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云鹤

“今年农场收成不错,平均每亩产1200斤玉米。”马兆文告诉记者,她口中的农场指的是“向阳花”家庭农场。马兆文是山东省“最美乡村女致富带头人”,2013年,在政府组织的培训班上,她听说国家鼓励土地流转,于是萌生了承包土地的想法,目前她和丈夫共流转土地460亩发展粮食生产、蔬菜瓜果种植和休闲农业,开办家庭农场。

普通农业怎么做到高产高效高收入(晒丰收庆国庆新农人马兆文开办家庭农场)(1)

开办向阳花家庭农场

创造性推出“一分地菜园”

“现在玉米还没收完,不知道总产量和收益,不过但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平均每亩能产1200斤左右,收成不错。”9月30日,正忙着卖玉米的马兆文笑着说,现在是收玉米的季节,过段时间就到了收大豆的时候了。

马兆文开办的“向阳花”家庭农场在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大南铺村,距离兖州城区三公里,因蔬菜水果绿色、健康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前来购买,甚至还有人在她这里租赁土地种起了菜。

53岁的马兆文是新兖镇大南铺村的村民,她种了大半辈子地,一直都在与土地打交道。2013年,马兆文抱着学习技术和经营理念的目的参与了兖州区组织的新农人培训,在那里她了解到国家正在鼓励进行土地流转,马兆文便萌生了承包土地的想法。与丈夫商量后,两人承包下村里的260多亩地种起了粮食,在农业局专家的指导下,马兆文种出了高产的小麦和玉米,这给了她极大的信心。

2015年的一次外出学习中,马兆文发现原来哈密瓜不仅能生长在新疆,在山东也种的出来。在政府技术上帮扶、资金上的扶持下,马兆文成立了“向阳花”家庭农场,种植粮食作物的同时扩建大棚,种植蔬菜、甜瓜、哈密瓜等经济作物,她种的哈密瓜又脆又甜,一经上市就销售一空,每亩效益在万元以上。

她还把从寿光学来的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运用到自己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用腐熟的大豆作为种瓜的肥料,用粘虫板、杀虫灯等生物方法防治害虫,全程人工除草,不打除草剂,确保消费者吃健康瓜菜,享田园生活。

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同时,马兆文还创造性推出“一分地菜园”全托管和半托管的土地出租模式。她抽出10亩地,并将每亩地划分为8份,以一份800元的价格进行出租,每年的纯收入在3万元左右。消费者办理会员即可在自己的“一分地”中种植、除草、浇水、采摘,享受丰收的快乐。2019年,“向阳花”家庭农场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一批全国家庭农场示范场典型案例。

目前,“向阳花”家庭农场占地480余亩,其中有22个蔬菜瓜果大棚。四百余亩粮食作物都采用机械化种植、收割,每亩产量能达到1100斤左右,并和今麦郎、兖丰种业等本地企业有长期稳定的合作,这种订单农业的销售方式使得她的粮食不愁销路,纯收益稳定在每年10万元以上。“通过这几年的摸索,这个效益要比露地的高十倍。像我们的大棚,平均效益达到了1万元左右,露地蔬菜在1000元左右,2021年我们达到了40多万元。”马兆文介绍。

向阳花农场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在家庭农场逐渐完善发展的过程中,马兆文也不忘回馈社会。她不仅为村里的贫困户捐款捐物,还开办技术培训课堂并给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原来我们自己种地,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把地承包之后我不仅可以拿到租金,还能在这打工多挣点。” 大南铺村一村民说。

“她主动与村里的6个贫困户联系,给他们提供帮助。”大南铺村村支部书记蒋奇说,这6户的20亩土地,已经全部流转到向阳花家庭农场,马兆文总是提前将租赁费支付给他们。这6户中还有5个人在向阳花家庭农场务工、挣工资。65岁的杨运全家庭贫困,马兆文把他安排在农场内打零工,每天收入50多元。“我们家有5亩地,兆文每年给我5000元租金,政府为我办理低保,再加上打工赚的钱,我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

兖州成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志愿者协会,马兆文带头组织兖州新型职业农民,成立了爱心团队,加入到关爱老人的志愿者队伍当中,定期向敬老院的老人们献爱心,把绿色健康蔬菜、优质新鲜水果送给老人,让他们共享农场的劳动成果。

多年来,向阳花家庭农场坚持“绿色、生态、有机”的发展理念,通过不断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开发新模式,严格管控生产过程,积极对外宣传推广,逐步发展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菜篮子”和“果盘子”。2018年5月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同年12月被授予了“济宁市乡村之星”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