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欺暗室」,「欺」:是指欺骗自己;「暗室」,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这句话意思是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据《列女传‧仁智传‧卫灵夫人》记述,

春秋时代,有一天,卫灵公正与夫人夜坐闲聊,忽然听到宫外车声辚辚,车行到宫殿门前的宫阙时,声音就戛然而止,过了一会儿,才又有辚辚车声。灵公问夫人:「你能猜出门外乘车而过的人是谁吗?」

夫人回答:「这一定是蘧(音渠)伯玉。」

成语不欺暗室的故事:成语故事不欺暗室(1)

清〕冷枚画马 ,国立故宫博物

夫人又说,按照礼的规定,经过君王之门应该下车,见到国君使用的路马应双手凭依着车前横木致敬,这是为了显示尊敬之心。

忠臣和孝子,从不因天色明亮就张扬节操、也从不因天色昏暗就败坏品行。

蘧伯玉是卫国有名的贤大夫,仁义而聪慧,事奉国君十分谨慎,这样的人一定不会因为没人看见就不守礼节。所以这个在黑夜里还严格守礼,在国君门前下车步行而过的人一定是蘧伯玉。

成语不欺暗室的故事:成语故事不欺暗室(2)

卫灵公像,来自北魏时期的木板漆画

灵公派人出去探个究竟,果然不出夫人所料,这个人正是蘧伯玉。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不欺暗室」,也叫「暗室不欺」,成为赞誉一个人慎独自律的成语。

「不欺暗室」,形容一个人心地光明,任何时刻都守礼自持。不会因为没人看见就做不该做的事。

例如:

知县生平不欺暗室,既读孔、孟之书,怎敢行盗蹠(音质)之事?

我们人应该要诚实对人,不欺暗室,否则以后会没人会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和所说的话.

他是一位正人君子,一向以礼自持,不欺暗室,女性朋友与他相处都很放心。

这就是「不欺暗室」这个成语的典故及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