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书院诗词创作第04课(诗词第2册第九课)(1)

窦跃生

一、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一1978年),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因老家有两条河流分别叫,沬水、若水,就叫沬若。“他(范允臧)问起我的笔名的意义来:‘沫若’两个字,是不是取自佛经的‘如梦幻泡影’那样的意思?但我的名字其实本是‘沬若’,是由我的故乡的两条河,沬水与若水合拢来的。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里有‘关沬若’的一句,便是那两条河并举的开始了。”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一个地主兼营商业的家庭。1897年,在家塾“绥山山馆”读书,习读《诗经》《唐诗三百首》等。1906年春,入乐山县高等小学学习,第一学期成绩名列第一,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07年春,因反对教师专制,被学校开除。1909年秋,因参加罢课,请求校方与当地政府交出惩办打伤同学的肇事者,被学校开除。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留学期间,开始接触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接受斯宾诺沙、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

1919年,《凤凰涅槃》等。1921年8月,诗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历史剧《卓文君》、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历史剧《王昭君》。1941年12月,写成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1943年,完成历史剧《南冠草》。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10月,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10月19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53年,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59年,完成历史剧《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历史剧《武则天》;同年,当选第三届中国文联主席。1969年,完成论著《李白与杜甫》。1978年,当选第四届文联主席。

郭沫若奉父母之命,与一个没有读过书的旧式女子张琼华草草完婚,由于郭沫若对封建婚姻制度不满,婚后第五天便离家出走,赴成都读书,但两人没有离异。张琼华在郭沫若家空守68年,无子女 。

1916年,与东京圣路迦医院护士佐藤富子相遇并相爱,为其取名安娜,佐藤富子为此断绝了与父母的关系;年底,赴东京接安娜到冈山同居。与安娜共同生活21年,共同度过了郭沫若在日本的最困难时期。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告别了安娜。1947—1949年,安娜一个人在日本顶着政治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抚养孩子。1938年1月,他与《救亡日报》社成员于立群结婚 。

在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同样成就不凡,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8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文如其人,书如其人,这8个字很重要。),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

一生出版100多本书。

诗词书院诗词创作第04课(诗词第2册第九课)(2)

二、原文讲解赏析

《天上的街市》(标题别致新颖,作品已经100年了,读起来依然光彩亮丽。天上有一天繁华的街道闹市。唤醒读者的阅读欲望,让人耳目一新。因为,以往的作品,都是写桂花树、小白兔,吴刚、嫦娥。)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灯——亮,视觉的通感。)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星——亮。)

天上的明星现了,(排比句运用,白话文凸显了新诗自由诗的特点。)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整齐、押韵。星、灯。)

我想那缥渺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点名主题——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泪流满面的稀世珍宝。发挥自由诗的灵活洒脱,打破平仄,打破押韵。创新,显现出来。)

你看,(打破整齐,出现了长短句)

那浅浅的天河,(典故,讲故事)

定然是不甚宽广。

我想那隔河的牛女,(用典,牛郎织女的故事。南阳汉代画像石中有牛郎织女的图案。天上的银河,前夕节,搭鹊桥纪念。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汉族民间爱情故事,也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牛郎织女"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后来发展成为七夕节。每到过节时,古代女性会向着天上的织女星和牛郎星许愿,希望自己能有智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与美好的姻缘。 )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家对面就是牛王庙社区,牛王庙是纪念牛郎织女故事中那头牛儿的)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

请看那朵流星。(有走动的感觉。)

哪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天上的灯盏,牛郎织女手中提着的灯笼。在天上的街市,有情人终成眷属。)

诗词书院诗词创作第04课(诗词第2册第九课)(3)

赏析:

诗人将明星比作街灯。点点明星散缀在天幕上,那遥远的世界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街灯则是平常的景象,离我们很近,几乎随处可见。诗人将远远的街灯比喻为天上的明星,又将天上的明星说成是人间的街灯。是诗人的幻觉,还是诗人想把我们引入“那缥缈的空中”?在诗人的心中,人间天上是一体的。

那缥缈的空中有一个街市,繁华美丽的街市。那儿陈列着很多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人间的珍宝。诗人并没有具体写出这些珍奇,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将它们作为我们需要的东西,带给我们心灵宁静、舒适的东西。

那不仅是一个街市,更是一个生活的场景。那被浅浅的天河分隔的对爱情生死不渝的牛郎、织女,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还在守着银河只能远远相望吗?“定然骑着牛儿来往”,诗人这样说。在那美丽的夜里,他们一定在那珍奇琳琅满目的街市上闲游。那流星,就是他们手中提着的灯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颠覆了流传千年的神话,化解了那悲剧和人们叹息了千年的相思和哀愁。

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

三、创作背景

《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后收录于郭沫若的第二本诗文集《星空》中,《星空》收录的作品均为诗人1921年至1922年在日本、上海两地所作。(距今已经100年了,中国新诗100年。)

20世纪20年代初期,“五四”高潮已过,大革命时代尚未到来,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光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烂漫气息浓郁的《天上的街市》,展示他心目中天国乐园的一幅蓝图。

四、主题情怀

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

诗词书院诗词创作第04课(诗词第2册第九课)(4)

五、艺术特色

全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

1.选取神话。

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但在具体运用的时候,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作了大胆的改造,扬弃了有情人被生生拆散、难以团圆的悲剧内容,换上了牛郎织女生活自由、幸福的新内容。在诗人的想像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在浅浅的天河中,骑着牛儿自由自在地来往。他们的生活是那么幸福:“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里,专制的王母娘娘不复存在,自由的生活展现在他们面前。一对恩爱夫妻,于耕织之余,手提灯笼,悠闲地在美丽的街市上闲逛,多么自由!多么舒畅!这样的改造,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想像丰富。

诗的开头,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多么像天上的明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这种联想具体表现出来,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这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联想”,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从人间转到天上,为下面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好铺垫。

后3节中,作者运用想像,描绘天街的陈设和牛郎织女的生活,以及他们现在的活动。诗人凭想像构想出的“仙境”与客观存在的“天河”“流星”融合在一起,显得那么具体、真切:美丽的街市,街市上的珍奇物品,骑牛闲游的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提着的灯笼。在诗人的笔下,神话传说与实际景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似幻似真,引发了读者无限的遐思,追随着作者的想像一起去遨游仙境,从而感受到诗人追求理想的美好情怀。

3.贵在创新。

自由诗特点非常鲜明。这是学习新诗的重点。不讲平仄,不讲押韵,不讲对仗,标准的长短句,白话文的样板,开创一代新风。

六、相关阅读欣赏

1.欣赏一首好诗,如饮醇酒,久而弥香,郭沫若的《静夜》就是这么一首好诗。这首诗虽不到五十字,只有短短的两节,但每当读到它,就犹如欣赏一支小夜曲,令人回味无穷。还是让我们先欣赏一下原诗吧: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国内军阀混战,国困民贫,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面对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而痛苦。有道是“言为心声”, 这首小诗,正是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诗人一个人站在大海边,对月吟哦,字里行间既包含了诗人对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标题是《静夜》,诗中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诗的第1小节描绘了一幅极平常的画面:月光淡淡,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里;天上白云团团,星光点点,这些景致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见到的,透过诗,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踱到屋外,随意地看那淡淡的月光、月光下朦胧的林影,抬头看那云团中漏出来的疏星。如果顺延着这条平淡无奇的写景的思路写下去,充其量也只是一首写景的好诗罢了,但第2节一开头,诗人劈头问道:“天河何处?”这一问看似与前文联系不大,但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那广袤的宇宙之中去了。作者似乎想引领读者的思绪去“精骛八极”、“神游万仞”,似乎想让读者的眼光透过茫茫的黑夜,看到星夜的无穷深处,但紧接着的一句“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开的心神收回来,模糊的海雾能阻挡住人的视线,却不能阻挡那脱缰野马似的想像。此时,放飞的心欲罢不能,已想到了很远很远--“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一句是极好的证明,证明诗人的想象的确已穿过了那茫茫的海雾,想象着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鲛人”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抑或是无穷的思念?这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这就是诗,这就是郭沫若的诗!这就是想象,这就是郭沫若的想象!

诗词书院诗词创作第04课(诗词第2册第九课)(5)

主题归纳

这首小诗通过对月光,松树,疏星,天河,白云的描写,大胆想象,描绘出一幅极为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背景说明

《静夜》选自郭沫若第二部诗集《星空》。《星空》写于五四以后郭沫若最苦闷的时期。当时他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期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但五四时期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语)。所以,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这是《星空》给人的整体阅读印象。解读《静夜》时必须联系上述具体的时代背景.

这首小诗共两节。

第一节,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这是诗人站在地上写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的那一片松树;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短短四句,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把人带进一个超现实的梦的世界。这为诗人下面展开联想营造了氛围。

第二节,写海底的神人鲛人的故事。诗人展开想像的翅膀,飞向那茫茫的星空,描述了一个凄婉的故事。诗人抬眼看到的是一条海雾蒙蒙的天河,由这令古今多少人引发无穷联想的天河,诗人又想到了传说故事。可诗人这一次所写的不再是牛郎织女,而是传说中的鲛人。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能家喻户晓,鲛人流珠的传说人们也许就比较陌生。面对茫茫的天河,诗人并不能真正看见什么,只是凭想像,猜测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是一个非常凄美的场面。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想到岸边的鲛人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深思。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在这样凄清的月色之下,化作了诗行,这也可视为诗人的“流珠”吧。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时期,其中包含了个人对于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于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歌写得清幽、典雅,静谧,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

诗词书院诗词创作第04课(诗词第2册第九课)(6)

相关阅读欣赏

2.雷电惊蛰

窦跃生将一部男子汉的宣言挥洒地雕铸在苍穹之巅。这便是春天了。这便是雄性的春天了。这便是春天阳刚的剽悍野犷与骄健潇洒。这冬眠的卧龙在逆袭第一幕狂欢节的腾舞吗?是凸兀的广瀚的天壤之表的巨树的虬根吗?是岳飞将军恣意即就的《满江红》狂草吗?镀银的惊蛰雷电哦。枭雄的惊蛰雷电哦。之后是天狼的怒噑。这惊心动魄的放歌。这来自天核粗壮深沉撼天震地的放歌。怎不让少女的春天心旌摇荡?金属的惊蛰雷鸣。颤栗的惊蛰雷鸣。雄性的春天属于雷电!不屑于鸟语花香。将那鸟语花香的风光赐福于少女之春吧。雷电之后呢?雷电之后的绒风柔雨呢?男儿有泪不是不轻弹的么?那不是男儿泪。那是太阳神精粹的种子。点点滴滴颗颗粒粒。沸沸扬扬飞飞落落。暖暖地播进少女的春天那刚刚开垦的处女地。激情而神圣的天父地母的婚礼盛典呵!完美的春天向我们走来。惊蛰。一切的生命复苏。一切的幸福复苏。世界美轮美奂!这永远归属于我的雄性的春天呵!雄性的春天是一部男子汉的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