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嘉的网游《梦幻之星Online》美服在官方意义上“死过”三次:2004年,它在DC平台上的1.0版停服,那时距离世嘉最后一款游戏机停产已经有三年;2.0版,在经历过一段坎坷的运营后,又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切断了任天堂Gamecube、DC以及微软Xbox上的服务器。这意味着,这个曾今领先于时代,将网游带到主机平台的游戏,最终完全失去了商业价值。
2001年1月29日,世嘉在北美推出了《梦幻之星Online》,仅比它在日本地区上市日期晚了一个月,就算比同期的网游《亚瑟王的召唤》和《无尽的任务》晚面世了将近2年,对于北美玩家而言,这款游戏带来的网游体验也是相当新鲜的。毕竟在那里,人们主流的游戏设备还是游戏机。
游戏的故事由一艘名为Pioneer 1号的太空船引起,这艘飞船原本被派往Ragol行星执行任务,为Pioneer 2的全面殖民打好基础。然而Pioneer 2号着陆前行星上突然发生了一次大爆炸,人们失去了与Pioneer 1的联系。玩家需要接受Pioneer 2号船长Principal的指挥,调查清楚这个行星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作为一款日本人开发的早期MMORPG(也就是网游),我们很容易发现《梦幻之星Online》和西方网游的一些截然不同之处,强大的单机游戏传统让这款游戏“理所应当”地加入了可以单机游戏的离线模式。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世嘉为这款游戏掺入了分量不低的单机游戏传统,并成为和式网游的特色。这种特色在日后的日式主机网游上仍能看不少端倪,比如《最终幻想11》,比如《勇者斗恶龙10》。
随着日后又发行了PC版,《梦幻之星Online》又为更多玩家所了解熟悉,并成为经典。IGN在2021年评选的“史上百佳角色扮演游戏中”,这款网游名列第23,他们还提到,它还代表着许多美国玩家的第一次网游经历。
网游停服总是令人悲伤,在结束了《梦幻之星Online》的运营后,世嘉又推出了续作《梦幻之星Online2》,后者从未在西方推出,想要体验的玩家只能忍受高延迟和简陋的英文补丁勉强游戏。
但是,不是所有玩家愿意接受这种告别。重新玩到这款游戏的方法当然是私服,和许多停服网游一样,一小撮爱好者为这款游戏付出了相当的心血。
Terry Chatman一开始运营《梦幻之星Online》的原因非常特别:2008年父亲突然去世,沉浸在悲伤中的Terry需要一些做些事情转移注意力,于是它写了份Blue Burst——《梦幻之星Online》最终版的服务器软件。作为从日版就开始玩这款游戏的老玩家,Terry说,能够让《梦幻之星Online》复活,至少能让他部分忘记父亲去世的伤痛。
最终的成果甚至超过Terry最好的预期,他的代码甚至比官方的版本还要有一些优势,在经过短暂测试和朋友们的帮助下,他放出了代码下载,直接促使了游戏私服大爆发。
另外两个在复活《梦幻之星Online》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是Sodaboy和Tofuman,除了改进服务器部分外,他们的团队甚至给游戏做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变动,加入了源于《梦幻之星宇宙》和《梦幻之星Online2》的功能,如角色换服。
相比加入各式新功能,一些私服运营者更愿意保持游戏的稳定性,Oscar Canizales是私服“Ultima”的运营者,后者的论坛保持着2万名用户的注册规模。坚固的用户基础和版本的稳定让Ultima成为相当数目玩家怀旧《梦幻之星Online》的首选。而对于Oscar来说,他一直将这个和《创世纪》同名的服务器当作自己最后的坚守。他说:“我会永远留在Ultima,如果有一天服务器终将不得不关闭,那也一定会是离开的最后一个人。”
这些私服甚至还允许主机版游戏的接入,要知道,随着世嘉DC和任天堂Gamecube先后失败,两款游戏机早已经停产了。
对那些将青春曾挥洒在Ragol上的玩家而言,他们无疑是幸运的,粉丝的坚持让它得以复活,而世嘉的宽容则让这一切努力不至于白费。相较于在版权上锱铢必较的任天堂和语焉不详的暴雪。这样的结局,可能是停服的遗憾之后,少有的让人有些安慰的地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