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它由记事符号和记事图画演变而成。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上,就出现图画和符号,它就是汉字的前身。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成熟汉字,是公元前十四世纪(商代)刻于兽骨和龟甲上的文字,称甲骨文。已使用单字四千六百多个,形声字已占一定比例,已是发展成熟的文字了。

  商至西周的青铜器,多数铸有铭文(也称金文),其字体称大篆。西周青铜器铭文字数较多,展出的本馆史墙盘铭文达284字,师鼎有铭文190字。而毛公鼎铭文达491字。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文字发展的水平。

  秦始皇时,对文字进行了简化和规范,这种字体称小篆。秦代的刻石和瓦档上,都能看到这种字体。

  汉代初期出现隶书,是汉字字体的重大变革,东汉的《熹平石经》,是最具代表性的隶书。东汉后期出现楷书,使汉字字体走向定型,以后的一千多年,楷书成为汉字的典型字体,也是早期雕版印刷的通用字体。

汉字起源(汉字的起源与发展)(1)

汉字起源(汉字的起源与发展)(2)

汉字起源演变图 新石器时代晚期彩陶上的记事符号

汉字起源(汉字的起源与发展)(3)

汉字起源(汉字的起源与发展)(4)

汉字起源(汉字的起源与发展)(5)

甲骨文(最早的汉字,公元前13世纪) 盂鼎及铭文 石鼓文(公元前7世纪)

汉字起源(汉字的起源与发展)(6)

汉字起源(汉字的起源与发展)(7)

秦琅刻石(小篆) 瓦 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