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简书作者“黄群”授权给简书App,关联账号“简书优选故事”获得合法转授权,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为什么喜欢颜真卿?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什么喜欢颜真卿(颜真卿一个三观正)

为什么喜欢颜真卿

本文由简书作者“黄群”授权给简书App,关联账号“简书优选故事”获得合法转授权。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唐朝名臣、书法家,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劝学诗》、《颜勤礼碑》、《祭侄文稿》。

他学不会在朝廷之上游刃有余,学不会在处世时明哲保身。

他的选择只有一条:看不惯,直接干!

2020年,抗战电影《八佰》上映。主要讲述了1937在淞沪会战中,被称作“八佰壮士”的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四行仓库的故事。

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就连它的宣传海报上的电影名字也别有深意。海报设计者取法颜体设计了电影片名,除了为电影增色之外,也继承了一千多年书法家颜真卿的忠烈之魂。

仔细看《八佰》的海报。如果将“八佰”二字单独拎出来看,并不是太美观,既无风度,也无雅趣,甚至显得有些笨拙。但如果将二字用血书写,配上浴血奋战时的场景,就让书法超越了美学范畴。

从美学角度而言,颜真卿的书法并不“美”。它没有王羲之的《兰亭序》那么飘逸,也没有宋徽宗的“瘦金体”那么纤美,可每当看到颜体雄强浑厚,气势庄严的笔画时,总能感觉到一种家国、道德、精神层面的力量。正如倪雅梅教授在著作《中正之笔》中提到:“颜真卿的书法行为缺少对感官表面的吸引力,却是一个人善良品德的纯粹表达和自然流露。”

一件书法能传世,主要是因为其美学价值。而一种字体能传世,与美学意义关系不大,主要是符合了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唐朝时,颜体还没有像后来一样这么广受追捧,当时主流价值观还倾向于士族阶层,魏晋余风犹存,所以唐朝推崇的是“二王”字体。人们之所以推崇“二王”,是羡慕富家子弟的潇洒,每天闲来无事,在竹林里吹吹牛,喝喝酒,这和正统的儒家思想背道而驰。

后来士族阶层衰落,科举制度让寒门子弟兴起,“二王”的那种只有美学意义,没有社会责任的艺术表达受到了批判,开始推崇“颜体”。家国有难的时候,竹林里那帮整天喝酒划拳的家伙是靠不住的,还是要靠受到儒家传统教育、心怀天下、刚正不阿的君子。之后,以“颜体”为代表的唐楷成为主流,以“二王”为代表的魏晋书风沦为非主流。

在历史上,人们广泛地推崇某种字体,首先是书者的“三观正”。“三观正”是历朝历代的政治需求,今天也一样。举一个例子,假如《八佰》的海报设计者,按个人的喜好,用瘦金体设计“八佰”二字,设计师会被扣上“三观不正”的帽子。

这里没有贬低《兰亭序》和“瘦金体”的意思,它们比“颜体”更有美学价值。只是在社会道德意义上“颜体”更具有实用性。

看《兰亭序》,仿佛结交一位风度翩翩的浪子。看《寒食帖》,如同同情一位满面忧郁的诗人一样。看“瘦金体”,就像欣赏一位纤细苗条的女子。这三者都能让人产生美感,但只限于美。“浪子”靠不住,“诗人”太悲伤,“女子”太柔弱。“颜体”就是那种憨厚、笨拙、正直、有担当、有血性的汉子。

国难当头之际,在历代书法家中,只有颜真卿站了出来。所以,颜体是一种“靠得住”的字体。

中国书法艺术丰富绚烂,但在书法家中,铁骨铮铮的凤毛麟角。没事的时候都有“笔墨言志”的风骨,可一旦有事,瞬间吓尿。

只有颜真卿,有事真上!

颜真卿铁骨铮铮的性格与他祖上的传承以及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关。

颜真卿的祖上就是著名的孔子弟子颜回。他是孔子七十二贤人之首,号称“复圣”。孔子曾表扬颜回说:颜回就是我心中的圣人,有一碗饭吃,一碗水喝,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一般人忍受不了这种痛苦,可人家颜回却很快乐。

颜氏家族的南北朝时期,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大诗人颜延之,一个是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颜延之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与另一位诗人谢灵运合称“颜谢”,他们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颜之推少年得志,十九岁就当了左常侍,相当于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让他名垂青史的是《颜氏家训》。这是一部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著作。最近几年,我们国家推崇国学教育,兴建了很多家风家训教育馆,《颜氏家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颜真卿的爷爷颜昭甫被称为“硕儒”,就是超级大儒的意思。他也是唐朝的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擅长篆、隶、草书。

到了父亲颜惟贞这一代,家道没落,穷得连笔墨都买不起了,颜真卿就与弟弟颜元孙用扫帚为笔,以黄土为墨,以墙壁为纸,每天坚持习字。

还有姑姑颜真定,“精究国史,博通礼经”,被武则天选为“女史”,也就是女性知识分子。“女史”一词流传至日本,沿用至今,意思是杰出的女性。当年张海迪前往日本演讲时,横幅上就写着“张海迪女士”的字样。

由于父亲颜惟贞英年早逝,颜真卿由伯父颜元孙抚养长大。颜惟贞、颜元孙为人正直,交友甚广,而且都是当时社会名流。来看看颜真卿小时候都见过什么人。

贺知章,唐朝著名诗人、书法家。写出《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担任过礼部尚书,曾提携过李白。在当时,李白在他面前都是弟弟。李白为了得到一份进宫面试的机会,时常跟在他后面溜须拍马。

有一天,贺知章去颜家串门,看见颜真卿拿着扫帚在墙上写字,觉得这孩子太可怜了,于是就送了一支毛笔给他。

陆象先,唐朝宰相。当年太平公主谋朝传位,想当“武则天第二”。陆象先挺身而出,护驾有功,保住了唐玄宗的帝位。陆宰相的一生,清心寡欲,施政宽仁,深受百姓爱戴,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好官。

虽然陆象先在历史上不算有名,但只要记住两点就够了。一、他是贺知章的表弟。二、“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就是他说的。

颜真卿的童年就是在众多鸿儒的熏陶中成长。成年后又有当朝大V提携,再加上个人勤奋努力,他早年的仕途还算顺利。

二十五岁通过国子监考。二十六岁,登进士及第。所作《梓材赋》、《武库诗》,受到当朝宰相孙逖赏识,他不仅向朝廷推荐过颜真卿,还亲自做媒,让颜真卿与中书舍人韦迪之女结为伉俪。

二十九岁,任校书郎。校书郎虽说是一个九品闲职,但在唐朝备受尊重。因为这个职位其实是给国家储备人才的。想要青云直上,必须先在这个职位上历练。颜真卿在这个职位上待了三年。由于是闲职,就有时间练字,开始编撰音韵学著作《韵海镜源》,这本书耗费了颜真卿一生的精力,全书共344卷。

三十四岁,参加“博学文词秀逸科”考试,及第。随后赴任京兆府醴泉县尉。在这里,他为官有声。“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五原有桩冤案,久久没有判决,颜真卿到任后,立即查明案情。当时,天旱少雨,这桩案子了结后,天上就下起了雨。百姓称这场雨为“御史雨”。宋人员兴宗曾有诗赞曰:办狱更过颜鲁公,一路传呼御史雨。

按这个节奏,颜真卿能一边做官,一边做学问,兢兢业业到退休。可在45岁那年,由于政绩突出,遭到权臣杨国忠的排挤,调离京师,出任平原(山东德州)太守。这成为颜真卿命运的转折点。

杨国忠这个人,本就是地痞流氓出身,杨玉环得宠后开始飞黄腾达。他政治生涯的前半截与李林甫斗,后半截和安禄山斗,最终让盛唐沦落至万劫不复。

颜真卿去平原赴任,好友岑参赠一首《送颜平原》为他送行。诗中最后两句:苍生已望君,黄霸宁久留。意思是,平原的老百姓都盼望着你去呢,就和当年西汉的清官黄霸一样。

颜真卿虽然在平原太守任上只待了三年,但他没有让好友岑参失望。整顿吏治、废除苛政、奖励人才,在他的治理下,平原呈现出一片祥和。

除了工作之外他还创作了重要的书法作品《东方朔画赞碑》。此碑的诞生,有两个缘由。其一,颜真卿本人崇拜西汉辞赋家东方朔。其二,创作此碑是为了掩人耳目。因为在管辖之内,他在祥和中嗅到了一股不安的气息。有一个胖子,正在厉兵秣马,虎视眈眈,将手中的剑指向长安。

开元年间,所有著名文化人的命运都与这个胖子有关。李白因为他上庐山隐居,杜甫因为他跟随难民颠沛流离,王维因为他锒铛入狱,王昌龄因为他客死他乡。他一个人搅乱了大唐,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这个胖子就是“安史之乱”的发起者安禄山。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野心家。

安禄山本是胡人,从小失去父亲,母亲是突厥巫师。母子俩一直颠沛流离。由于精通六种少数民族语言,以当人贩子为生。

三十岁那年,安禄山流窜到了幽州。由于活不下去,偷人家羊被当场抓获。当时的幽州节度使是唐朝名将张守珪。张守珪本打算将这个偷羊的胖子乱棍打死。正当众人持棒一拥而上之时,安禄山大喊道:“大夫不欲灭两藩耶,何为打杀禄山?”这句话说道张守珪心坎上了。大唐边境正被契丹族和奚族部骚扰。眼前的这个胖子能在此时说出这般豪言壮语,绝非等闲之辈,就把他编入军中。安禄山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懂得阿谀奉承,在攻打两藩的战斗中屡建功勋,被张守珪收为义子。

他应该属于很会来事儿的大忽悠。忽悠了两个干爹,一个是张守珪,另一个是唐玄宗。名将与皇帝对这个干儿子简直是千般信任,万般宠爱。可见安禄山忽悠人的本领一流。

但总有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例如当朝名相张九龄。张九龄第一次见到安禄山的时候就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但此时唐玄宗好大喜功,根本不会把一个小小的胡人放在眼里。

历史有时候就是一个巨大的玩笑。如果当时张守珪一声令下,让安禄山来不及说话,将其乱棍打死。大唐的命运,唐玄宗的命运,李白的命运,杜甫的命运,王维的命运,就是另一种走向了。

历史没有如果。此后数十年间,安禄山成为唐朝藩镇割据最强大的一股势力。唐朝三分之一的军事力量掌握在他手中。

说到安禄山,不得不提唐玄宗和杨玉环。

唐玄宗晚年的神志不清,杨玉环就是一个智商为零的“傻白甜”。他们与安禄山之间有些互动,简直让人辣眼睛。

唐玄宗非常宠爱安禄山,任他做干儿子,杨玉环也就成了干娘。但杨玉环比安禄山小十六岁。安禄山在任何场合下,一口一个“干娘”叫着。为了讨干爹干娘欢心,安禄山时常跳“胡旋舞”给他们看。

“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 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晚年的安禄山身体肥胖,肚子能耷拉到膝盖以下,重达三百三十斤,走路时得左右有人搀扶。但每次在给干爹干娘跳舞的时候,灵活的和陀螺差不多。

够辣眼睛吧。还有更辣眼睛的。据司马光的记载:杨玉环给安禄山做了一个巨大的襁褓。与众宫女给安禄山洗过澡后,用襁褓把他像婴儿一样裹起来。干爹干娘上前看着襁褓中的干儿子甚是欢喜,亲切的喊他“禄儿,禄儿”,而安禄山在襁褓中像婴儿一样咯咯地笑。唐玄宗赐给杨贵妃“洗儿钱”,重重赏赐安禄山。

想想这个画面,简直闪瞎双眼。

我年少时读白居易的《长恨歌》,觉得他们之间的爱情世间少有,也为他们最后的结局惋惜。后来读了不少历史,发现自己被诗歌中浪漫的魅惑蒙蔽了。这俩人之间哪有什么爱情?如果去掉皇权的光环,就是一个老公公霸占儿媳妇,既狗血又庸俗,甚至有悖人伦的乡野绯闻。他们之间的那点事儿,根本配不上白居易笔下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颜真卿所在的平原,以及表哥颜杲卿所在的常山,都属安禄山管辖的地区。兄弟两人预先感觉到安禄山逐渐膨胀的野心。

没过多久,安禄山的狼子野心,天下皆知,但唐玄宗本人就是不信,他的“禄儿”怎么可能谋反?但凡有人举报安禄山图谋不轨,唐玄宗一律认为是嫉妒安禄山。

颜真卿已在暗中巩固城防,招兵储粮。为了掩人耳目,他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没有任何政治嗅觉的知识分子形象。“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不仅游山玩水,对酒当歌,还吟风弄月,舞文弄墨,好让安禄山放松警惕。但安禄山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在起兵之前,派了一个叫平冽的亲信来考察颜真卿。

平冽来到平原,颜真卿只给他看了两件事情。一是刚才提到的《东方先生画像赞碑》。此碑的创作已完成,正由石匠刻在碑上,平冽对这幅作品赞不绝口。二是给平冽展示了还在编撰中的《韵海镜缘》。就这样将安禄山派来的眼线糊弄过去了。

平冽告诉安禄山,颜真卿在平原还是干他校书郎的老本行,每天除了写字还是写字,就是一介腐儒而已,对我们构不成威胁。安禄山也就没有把他放在心上。

可在安禄引兵南下,一路势如破竹之时,颜真卿在平原瞬间集结几万义军,随时准备参加到大唐的反击战中。可反击战迟迟等不来,安禄山起兵当天,唐玄宗和杨贵妃还光着屁股在华清池洗澡呢。唐玄宗裹着浴巾接到叛军南下的消息,还是不相信他的“禄儿”会反他。直到一封封前方战败的消息送到他眼前,才缓过神来。

河北二十郡纷纷陷入安禄山之手,大多数官员是因贪生怕而主动投降。唐玄宗拿着战败的信件,感叹道:“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旁边有人说,河北还有平原没有陷落。玄宗大喜说:“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唐玄宗居然有脸说他不认识颜真卿。几年前颜真卿还在做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的时候,每天在他眼前晃悠。不过也理解,在那几年里,他眼中只有他的杨玉环和“禄儿”。

远在平原的颜真卿,率先举起了反击的大旗。他联络了镇守常山颜杲卿、侄子颜季明,以及周围各郡的义士,斩杀了数名安禄山任命的伪官员。一呼百应,从各郡赶到平原的义士已达到二十万人。在出征前,颜真卿在平原西门誓师道:“国家之恩,戮力死节,无以上报!”

不久之后,这支临时组建起来的义军大破叛军,歼敌两万。这是“安史之乱”中非主力战争中大唐的首次胜利。战役的规模虽小,但搅乱了安禄山的后方。

此时的安禄山,已攻下洛阳。他怎么也没想到,那个一心醉心于书法的书呆子居然敢在后方捅刀子。于是,杀死了洛阳留守的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让一个名叫段子光爪牙提着三颗忠臣的人头去威胁颜真卿。

颜真卿虽是一介书生,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能手起刀落。首先,他怕动摇军心,不承认这三颗人头是真的。其次,腰斩段子光!最后,他将三位忠臣的头颅洗净,用草编制了他们的身体,穿好官服入殓,但秘不发丧。

这是颜真卿给安禄山的隔空回击。安禄山也对颜氏一族恨之入骨。

颜杲卿与颜真卿联盟,切断了安禄山的后路。唐玄宗高调表彰了颜杲卿,使得周围郡县纷纷响应。这让安禄山怒从心头起。本想一鼓作气攻下潼关,但由于对颜氏兄弟的愤恨,把矛头转向了颜杲卿镇守的常山。

当安禄山的同党史思明扑向常山之时,常山城内兵稀将少,根本抵挡不住叛军的精锐部队。颜杲卿和儿子颜季明率领部下日夜苦战,粮食吃完,井水喝干,箭矢射尽,在第六日,城池被攻陷。父子俩被叛军所擒。史思明用刀架在颜季明脖子上,对颜杲卿说:“你若现在投降,我就让你儿子活命。”颜杲卿坚决不降。颜季明被害。

颜杲卿被押往洛阳,来到安禄山面前。安禄山说:“你在我管辖之内为官,我待你不薄,为何叛我?”颜杲卿反问道:“你就是一个偷羊的贼,受天子恩宠,你为何反他?我身为大唐臣子,理当除掉你这乱臣贼子报效国家,怎么能归顺于你?”安禄山怒不可遏,将其绑在柱子上,凌迟处死。颜氏家族三十余人也被杀害。

随着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力挽狂澜,“安史之乱”的战局开始有了起色。但山河破碎,草木凋零,大唐已不再有昔日的荣光。杜甫有诗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的功劳虽然比上郭子仪、李光弼等人。但他在敌后根据地发动的游击战,牵制了叛军主力。加上日月可鉴的忠心,还有颜杲卿、颜季明等三十余名氏族忠烈,颜真卿被刚即位不久唐肃宗李亨得以重用。官至宪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哥哥颜允南与弟弟颜允臧都加官进爵。颜氏家族可谓光耀一时。

颜真卿与郭、李二人,有文武之别,鲜有来往。但军功远高于颜真卿的郭、李,却十分敬重他的为人。数年之后,郭子仪邀请颜真卿为家族书写了著名的《郭公庙碑铭》。写此碑时,颜真卿已五十六岁,是他最成熟的作品之一。而李光弼将军去世时,颜真卿悲痛欲绝,受李光弼之弟李光进的邀请撰写了《李光弼神道碑铭》。

身居高位的颜真卿始终高兴不起来,这与他的性格有关。用现代心理学分析,颜真卿属于“自责型”人格。似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不幸都是他的责任。这类人从来不会因为成绩而骄傲,只会因为错误而懊悔。

当朝廷要提拔他为宪部尚书时,他在上奏的《让宪部尚书表》中说:“人臣本分,夫有何功?”我只是尽到作为人臣的本分,没什么功劳。文中还细数了自己在平叛战役中的过失,要求朝廷“重贬臣一官,以示天宪,使天下知有必行之法,则有必赏之令。”

有自责心理的人,往往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习惯把所有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颜真卿的逻辑是这样的,假如在镇守平原时,意志力再坚定一点,平原也不会失守。假如在指挥战役的过程中再聪明一点,颜杲卿父子也不会死。假如自己为天下苍生多做一点事情,百姓也不会受这么多的苦。

这种自责心理,永远让自己活在自责、自省中。但话说回来,叛军一路南下之时,当朝天子都能弃城而逃,你一个小小的平原太守有必要自责吗?在战争之初,皇家正规军都被叛军打得落花流水,你一个小小的义军首领需要自责吗?

天下一日不平定,他内心一日不安宁。有时候皇帝不着急的事情,把他着急忙慌的。过于憨直的性格让颜真卿在处理君臣关系时没有分寸感。他经常给唐肃宗李亨提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意见。

某日,颜真卿上了一份奏表,说:“春秋时,新宫灾,鲁成公三日哭。今太庙既为盗毁,请筑坛于野,皇帝向东哭,然后遣使。”意思是,国家除了这么大的事情,太庙被毁了,皇上,你应该学一学春秋时代的鲁宣公,太庙被毁后人家大哭三天。您也应该这样,在郊外筑坛,哭三天去吧。

对于这样的要求,唐肃宗内心是很不情愿的。刚登上皇位,睡觉都能笑醒,那能哭得出来。但颜真卿作为先帝老臣,平叛战争中劳苦功高,在朝内德高望重,他说的话又不能不听,哭就哭吧。实在流不出眼泪,干吼了三天,吼得头晕目眩,吼得昏天黑地。

唐肃宗实在受不了颜真卿每天在他耳边絮叨。而颜真卿还是那种有事没事要给皇帝提意见的臣子。好像不提意见就没有尽一个做臣子的责任。唐肃宗实在受不了他了,只有调出朝廷任同州刺史,又调蒲州刺史。

刚到蒲州,他就写了一份《蒲州刺史谢上表》来表明自己的决心。大概意思是,蒲州这个地方原本人杰地灵,是尧帝、舜帝一手建设起来的地方。蒲州南靠大山,西依大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陛下把这么一个重要的地方交给我,是对我颜真卿的信任。虽然我生性愚钝、才智不足。但凭借着陛下的恩泽,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殷切期望。

蒲州这个地方是通往长安的咽喉之地,进可攻、退可守,对保卫都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唐肃宗虽然嫌颜真卿烦,但认为这个人总的来说做事还是很靠谱的。一个军事咽喉之地,必须安排一个可靠之人。

颜真卿上任蒲州的前一年,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害,同党史思明与安庆绪闹翻。史思明知道自己与这么一个弑父的家伙搞在一起没有好下场,于是带着自己的部队投降大唐。投降之后释放了关押在范阳的所有俘虏。在这些俘虏中有一位颜氏族人,他就是颜杲卿的长子颜泉明。

死里逃生的颜泉明一路乞讨至洛阳,寻找父亲、弟弟以及其他遇害族人的遗骸。“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足骨应该是在洛阳找到的,将父亲的足骨葬于洛阳后,又返回范阳找到了弟弟颜季明的头骨。带着弟弟的头骨去找远在蒲州的叔叔颜真卿。

在蒲州,叔侄二人劫后相逢,相拥而泣。颜真卿与三百余宗亲一起设灵祭奠亡侄颜季明。

面对侄子颜季明的头骨,颜真卿满怀悲愤之心,写下了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

没过多久,颜真卿再次被贬到饶州。历史没有详细记载此次被贬的理由,只是说被酷吏弹劾、诬陷。或许连颜真卿本人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也不愿意思考这些问题,只想为他所热爱的大唐贡献自己的一生。

后续内容敬请关注~

更多精彩还请关注“简书优选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