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写完白鹿原的感觉(读陈忠实白鹿原感触良多)(1)

《白鹿原》做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白鹿原》一出世,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读者争相购阅,一时“洛阳纸贵”。这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十分罕见。

读陈忠实《白鹿原》感触良多。

《白鹿原》这部小说像一部家族史、像一部风俗史,像一部个人命运的沉浮史。

《白鹿原》是一部浓缩的民族命运史和心灵史。

《白鹿原》呈现了渭河平原近现代50年变迁,描写了陕西关中平原农村辽阔广袤的历史画卷。《白鹿原》保持了历史的混沌性和丰富性,总结了四种影响白鹿原的文化因素:宗法观念、性、权势、谶兆预言。

小说准确地表现了自然的乡村,表现了乡村民俗风物,真实深刻地展现了关中大地乡村的社会生活,深刻剖析了关系复杂的家族、宗法、政治、经济糅在一起乡村社会,表现了儒家文化积淀深厚并且深入人心的乡村文化。

陈忠实写完白鹿原的感觉(读陈忠实白鹿原感触良多)(2)

电影《白鹿原》宣传海报

《白鹿原》从清末民初解放前夕的历史写起,可以视《白鹿原》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白鹿原》从文化角度细分,可以分为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家族团体;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袖。

《白鹿原》从政治角度细分,可以分为鹿兆鹏和白灵为代表的共产党革命力量;田福贤、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鹿兆谦(黑娃),大拇指为代表的农民土匪武装。

白鹿原的阶级矛盾激化、家族利益纷争、对利与情的追逐;构成白鹿原半个多世纪的“民族秘史”。

陈忠实写完白鹿原的感觉(读陈忠实白鹿原感触良多)(3)

电影《白鹿原》宣传海报

《白鹿原》成功地塑造了白嘉轩、鹿子霖、鹿三、朱先生这些土生土长的陕西关中平原农村中具有深刻历史文化内含的的典型形象。

成功地塑造出黑娃、白孝文、田小娥、鹿兆鹏、鹿兆海、白灵;这些性格各异的年轻一代人物形象。

“白鹿”的典故是全书的暗线,其中还有与之相呼应的“白狼”,在小说开始就埋下了悬念吸引读者兴趣,这是典型魔幻的艺术手法。

陈忠实眼里整个白鹿原只为一个白嘉轩;白嘉轩是清末民初解放前夕白鹿原最后的一位族长形象。

白嘉轩本质上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对土地的热爱,对牛马猪羊的爱护,对农田庄稼的播种,施肥,收割,轧棉花都亲力亲为,十分享受田间劳作带来的身心愉快。

白嘉轩是一个多面性的人物;他身上有着仁义善良的品德,以德报怨的大度;重视孝道,做事讲原则,讲仁义,不讲亲疏。

白嘉轩刚正不阿,心思缜密;在乱世中竭力维护白家及全族利益。

白嘉轩一生光明磊落,唯一有愧的便是从鹿子霖手里换来那块风水宝地。

白嘉轩把鹿子霖视为对手。鹿子霖是白鹿村第二大家族掌门人,他与白嘉轩争斗从未停止。鹿子霖精明强干,争强好胜,毫无原则,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白嘉轩倚重的白孝文堕落时,对白嘉轩内心伤害最重。

当以新的思想自觉反叛的女儿白灵和鹿兆鹏出现在他面前时,白嘉轩却徒叹奈何;内心深处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白嘉轩的内心绝对不能容忍天生具有叛逆性的黑娃和命运悲惨可怜的小娥。

鹿三是一位淳朴,忠厚,善良的正统农民形象。

白鹿原白家两代唯一的长工,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次在白嘉轩遇到危机的时候总是挺身而出,在白鹿原遇到旱灾粮食短缺的饥荒时候,鹿三自己提出要离开白家,不想白吃白住拖累白家。

黑娃是一个悲剧性的叛逆农民形象。

黑娃的性格天生反叛,生活经历大起大落,从他和小娥的自由恋爱,到跟着鹿兆鹏干革命,都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无论是沦为土匪,还是决心戒掉大烟;无论是迎娶知书达理的小姐为妻,还是学习诗书礼仪;都是彻底的叛逆性格使然。黑娃的下场十分凄惨。

白灵是个性鲜明的革命者形象。

白灵和鹿家两兄弟有着紧密的关系,白灵和鹿兆海情投意合,但是因为选择了不同的党派,让两人渐行渐远。白灵和鹿兆鹏相爱,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思想相同,两情相悦。白灵为进城求学,不惜刀横在脖子上,逼父亲让步。为追求婚姻自由,挖穿院墙逃婚。

田小娥是个悲剧性堕落女人的形象。

田小娥作为小说中和多个男人有纠葛的人物,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她身上有着十分复杂的两面性,她敢于抨击封建主义的束缚,自由恋爱,敢爱敢恨;她懂得利用自己的美貌来迷惑男人,欲望没有节制,失去了道德底线。

田小娥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她的悲惨命运值得同情。

白孝文的人生也是大起大落;在白嘉轩精心培养下,多少有了父亲族长的风范和威望;结果被鹿子霖设下的美人计给害了,败光了家产,媳妇也饿死了,白孝文自己也差一点死掉。绝望的时候,他去抢舍饭,意外得到保安大队队员的职位,结局风光的成为了县长。

朱先生的大儒风范,是中国近代农村社会生活中农民心里的精神支柱。

朱先生在乱世中坚守着儒家的节操,坚守着传统道德。锄罂粟,助教育,协助办学校,为了保护人民的安危,大胆智退二十万来犯清兵,办理白鹿书院,撰写县志。年逾古稀之时,愿捐躯报国。

令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了,朱先生的睿智,博爱和大儒风范。

陈忠实写完白鹿原的感觉(读陈忠实白鹿原感触良多)(4)

陈忠实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溢满朴实亲切的笑。他说,没有作品,自己跟一般农民没区别。

陈忠实是描写农民生活、农村社会和乡村文化的高手。

他是农民出身,自学成才。正因为陈忠实自己就是一个农民,所以,他对农民生活的一切了如指掌,比方说白嘉轩对土地的热爱,对牛马猪羊的爱护,对农田庄稼的播种,施肥,收割的熟悉程度皆来源于陈忠实对农民的认知。对乡村文化也了如指掌,如何迎接丰收,如何祈神求雨,如何应对灾年。

陈忠实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艺术上吸收和融入了现代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写作上比较侧重于叙述描写,心理分析以及采用魔幻的艺术表现手法。

陈忠实写完白鹿原的感觉(读陈忠实白鹿原感触良多)(5)

陈忠实写《白鹿原》时的手稿

陈忠实写《白鹿原》时,大部分时间都躲在西安市东郊灞桥区西蒋村的老家旧屋里,一求耳根清净,二求读书弥补文学专业上的欠缺,三求消化他所拥有的生活资源。

陈忠实谈及《白鹿原》创作成功的秘密。

第一点:在写作的过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第二点:注重感受最深的,亲身经历,经过十余年的沉淀和淘汰,能够留下不能遗忘的事;写作核心就是那些刺激最强的经久不忘的人和事。

第三点:是从生活体验到生命体验。只属于我的独自体验的产生,终于获得了可以抵达这部小说人物能够安身立命境地的途径。

陈忠实写完白鹿原的感觉(读陈忠实白鹿原感触良多)(6)

《白鹿原》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曾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陈忠实的老朋友冯希哲曾经说:陈忠实是那种很“笨”的作家,《白鹿原》里的每个人物,在现实中基本上都能找到原型。

当代作家雷达:“我从未象读《白鹿原》这样强烈地体验到,静与动、稳与乱、空间与时间这些截然对立的因素被浑然地扭结在一起所形成的巨大而奇异的魅力。”

中山大学教授李慧云:“作者过于深情地描绘了封建帝制覆亡前后小农田园经济的这一抹夕阳余晖、古老村族的最后的宁静,这实质上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

朱伟:“一大堆材料艰苦拼接而成的那么一个‘对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风貌全面反映’的史诗框架,这个框架装满了人物和故事,但并没有用鲜血打上的印记,在我看来,它是空洞的一个躯壳。”

傅迪:“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近现代史的文学作品,从中只看到传统的宗法文化的作用,却几乎看不到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化的影响,这不能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实。”

《白鹿原》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曾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陈忠实写完白鹿原的感觉(读陈忠实白鹿原感触良多)(7)

电视剧《白鹿原》

当代中国文学考量陈忠实的《白鹿原》,思想容量,审美境界,都是独树一帜。是当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艺术的最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