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驾崩当夜,临终前康熙把所有儿子除了被圈禁的老大胤禔和老二胤礽以及在西北前线打仗的胤禵之外都召集到了畅春园交代后事,康熙先是单独召见了雍正,交代把皇位传给他,最后并叮嘱他善待臣民,善待他那些兄弟。
之后康熙又召见了到场的这些儿子们,康熙在临终前虚弱地说完“传位于四阿哥”之后就咽气了。这时候老八胤禩带着“八爷党”的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就开始起哄,胤禩在明知康熙已经咽气的情况下,还大声喊着:“皇阿玛醒醒啊,你刚才说传位给谁?我们大伙都没听清啊。”
于是一时间场面就乱了起来,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都嚷嚷着听到的是传位于十四阿哥,与四阿哥没关系,而在胤禟和胤誐纷纷嚷着是十四阿哥胤禵的时候,也有人出来为力挺雍正,这就是老十七胤礼和康熙最小的儿子二十四阿哥胤祕。
后来胤礼在畅春园为雍正仗义执言后,乘着热乎劲,在雍正回到潜邸后,紧随其后深夜求见雍正,但被邬思道以“天子无私事”为由挡在了门外,那么胤礼为何会不惧“八爷党”敢在那种情况下替雍正求情?后来又为何深夜去拜见雍正呢?
胤礼关键时刻为雍正仗义执言是一场政治赌博,与他后来去求见雍正形成首尾呼应
在当时场面混乱之时,在场的皇子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胤禩、胤禟、胤誐三人组成的故意装听不清康熙的遗言,想趁机浑水摸鱼让老十四胤禵继位;
另一类就是像老三胤祉这类的明明听清遗言却选择观望,仔细看一看剧中老三胤祉在场面发生混乱之后,一直双手合十捻着佛珠念佛,而他就是想观望,想看清局势之后再表态,等到后来张廷玉派隆科多取出康熙的遗诏,当众宣布雍正继位后,胤祉立刻见风使舵第一个向雍正下跪称臣,这就能看出胤祉有多么善于见风使舵,当然,但是绝大多数皇子也都是像他这样采取观望态度;
第三类就是胤礼和胤祕,他们俩是明确表示听清了康熙遗言,支持雍正继位的皇子。
年纪最幼的胤祕当时只是个孩子,他未必会有这种政治心机,他只是童真的按照父亲康熙遗言去支持雍正继位。
而老十七胤礼则不同,他是成年皇子,他此前没有参与“九子夺嫡”,没有明确表示支持“八爷党”还是“四爷党”,但是当胤祕喊完听清“是传位于四阿哥”之后,胤礼立刻就明白这时候再不选择站队,那自己可能会错过不少好处,更何况日后锦上添花都比不上现场的雪中送炭。
因此老十七胤礼果断地站出来给雍正雪中送炭,甚至不惜为此和老十胤誐大打出手。而胤礼如此不顾“八爷党”的庞大势力果断站出来力挺雍正,就是因为他知道日后雍正继位肯定会成为自己的后盾,所以他毫无顾忌敢和“十霸王”胤誐打起来。
再联想一下后面剧情雍正继位成功后,他深夜返回潜邸,想“安排”一下首席智囊邬思道,其实就是想回去把邬先生灭口,但是邬思道煽情的对雍正说出了自己有“三不可用”,向雍正表示自己想“半隐”起来,就是离开京城,但是去给李卫当师爷,这样就是主动接受雍正的监视,这意思就是想告诉雍正不用担心他泄密,省得将他灭口。
邬思道与雍正这一番对话之后,御前侍卫张五哥就进屋向雍正禀告十七阿哥请见,结果邬思道以“天子无私事”为由让张五哥替雍正去回绝了了老十七。
从这段就能看出来老十七深夜去请见雍正其实是有一些邀功的意思,就是替雍正仗义执言完事了,得表表功,而邬思道以“天子无私事”替雍正拒绝老十七也是想暗喻,这意思就是告诉雍正如果杀掉我邬思道的话就是私事,而天子是没有私事的。
因此在电视剧中老十七胤礼在康熙刚刚驾崩后就敢出来支持雍正,完全是一场政治豪赌,所以事后他才会去求见雍正邀功。不过这只是电视剧中的表现,其实在二月河先生的原著小说《雍正皇帝》中却并非如此。
原著小说中老十七一直都是“四爷党”,而在康熙驾崩当夜支持雍正的人是老十六其实在原著小说中老十七胤礼早就加入到了“四爷党”之中,而老十七之所以加入到“四爷党”之中,就是因为他与“八爷党”的骨干老十胤誐矛盾很深。
按照小说中交代,在“毙鹰事件”之后康熙逐渐病重,有一天老十胤誐入宫给康熙请完安之后,在宫廷内遛弯,偶然间发现了正在洗澡的老十七胤礼生母,胤誐一下没控制住就偷偷进去摸了她一下,结果胤礼的老妈比较刚烈,到晚上就自尽了,内务府忌一个是惮胤誐的势力,一个是康熙当时身体越来越差,也不敢刺激他,所以胤礼老妈自尽的事就被压了下去。
可是胤礼一直记恨着胤誐,从此视胤誐为杀母仇人,因此胤礼加入到了“四爷党”就是为了将来要把胤誐置于死地替母报仇。
因此在小说中胤礼本身就属于“四爷党”成员,而且在康熙驾崩当夜,胤礼并不在畅春园中,在康熙驾崩后敢于替雍正出头说话以及与老十胤誐扭打在一起的人其实是老十六胤禄,而胤禄此前没参与诸皇子党争皇位,他敢在关键时刻力挺雍正,也是一场政治赌博,为了站队而表现。
那小说中胤礼去干什么了呢?其实小说中胤礼对雍正继位帮助十分大,小说中按照邬思道的安排,胤礼和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将老十三胤祥从圈禁之所放了出来,随后胤礼先去了西山锐健营。
胤礼去西山锐健营正是去拉拢他们支持雍正,为何西山锐健营的人会听命于胤礼呢?因为西山锐健营的都统正是胤礼的亲舅舅,所以胤礼出马顺利搞定了西山锐健营。
之后胤礼又跟随老十三胤祥去了丰台大营,当初雍正担心胤祥被圈禁太久,丰台大营的人会不听他的指挥,为了保险起见又和邬思道商议到时候让胤礼与胤祥一同去,因此胤祥和胤礼很快就又把丰台大营收整过来,之后二人就带着丰台大营的人赶到畅春园为雍正顺利继位保驾护航。
按照原著中的交代,后来隆科多拿出了康熙遗诏要宣读时,老八胤禩等人还在拖延时间,他们以十七弟没有在场为借口企图阻止隆科多宣布康熙遗诏拖延时间,结果后来胤祥和胤礼带着丰台大营的人闪亮登场,胤禩才明白自己这回彻底输了。
小说中写到:胤祥却讥讽他(胤禩):“胤礼统率丰台大营军马,在园子外宿卫!”确定了十七阿哥已经在外守卫,雍正这时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在小说中后来确实有胤礼深夜去潜邸求见雍正,只不过胤礼之所以选择在当时深夜求见主要是为了向雍正邀功和表忠心。
所以在原著小说中在康熙驾崩时敢支持雍正的人不是老十七胤礼而是老十六胤禄,而胤礼早就是“四爷党”成员,他更是为雍正顺利继位立下大功。因此雍正继位后对胤禄和胤礼以及当时还替自己说话的胤祕都很不错。
历史上确实是除了胤祥之外,胤禄、胤礼、胤祕三人都很受雍正喜爱其实二月河先生写的小说是有一定的历史根据的,历史上确实也是如此,雍正继位之后最喜爱的弟弟就是老十三胤祥,除了胤祥之外,胤禄、胤礼、胤祕三人是最受雍正喜爱的弟弟。
先说说胤禄,其实有不少人都认为胤禄很可能在雍正继位前就已经是他的支持者,雍正继位后胤禄就获得了世袭的铁帽子王庄亲王爵位。
康熙晚年康熙的堂兄铁帽子王庄亲王博果铎病重,博果铎一生无子,康熙在亲临庄亲王府探望博果铎之后,认为堂兄无子,自己却生了这么多儿子,因此理应帮助堂兄排忧解难,于是康熙就和博果铎商议把自己的十六子胤禄过继给博果铎。
其实这些都是康熙的私心,博果铎虽然无子,但是他的弟弟博翁果诺还有三个儿子在世,也就是说博果铎还有三个亲侄子,按照清朝的继承规则,理应考虑亲侄子首先继承爵位,可是康熙却直接把博果铎的亲侄子忽略了,提议由自己的儿子胤禄继承博果铎的爵位,由于是康熙说的话,博果铎也不敢反驳,只得同意了。
不过博果铎后来病好了,并没有去世,他反而把堂弟康熙给熬死了,康熙死后第二年博果铎才去世,当时已经是雍正继位了,按道理说康熙与博果铎的约定只是口头约定,如果雍正不喜欢胤禄的话,他完全可以不让胤禄继承爵位,可是雍正却在博果铎去世后第一时间就让胤禄继承了铁帽子王庄亲王爵位,可见雍正对胤禄还是比较喜爱的。
胤禄继承庄亲王爵位后,还被雍正任命为宗人府宗令,掌管宗人府。雍正对胤禄的喜爱和器重也换来了胤禄对雍正的鼎力支持,胤禄在掌管宗人府期间,基本就是雍正手里的一把枪,他看到雍正想收拾哪个兄弟了,他立刻就以宗人府的名义带头弹劾。
接下来就看看胤禄的战绩,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想敲打一下中立派的老十二胤祹,于是胤禄以宗人府名义带头弹劾,胤祹被贬为镇国公;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准备收拾老八胤禩一党,于是胤禄又以宗人府名义弹劾胤禩,最终胤禩被褫夺爵位并削除宗籍,改恶名囚禁于宗人府,后来胤禩在宗人府中被折磨致死;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想收拾老三胤祉,还是胤禄以宗人府名义弹劾胤祉在老十三胤祥葬礼上表现不够悲痛,毫无兄弟之情,最终胤祉被雍正褫夺爵位,囚禁于景山永安亭抑郁而死。
看到胤禄的彪悍战绩,就能明白他和雍正一个检举揭发,一个严加惩处,配合的是默契无间,因此胤禄深受雍正喜爱和器重。
历史上的老十七胤礼其实在康熙晚年一直保持中立,胤礼生母勤妃陈氏并没有像小说中被胤誐非礼,也没有早早就自尽,陈氏一直活到乾隆时期才寿终正寝。因此胤礼在康熙时期根本不存在因与胤誐结仇而帮助雍正继位,他在康熙时期并没有参与诸皇子争位的事,胤礼是靠能力和品行受到雍正的喜爱和器重。
其实在最初的时候雍正并不是完全信任胤礼,因为胤礼的身份很敏感,胤礼的老丈人是胤誐的亲舅舅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而阿灵阿是康熙时期四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小儿子,遏必隆之父又是清朝开国功臣额亦都,因此遏必隆家族一直都是清朝的政治豪门。
阿灵阿也是胤礼的老师,他一直很看好和喜爱胤礼,因此只要胤礼想参与争夺皇位,阿灵阿肯定会倾尽家族势力来帮助胤礼,只不过胤礼并没有参与争位,所以后来阿灵阿转而支持与胤誐关系亲密的胤禩争位。
雍正继位后对阿灵阿家族进行了打击报复,阿灵阿虽然当时已经死了,但是还是被雍正把墓碑名改为“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阿灵阿的儿子阿尔松阿也被雍正处决了。
不过雍正却并没有对阿灵阿家族赶尽杀绝,毕竟遏必隆的钮钴禄氏家族在清朝政坛根深蒂固,雍正也不敢妄动,杀了阿尔松阿之后,雍正为了向钮钴禄氏家族表示拉拢,又特意晋封胤礼为果郡王,并委以重任。
后来雍正发现胤礼为人办事认真负责,且品行还非常好,他曾评价胤礼为“实心为国,尽心竭力,品行端正,操守清廉”,因此他越发喜爱和器重胤礼,又将胤礼晋封为果亲王爵位。
胤礼在当时所获得的权力地位和赏赐待遇仅次于雍正最喜爱的弟弟老十三胤祥,雍正通常只要赏赐胤祥就一定得有胤礼的一份,胤祥去世后,胤礼更是成为雍正晚年最为喜爱和器重的弟弟,胤礼都算是直接替代了胤祥成为当时大清的二号人物。
雍正临终时更是召胤禄、胤礼、大学士张廷玉和鄂尔泰四人为顾命大臣,胤禄和胤礼都接受了雍正的临终顾命辅佐青年乾隆,在乾隆继位后胤禄和胤礼都获得了御前免跪,双王俸禄的待遇,可以说胤禄和胤礼是康熙诸子中除了胤祥之外,最受雍正喜爱的两位弟弟。
历史上的胤祕对雍正其实应该没有太大帮助,雍正之所以很喜爱他,单纯的因为他是自己最小的弟弟,毕竟胤祕比侄子乾隆还小5岁,康熙去世的时候他年仅6岁,加之他的生母穆嫔陈氏四年后也去世了,所以雍正怜悯幼弟6岁丧父10岁丧母,给予了胤祕极大的关爱。
雍正当时忙于国事,即便如此,百忙之中他还是十分关心幼弟胤祕的学习,还曾经亲自关心和督促胤祕学习。
雍正在晚年册封刚刚成年的胤祕为諴亲王,胤祕也是胤礼之后康熙的年幼诸子中唯一获封亲王爵位的人,即便在雍正临终时他还操心着幼弟胤祕,他临终时叮嘱儿子乾隆要善待小叔叔胤祕,而胤祕也是康熙诸子中结局比较好的一位。
写在最后
因此不管是电视剧中的老十七还是原著小说中的老十六,在康熙驾崩后的关键时刻敢站出来支持雍正,完全就是一场政治赌博,而康熙最小的儿子胤祕则是童真之实事求是的说出康熙遗言而已,至于老十七深夜去潜邸求见雍正,则不过是为了邀功和表忠心而已。
不过历史上的情况则与电视剧和小说中都大不相同,毕竟文学作品还是对历史细节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