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讲了英国史和法国史,还有后期要讲的荷兰史、北欧史、西班牙史等等欧洲国家的历史脉络。大家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不管你这片土地上以前生活着凯尔特人还是高卢人,最后都避免不了被日耳曼民族入侵并占领的命运。
那日耳曼人到底是哪来的?没错,就是今天我们讲的——德国史。
今天的欧洲,特别西欧和中欧国家的人,大部分是日耳曼人后裔,但各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印象里,各自有各自的叫法,比如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法国的法兰克,唯独把“日耳曼”一词专门留给德国用。其中的原因2分钟你就明白。
我们先来看一下我画的这张地图
原先日耳曼人生活着莱茵河以北的欧洲,南边我们都知道是罗马文明,随着人口的增加,有一天日耳曼人突然想往南走走,随即占据了莱茵河下游以及波西米亚山北面的广大平原地区,就像是我们汉朝的时候北边的匈奴一样,占地不少,游牧民族,南北邻居,文明程度,天差地别。但跟我们的历史又正好相反,我们大汉时期是独尊儒术的,不主动去办人家,修个长城挡一挡。而日耳曼和罗马的关系正好反过来,北边太冷,只是扩展一下生存空间,绝对不敢惹大罗马,可罗马是四处出击,无限扩大。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中西方文化差异就已经能看出来了。
到了凯撒时代,罗马对日耳曼各个部族动手了。直接把莱茵河靠近罗马这边的所有日耳曼人全部赶到河那边去,然后准备渡河继续,一股子不灭你誓不罢休的姿态。日耳曼各部族实在受不了了,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他们终于不再各自为战,选出来统一的领导——赫尔曼。
在统一的领导下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在今天的德国萨克森州大获全胜,赫尔曼也就成为被公认的第一位德意志民族英雄。
但是别忘了,他们是游牧民族,是出不来像样的城市文明的,军事上你可以人多势众,但是文化上还得是人家罗马帝国。自从罗马对日耳曼从攻势转为守势。就开始在莱茵河和多瑙河之间的这片土地上修建防御工事。而且顺着这条线建造了很多城市,形成了今天欧洲中部城市带的雏形,比如科隆、美因兹、特里尔等城市就是那个时期出现的。
从此双方进入了两百年的和平期。就在这个和平期,日耳曼内部发生了很多变迁,当然,不符合精简原则的事件我一律不浪费大家时间,只说这两百年间最大的一个变化——日耳曼内部开始分裂出了很多的部落联盟,其中很有实力的也就是现在都还响当当的那几个:法兰克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哥特人、维京人、勃艮第人、汪达尔人。这几个部落都做到了能独挡一面,后来还都找到了各自的归宿,且在自己打下的江山上建起了一个个强大帝国,发展至今依然是影像世界的国家。
成功要么有动力要么有压力,你生活的那个地带如果是富庶且安定的,那打死你也不会走出家门的,就像今天的那些难民一样,家乡实在待不下去了,不走也得走了。那又是谁给了日耳曼人动力和压力?
别以为大航海东西方才联系起来,早就有因果关系了,只是没正式碰过面而已。罗马和大汉王朝是同一时期,大汉把匈奴打的够呛,匈奴待不下去去哪了?去了西边。去西边后结果把日耳曼人打的够呛。日耳曼人待不下去去哪了?它再往西就是海了,往南吧。这一往南不要紧,把堂堂一个罗马帝国给覆灭了。
原先庞大的罗马帝国被日耳曼各个部落民族分别占领了,上边提到的那几个主要日耳曼分支里,最后一个汪达尔人跟其他的不一样,它出名不是因为后来建立像样的王国,而是因为它去的地方叫罗马城,实行的还是“三光政策”,烧杀掳掠把整个古罗马的首都文明付之一炬。也就成了名声最烂的日耳曼分支。
就像我们历史上历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一样,由于文化的先进性,进来就被同化了。日耳曼人也是这个宿命,最终被罗马文明同化了,并且开始信仰基督教。
日耳曼分支之一的法兰克人在法国史中已经讲过,替代罗马成为欧洲之主,但被一分为三。
其中东法兰克王国就是今天德国的雏形。范围包括了今天的德国中西部、荷兰、瑞士、奥地利等地区。
当时的东法兰克王国是由许多公国组成的,其中的萨克森公爵首先夺取政权,创建了奥托王朝。真正意义上形成德国这个国家,是从这儿开始的。
奥托王朝的第二代统治者——奥托一世,征战四方、打击割据,还跟教会拉好关系,最终被封为皇帝,从此,原先的东法兰克王国开始称为:罗马帝国。由此看出整个欧洲当时对罗马的正统性是多么的认可,后来罗马帝国这四个字都满足不了胃口了,于是在前面加了“神圣”两个字。但毕竟从宏观的角度看,此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域和民族都不具备原先的罗马帝国的款式,于是史学界给他加了个限定词“德意志民族”,于是,那个时期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
别忘了,从东法兰克到神圣罗马,教会势力可是出了力的。于是那个时期的权利和利益实际上是有皇帝和教会共同享受的,无论是管理还是税收。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斗争便在所难免。讲一个事你就知道斗争到什么程度。皇帝位传到海音希里四世的时候,教会的税收让皇权实在看不下去了,皇权要求任免主教人选,教皇不同意,说你手是不是伸太长了?海音希里还就硬着头皮把事儿给办了,教皇还就拿出了杀手锏,把海因希里皇帝的教籍给开除了。海因希里怂了,亲自跑罗马去给教皇忏悔认错。
就这样双方拉锯了几百年,在此期间,那些原先的割据势力,也就是那些公国们发现,哎!教会还真行,既然皇权我斗不过你,那我们也拉拢教会呗。教会这边呢?既然你皇帝一直处于这么一种不服的状态,那我就拉拢你手底下这些公国呗,双方一拍即合。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其他的欧洲国家基本处于统一状态,唯独德国,直到二战前都处于分裂状态的原因。
所以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名义上这是一个大帝国,可里面的每个公国都是独立的,谁做皇帝要从这些公国里面选一个,因此这些国王和公爵又叫“选帝侯”,选帝侯们和皇帝的地位和权力都是平等的,皇帝这个职位只比其他国王多一个代表权和审判权而已。(英国史中我们提过,英国的汉诺威王朝就是德国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创立的。)
当然后来也出现了比较强势的皇帝,他就是选帝侯之一的奥地利国王,哈布斯堡家族即统治着奥地利,又一直担任着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虽然期间各选帝侯争夺不断,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时间跨度是从1438年一直延续到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覆灭。哈布斯堡在欧洲不仅影响这一个帝国,正是由于这个家族的分裂才有了今天的荷兰、西班牙等国。德意志奥地利这块仅仅是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其中一个序列而已。(关于哈布斯堡家族,后期我会单独写一篇。)
这个名义上统一,实际上分裂的帝国,最严重的时候分裂成了365个邦国,(这个个数很巧、很好记)另外还有一千多个小骑士国。虽然分裂的如此厉害,但时机到了,就会有带头大哥出现。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嘛。
带头大哥出现了,如果只出现一个,那倒还好些,德国很快就能步入统一。但现实是一次性出现了两个,这就导致了后来一系列的战争,且直到今天的德国也一直的处于不完全统一的状态,因为奥地利分出去了。
带头大哥出现了,而且一出现就是俩,他们分别是来自东北的选手——普鲁士和来自西南的选手——奥地利,奥地利前面我们说过了,在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下,还霸占着皇帝之位三百多年,一直是德意志诸侯中的龙头老大。普鲁士呢?普鲁士原先是波兰的一个公国,后来被德意志的勃兰登堡邦国占领了,从此一个波兰的小公国和一个德意志的小邦国连片组成了普鲁士王国,正式成了德意志的诸侯国之一。
这个王国又有幸遇到两任国王特别能干,经济、军事都得到了大发展,普鲁士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了德意志北部最牛X的王国。于是奥地利和普鲁士这两名种子选手的对垒,造就了从17世纪到19世纪200多年的德意志历史。
当普鲁士强大以后,在利益争夺上,小国都不构成威胁以后,就难免要直面奥地利。俩家最后终于因为争夺西里西亚这个地方大打出手,结果没想到,普鲁士赢了,从此普鲁士一下从欧洲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一跃进入欧洲大陆一流国家行列。当然普鲁士向来会做外交,它选择继续支持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宝座,奥地利也就识相的完全退出西里西亚。这么一来,两位带头大哥形成了微妙的势均力等。天平一旦两边一样沉,德意志居然稳定了一段时间。
这种一直稳定持续到了一个旁边强人的出现,就是上一篇法国史讲到的——拿破仑。
拿破仑的到来,直接终结了神圣罗马帝国,南边的奥地利全部被占领,哈布斯堡家族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当时其他的德意志112个邦国也都落入拿破仑手中,北边的普鲁士也被打的找不着北,但是它外交能力强啊,于是赶紧合约,我们说过普鲁士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原先德意志的那一半归了拿破仑,原先波兰的那一半就成了偏安一隅的普鲁士,就好像被打回了原形,一夜回到解放前。
后来拿破仑打俄国的时候,忘了穿秋裤,冻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往回跑,本来被打的俄国调头开始追,路过普鲁士的时候,脑补一下那个场景:一个肌肉男暴揍一百多个小国,打到最后来到一个俄国大胖子面前,冻得实在没力气了,想赶紧回家,大胖子就开始追打,那一路上分列马路两旁的被打的鼻青脸肿的小国们还不赶紧加入到追打的行列?普鲁士当然是选择一起追击拿破仑。
整个欧洲联合起来打败拿破仑以后,大家在维也纳坐下来开了个会,来决定欧洲的新格局,其中德意志范围内的39个国家组成了德意志同盟,其中包括一个帝国——奥地利;五个王国——普鲁士、汉诺威、萨克森、符腾堡、巴伐利亚,以及其他小国和自由城市。
就这样欧洲相对安定下来以后,各国都慢慢把注意力开始转向经济发展。而德意志同盟里面却没有这个发展经济的条件,因为小国林立,三步一个关、五步一个卡,各种跨国税收不可能有发达的自由贸易,国家统一势在必行,可是由谁来统一,怎么样的统一方式等等这些都是问题。
解决问题的人登场了!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高瞻远瞩的任命俾斯麦做首相,而俾斯麦又高瞻远瞩的一切为了德意志的统一而奋斗。
俾斯麦的原则只有一个——铁血!铁就是健身,自身先强大起来。血就是健完了身溅你一身,不服就打丫的。这个原则看似简单粗暴,却能让一切障碍垮掉,看似没什么弯弯绕,却在统一过程中最有实效。就好比一个人,明明知道要想实现某个目标,最应该坚持的原则就是勤奋,却总觉得勤奋太累,还是想点技巧比较好,弯弯绕就来了,还把这些技巧当智慧。
俾斯麦先是团结整个德意志,叫上南边的一哥奥地利,一起把普鲁士自己的邻敌丹麦给干趴下了。
然后回过头来开始和奥地利决战,普鲁士赢了。
奥地利从此选择了退而求其次的道路,那就是退出德意志。就好比在一个大家庭里,为了争夺大家长的权力,大哥和二哥打了起来,结果二哥赢了,大哥选择离家出走,连姓都改了,这个家从此由二哥掌管。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德意志是德意志,奥地利是奥地利。
法国史我们说过,拿破仑的侄子拿破仑三世一心想着继承他叔叔的志向,传统大国英、俄、奥、意又不敢打,想先打北边小国普鲁士,结果被俾斯麦揍到退位。
俾斯麦一路铁血到巴黎,并在巴黎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皇帝。以前那个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算德国史上的第一帝国,俾斯麦建立的这个算是第二帝国,后面希特勒建立的就是第三帝国。(是不是瞬间秒懂?)
德意志虽然没能实现大统一,选择了撇开奥地利后的北德意志小统一,但由于小国主要分布在北边,所以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仍然是十分明显的,第二帝国有三个非常厉害的优势:一、法国的战败赔款作为启动资金。二、法国割地洛林的铁矿作为资源。三、统一的国内市场作为引擎。三大优势一起发力,德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华丽变身为强大的工业国。
当德国突然能与欧洲几个老牌工业国实力比肩的时候,问题也就来了。
此时的欧洲最强大的工业国有六个,英、法、俄、德、奥匈帝国、意大利。而你能轻松说出以前历史课本上的那些殖民地,分别属于英、法、俄中的哪个国家的,但你很难想出哪块殖民地是属于德、奥、意的,原因只有一个,英法俄入行早!
现在能力都差不多的时候,后起之秀就该发声了:
奥匈的王储在英法俄罩着的塞内加尔被杀,这就是你在教科书上学过的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德奥意憋了好久的火终于找到了爆发点,于是英法俄组成协约国、德奥意组成同盟国,一战爆发。
关于一战我肯定要单独写一篇,在德国史中不占用篇幅,只提一下一战的过程梗概:
闪电战不是二战的专利,一战开始时德国就开始用,而且很有效,急速西进。
当碰到英法主力的时候,僵持住了,绞肉机开始运转,双方硬钢,死了好多人。
俄国突然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了战争,对于德奥意来说,东线无战事,妈妈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两头挨打了。这时候是不是看着这哥仨有点胜利的希望?
美国参战,德奥意战败。
我总结的一战这四点说完了,立马回到我们的主角——德国。
英法美对德国的宣判是这样的:割1/8的地、割1/10的人、禁止暴兵、巨额赔款、没收所有殖民地。德国只能低头抱怨:“还让不让人活了?”
你更没想到的是,就在德国战败的前一年,国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起来推翻了威廉一世的皇帝宝座。
革命成功后,关于到底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还是无产阶级苏维埃,进行了投票表决,结果多数支持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于是德国魏玛共和国诞生了。
也就是当时说一战马上要打完了,德意志皇帝因革命被迫逃亡荷兰,魏玛政府上台签署了战败条约。
这个政府初期是由两派联合组成的,其中一些职务比如检查、公安等都是由无产阶级党派担任的,主要职务如总统、外长等都是资产阶级党派担任的。
但是成立后不久,总统艾伯特政府便开始清除无产阶级党派负责人,一阵杀戮之后,艾伯特政府完胜。
从战后经历了不到五年的时间,这个政府竟然带领德国从一个背负着大量战争债务的国家,一跃又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在整个世界上仅次于美国。
但是别忘了,艾伯特政府欠下了血债,无产阶级的支持者们都在啤酒馆里等待着复仇呢,其中就有一个叫做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后来简称——纳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个多么宏大而震撼的事件,一个多么悲惨而可歌可泣的人类浩劫,在德国史中我们不再刻意加以描述,之后会专门出一集二战史,敬请关注。
二战后,德国基本废了,你想想,希特勒不被打到首都不投降,打到柏林还巷战,巷战没希望还不投降,以自杀告终。这就使得德国基本被炸了个遍,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废墟。
那德国人民怎么办?同盟国当时按照这样的标准每月给每个德国人发食品的:(计量单位均为市斤)每人每月20斤面包、1斤糖、8两肉、3两半食用油、1两鱼、1斤牛奶、1斤水果。
同盟国对德国的宣判除了割地赔款以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德国给肢解了,既是为了想让德国从此失去发动战争的能力,也是为了西方与苏联之间的妥协。德国除了归还被它欺负的国家的原有土地和割了一部分土地外,剩下的这点国土被分成了两份,西德与东德。西德跟英法一样,受到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加上之前的工业基础,原地满buff复活,并且单单一个西德就迅速超越了英法,成了欧洲第一,是不是好神奇。首都柏林被分成了四份,美、英、法、苏各占一份。后来苏联那一份的人老往西边跑,苏联就垒起了一道墙,结果有墙也还是有人要想办法过去,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将近冷战结束,柏林墙最终被推倒,东西德在苏联解体的前一年,也就是1990年统一了。要说明的是,统一不是双方合并,而是东德申请并入西德,西德同意了。
再往后的事你都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