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立平
位于宁夏北端的石嘴山市是一座因煤而建、依煤而兴的城市。该市因出产低磷、低灰、低硫、高发热量、高块煤率、高比电阻等特点的“太西煤”而闻名全国。2018年,石嘴山市“大武口凉皮”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成为当地继太西煤后,又一个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特色名片”和“金字招牌”。日前,记者走进石嘴山市探寻“大武口凉皮”这张城市新名片的魅力。
在当地非常知名的“三住宅凉皮”店里,管威宁的父亲正在前台为顾客取凉皮、收款,管威宁和母亲则在后厨制作凉皮。管威宁告诉记者:“他和母亲每天要制作1000份左右的凉皮,春节期间的需求量更大一些。因为,除本地常住居民外,春节回家过年的人增多,大家都惦记家乡凉皮的味道要来买一些吃,尤其是最近几天,过完年离乡时很多人都要带走些凉皮给外地的亲朋好友品尝,大家都是十几份、几十份的往全国各地带。”
在另一家开业仅两年的“大姚凉皮店”里,老板姚健一边招呼顾客一边向记者介绍,虽然开业时间不长,但由于他们不仅接待直接来店里吃凉皮的顾客,以及到店里买凉皮带回去吃的顾客,平时还要接不少网上的订单,给顾客把凉皮发到外地去,所以销量一直不错。
当问起“大武口凉皮”为何好吃到不仅要自己吃还要往外地带的程度时,当地知名品牌“一棵树凉皮店”的老板杨清廉向记者娓娓道来,除了这里有黄河上游的水土原因外,石嘴山市作为一个新兴的移民城市,汇聚了来自全国天南海北的人,大家把全国各地的特色凉皮工艺带到这里,并且百家争鸣、比学赶超,才使得这个地方的凉皮优中出优,格外好吃。
石嘴山市商务局局长郭玉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项国民非常爱好的大众小吃,全国各地的凉皮都非常有特色,石嘴山市虽然是仅有59年历史的年轻城市,却汇聚了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人,其凉皮制作工艺也是来自五湖四海,并融汇发展,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色,名气越来越大,甚至还卖到了美国。目前,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正在经营的凉皮店有243家,年产业链营业额近8000万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为搭建“大武口凉皮”品牌推广平台,通过专业化的市场推广、标准化的凉皮生产,结合互联网 线上 线下的营销模式,全面提高“大武口凉皮”品牌的知名度,做大做强凉皮产业,石嘴山市现已把“大武口凉皮”确定为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并开工建设了凉皮产业园。
据了解,凉皮产业园目前由石嘴山市鲜每佳凉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运营。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份,由宁夏鲜送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宁夏中圆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大武口区三住宅凉皮、大武口区刘红梅凉皮、大武口区一棵树凉皮、大武口区凉皮协会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金500万元。
据鲜每佳凉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涛介绍,该项目占地面积为3000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365万元,现已完成投资700万元,两条生产线既将完成安装。建成后,将成为“大武口凉皮”品牌推广中心、凉皮标准化生产加工中心、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店铺孵化及人才培训中心、线上线下运营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徐涛表示,公司将于2019年4月份或5月份完成安装投产,由于旅游区及大武口周边市场的产品一直供应不到位,2019年当年公司即可盈利。
郭玉福表示,之所以能有“大武口凉皮”这道美味,是由于石嘴山市有来自五湖四海、勤劳善良、充满智慧的大武口人。以兴盛贸易的方式兴市富民是商务局的基本担当,今后,石嘴山市商务局将紧紧围绕消费者对凉皮健康化、便利化的消费需求,从提升“大武口凉皮”品质品牌、创新促销形式、线上线下互动等多方面主动对接、精准施策,推动“大武口凉皮”走向五湖四海,让全国人民品尝、喜欢。希望凉皮产业能成为石嘴山市探索产业转型工作的新星,成为石嘴山市经济发展的新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