女士的儿子上初一,学习一直很优秀,对于是否可以玩游戏的问题,她和丈夫存在争议。丈夫认为孩子学习成绩稳定,玩玩游戏没什么,李女士则觉得玩游戏会影响学习。现在她发现不仅仅是影响学习的问题了,还很烧钱。“从3月9日到14日,六天充值1100元,这辛亏我发现早,要是不及时发现,这一个月不得好几千啊。”李女士想起来就有些心有余悸,赶紧取消了亲情账号的关连。
记者通过查询发现,中小学生玩游戏比较普遍,而玩游戏烧钱,也不是个例。2月9日,一位姓严先生报警称,其小孩在玩王者荣耀购买钻石时被骗2万元。民警随后上门询问初查后,才发现这位小严同学并没有被骗,而是用其父亲的手机在游戏中正常充钱购买了装备。只是一次性花了2万多元,同时还送给游戏中的好友。最后,民警让严先生与游戏公司客服协调解决。另外因为上网引发的被骗案例也高发不止,此类骗局多瞄中了未成年人下手,一方面是因为未成年人在家期间经常会使用家长手机,因此很容易给骗子下手的机会,同时,由于未成年人缺乏一定的防范意识,很容易听信他人言语,步步诱导未成年人落入圈套。
不仅在烟台,其他省市类似案件也很多。
温州:已有53名中小学生中招
2020年1月1日—2020年3月13日,两个多月的时间,温州鹿城警方受理通讯网络诈骗案件460起,其中涉及中小学生(7岁—16岁)有53起,占总受案的11.52%,受损金额21.67万元。其中受骗年龄最小的为11岁,受损金额最大的达5.5万元。
经鹿城区反诈中心研判分析,中小学生被骗案件中占比较高的诈骗类型分别为以红包、转账及充值返利类诈骗占46.94%,网络购物(包括游戏账户交易)类诈骗占34.69%,冒充熟人类诈骗占16.33%。受骗资金部分来源于学生春节得到的压岁钱,还有部分是通过家长手机完成支付。
广东:参与“兼职刷单”被骗19万元
广东惠州的橙橙同学,上网课时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后,加入某网红生日福利群,被刷单兼职广告吸引。橙橙第一单赚钱后,投入更高,随后四单共计被骗19万元。
湖南:上网课看直播打赏7万元
湖南长沙的浩浩同学,在家上网课期间觉得无聊,偷偷用手机看直播,跟主播互动后很兴奋,给主播充值打赏7万元。
家长要设置相对安全性更高的支付密码
针对这一现象,相关人士提醒广大家长,
要多多陪伴孩子,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同时,
家长要设置相对安全性更高的支付密码,避免孩子不小心落入骗子的圈套
。
要让孩子们在潜意识中警惕任何网络上的陌生人,对网上所有主动接近的人打一个问号,心里嘀咕一下这人是不是要骗你,这样慢慢的形成风险意识。同时,要树立孩子正确的经济价值观,传达努力劳动才有回报,付出才会收获的正确理念。此外,
大人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莫轻易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同时通过交流互动,告诉他们不要盲目扫描二维码
,以防恶意软件和木马病毒被强行安装,更不要盲目点击不知来源的链接以防进入钓鱼网站。
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提醒,
线上教育不是把手机交给孩子就完事了,而是应该通过这样的契机,帮助孩子们完成互联网生活的安全教育
,引导他们在纷繁的网络世界里保持理性,既不冲动性消费“物质”,也不沉迷于“精神消费”,这将惠及孩子们一生。
烟台宝通数码科技公司数码工程师鞠文强介绍,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无非就是“游戏、电影、动画片、抖音、聊天”等软件是大家使用最广最多的。因为平板电脑有屏幕使用设置时间功能,
建议家长给孩子使用平板电脑用于网课学习
。另外,其他部分手机也有儿童浏览模式,这需要家长对其进行相应设置使用时间。
对于手机、电脑等操作页面出现的广告推送不要随意去点击,
刷屏过程中也会穿插“弹幕”广告,如果不小心进去,就很容易被一些吸金软件趁机而入。同时,
手机短信里或者聊天对话框出现的各种不明带网址的跳转链接,这个绝对要慎之又慎
,许多扣费就是这样不明不白地产生的。
另外,
建议大家都使用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场软件,
装应用程序到该品牌手机“应用商场”里去搜寻安装,不要到浏览器上搜寻下载,一些黑客程序、软件就是在浏览器页面上植入的。
总之,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APP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弹幕广告不随意去点击就行。作为家长,手机支付密码、解锁密码不要让孩子知道,因为未成年儿童毕竟自控能力差,作为家长监管一旦疏忽了,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等后果就得不偿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