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牙齿除维持面部外形、协助准确发音外,还是人类进食时切割、撕碎和研磨食物不可缺少的工具,是获得正常消化食物,保证营养吸收,保持生命质量的重要器官。
在人的一生中,会先后萌出两次牙列,首次长出的称乳牙,到2岁左右完全萌出,共20颗。6岁左右开始换牙,乳牙逐渐脱落,由恒牙替换,恒牙共28-32颗。牙齿的位置及外形使其具有特殊的功能。一般按照其功能和外形结构分为以下3组:
一.切牙组(俗称“门牙”):承担切断食物的功能,上下各4颗。
二.尖牙(俗称“虎牙”):尖牙形如其名,即在牙尖顶处的交角约呈直角,能撕碎食物,而且牙根粗大且长,深埋在颌骨里,从而能够承担较大的力量。上下各有2颗,位于口角处。
三.磨牙组(俗称“大牙”“后牙”):经切牙咬下来的食物或尖牙撕下来的食物,由舌头运送到磨牙处进行研磨。磨牙的咬合面凹凸不平,由许多条沟和嵴组成,好像石磨一样,有利于磨碎食物,便于胃肠道消化吸收。磨牙包括前磨牙和后磨牙,上下前磨牙共8颗,后磨牙8颗或12颗(包含第三磨牙,即智齿)。
(牙齿)
口腔内任何一颗牙齿(智齿除外)的缺失都应该积极进行种植或者常规修复,以恢复牙列的完整。
如果缺牙后不修复,会影响发音及美观,还会产生说话漏风现象。老年人缺牙时间长会导致面部出现凹陷,会显得比同龄人苍老一些。
牙齿缺失还会导致咀嚼效率随之降低或丧失,唾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未嚼碎的食物进入胃肠,胃肠系统的负担随之加重,从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消化系统的疾病。
当牙齿缺失较多时,剩余牙齿倾斜、移位或向对侧伸长等现象,使咬合关系紊乱,阻碍了下颌骨向前伸或左右运动。
牙齿缺失导致的牙齿移位,使牙齿之间出现间隙,从而导致食物嵌塞,如果不及时清理,往往会引起牙齿的龋坏。
所以牙齿缺失后一定要尽快修复,以免带来更大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