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为什么这样走?

象棋怎么让人机先走(象棋为什么这样走)(1)

下象棋的都知道,象棋的走法是:“马走日, 象走田,车走直路炮翻山,士走斜线护将边,小卒一去不回还”。那么,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要这样走呢?

象棋怎么让人机先走(象棋为什么这样走)(2)

象棋中最厉害的棋子是车,我们就从车说起。车兵,在中国早期是最重要的兵种。当时的战车一辆称为一乘(音shèng),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春秋时代,战争频繁,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辞海》解释说,按周制,天子能出兵车万乘,诸侯千乘,大夫百乘。孔子六艺中的“御“,说的就是驾驭战车。因为古代道路较差,而车轮又是木制的,只能在路上走,所以车走直线。

象棋怎么让人机先走(象棋为什么这样走)(3)

马,实际上是指骑兵。中原最早使用骑兵的是赵武灵王,这就是著名的胡服骑射。此前,中原主要兵力是战车,没有骑兵。赵国在与胡人作战的过程中,发现骑兵在作战过程中,能够快速灵活地进行变动,相比战车来说更能适应崎岖不平的道路,也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性的状况。于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得士兵在作战过程中的活动幅度变大,灵活性更高,士兵们可以随意地进行各种奔跑等动作,同时也能够将作战不便的战车丢弃掉,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军队在作战中的灵活性。这样,骑兵成为了又一重要兵种,因为骑兵灵活,威力大,象棋中有马”八面威风”的说法,。因为骑兵作战第一步是往前,再往斜对角杀敌人,就变成了日字步的走法。骑兵也有弱点,如有绳索阻拦,很容易被绊倒,像<三国>中的关羽,<水浒传>中的呼延灼等,就被绊,马失前蹄而捉。所以象棋中有絆马蹄之说。

象棋怎么让人机先走(象棋为什么这样走)(4)

象(相)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威权赫赫,肆意纵横,但行军打仗不行,只能在国内耍威风,相因此不能过河。皇权和相权一直是个矛盾,历代皇帝都限制相权。秦始皇设太尉御史大夫分权,汉武帝设中朝(内朝),隋唐有三省六部制,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不让丞相(宰相)大权独揽,威胁皇权,限制掣肘丞相,这样象棋中有了塞象眼的走法。

象棋怎么让人机先走(象棋为什么这样走)(5)

象棋怎么让人机先走(象棋为什么这样走)(6)

士(仕)有人说是谋士,有人说是卫士,或者兼而有之。士在九宫,不出城,就像谋士,始终在主公跟前,出谋划策,献计献策。而在象棋中,老将一受到攻击,往往是上士顶住,为了保住老将,常常把仕牺牲掉。当士没有了,老将玩完了。从这些看,士很像是卫士、死士,平时站在皇帝的两边,关建时从斜刺里冲出来,用自己的性命来保护主公。士不出九宫,走斜线,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象棋怎么让人机先走(象棋为什么这样走)(7)

将(帅)是军中领袖,也可引申为国王。两军交战,往往是下属拼死拼活,大将稳坐中军帐,皇帝更是在皇宫里,绝不出去迎敌。将活动的区域称为九宫,九是九五至尊,宫是皇宫朝廷,就说明了其身份的高贵。中国的皇帝一般是不出皇宫的,每天就在皇宫里转上那么几小圈,因此象棋里老将走法与车相似,可是范围小,步幅也小,就在九宫格里,一步一步,摆足架子,四平八稳。一被攻击,或是四处乱窜,或是躲在后面,让下属当子弹。将与将是不能照面的,也就是中间必须有其他子,否则算输。一种说法是当时刘邦与项羽两军对垒,项羽突施冷箭,差点把刘邦射死,所以象棋中王不见王。还有种可能是中国古代国与国君主觐见制度有关,往往是战败国或是臣服的国王,才会主动拜见另一国王,中国古代说的万国来朝就是这种状况。

象棋怎么让人机先走(象棋为什么这样走)(8)

卒,在象棋中火力最弱,往往不被人重视。战争中冲在最前,死的最早最多,死了也不心疼。人家坐车骑马,小卒只能一步一步往前拱,军令一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小卒子过河不回还”,就是写照。小卒子是小,可谁忽视它,谁就会吃大亏,因为过河的卒子顶大车,很多时候最后将死老将的恰恰是最弱小的那个卒子。但拱到底线的卒作用大大降低,象棋中有句谚语“老卒无功”。至于为什么每方五个兵,是因为古代最小的兵制单位是伍,是五人。

象棋怎么让人机先走(象棋为什么这样走)(9)

炮是中国象棋特有的,国际象棋里根本没有。这是因为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就已经发明并很快用在军事上,到宋元时期更是出现了火炮。当时成吉思汗能征服欧亚大陆,就与炮的使用分不开,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认为象棋定型于北宋末年。炮是一种远攻兵器,必须架起来才能打到远方目标,炮的吃子方式也就与其他子不同,别的子吃前进方向上的,而炮必须隔着子吃,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有炮架,“炮打隔山”。而且炮比较笨重,所以得像车一样走大道,也就是直线,道路有阻碍很难前行,炮走的路线上必须无棋子挡道才行。

看完了本文,现在你知道象棋各棋子走法的原因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