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观众对喜剧演员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搞笑就行了。如果非要一个标准的话,就希望演员们能认真搞笑,多一些幽默感,少一些尴尬和敷衍。
1月10日晚,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第七季第一期播出。
扒姐看后,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我以为自己的观感有失偏颇,结果去豆瓣一看,网友们和扒姐所见略同,很多观众犯了“尴尬癌”。
平复完心情后,我反问自己,也想问问节目组:作为一档办了七季的综艺节目,理应是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为什么却越办越差呢?
第一季,豆瓣8.3;第二季,豆瓣7.9;第三季,豆瓣5.6,第四季,豆瓣5.4;第五季,豆瓣5.2;第六季,豆瓣4.9,第七季,豆瓣仅有119人点了“想看”,其中还包括我。
那么,《欢乐喜剧人》口碑直线下滑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该档节目的植入广告让人引起了强烈的不适感。
节目需要广告赞助,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最起码植入的广告不能影响到节目的观感,更不能盲目地植入一些与节目“调性”不符合的广告,更不能多多益善。
《欢乐喜剧人》是怎么做的呢?
郭德纲出场后念了一段广告词:资金周转,就用X小满。喜剧类节目植入金融广告还有待商榷,但将广告的标志放的无处不在,就有些令人反感了。观众们到底是看节目的,还是看广告的。
你以为这就完了?
范湉湉登场,桌子上又放一个卖锅的广告。
网红纯情阿伟登场,桌子边放的是食用油广告。
张大大出场的时候,植入的是洗护用品的广告。
李艺彤出场的时候,植入的是某培训课程的广告。
对于大部分用视频平台观看的观众来说,视频平台的图标、电视台台标、刺眼的主赞助商图标从节目logo上方,到嘉宾的话筒,再到视频的右下角从头到尾一直轮番滚动,
哪怕是有再好的节目,如此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植入广告,不让观众“出戏”吗?更何况,这些广告跟节目的“调性“符合吗?
我们并不是反对喜剧类综艺节目中的广告植入,但你最起码要符合节目“调性”,有个度吧,而不是看一期节目,让我们就像看了超市的派发的广告单。
其次,节目背离了初衷。
《欢乐喜剧人》的初衷是什么?通过节目的名字你就能直观地了解:发掘能够带来欢乐的喜剧演员。可是,这一季的喜剧人都是喜剧演员吗?
自诩为演员、歌手、主持人的多栖艺人张大大,什么时候也成为了喜剧人了?
自称齐秦的徒弟,唱一首跑调的《大约在冬季》,这是多少年前的老梗了?
自称罗大佑的徒弟,唱一首《童年》,还需要在演唱过程中带“小抄”?
主持能力,褒贬不一;演戏能力,尔冬升一语道破;唱歌能力,唱罗大佑的《童年》竟然记不住歌词?
那么,请问张大大的喜剧能力在哪?
网红纯情阿伟,他和二人转演员在台上表演什么了?你记起吗?你笑了吗?
SHN48女团成员李艺彤搭档宋晓锋,宋晓锋“吟诗一首”的俗梗从《乡村爱情》电视剧系列,延续到各个综艺节目中,且不说观众会不会审美疲劳。两人演的《上海滩》中许文强和冯程程生离死别的段子,之前也演过很多回了吧。之前的老段子都不好笑,现在又拿出来炒冷饭,好笑吗?
还有德云社演员秦霄贤,穿着大褂上台没说一句相声,跟着二人转演员爬桌子,表演“绝活”,真的是“暴敛天物”;熊梓淇的表演,让人云里雾里、不明所以——哪怕是换成普通的二人转演员表演不香吗?
反倒是脱口秀演员李雪琴来了一个中规中矩的开场,后面一个个嘉宾登场堪称车祸现场。
有歌手记不住歌词的,有说着说着话筒没声的,有演着演着想不起台词的......《欢乐喜剧人》用得很多都不是“喜剧人”,你的初心何在?
更奇葩的是,这群演员在参加节目时还来一个“宣誓”:我满怀热诚加入“喜剧人联盟”,时间向前初心不变,喜剧常新,未来可期。搞笑,我们是认真的!
不是喜剧演员的明星艺人也敢自称“喜剧人”,加入“喜剧联盟”;喜剧常新却不断翻炒老梗、俗梗;未来可期?喜剧的未来至少从这档喜剧节目中,没看到。
毫不客气地说:搞笑,你们是敷衍的!
其次,选手的搞笑能力持续下降。
从第一季开始,这档节目的选手个个都是喜剧届的大咖
前几季有刘仪伟、吴君如、小沈阳、宋小宝、沈腾、贾玲、贾冰、李菁、乔杉、修睿、高晓攀、大鹏、沈凌、冯小刚、张达明、魏翔等多位专业喜剧演员。
就阵容来看,这其中既有喜剧片的导演,也有“德云社”、“刘老根大舞台”、”开心麻花“、”相声新势力“等多个喜剧团体的加盟;
就表演的内容来看,既有小品、相声,也有脱口秀和即兴表演;
就节目的主题来看,负责搞笑是该节目的第一要务。
这一季的选手门槛明显降低:演戏的,来了;说脱口秀的,来了;拍小视频的网红,来了;当主持人的,来了;女团成员,来了......
来了不打紧,麻烦让观众笑起来行吗?
同时,导师的功能被极大地削弱。
从第一季开始,尽管有沈腾、贾玲、吴君如、宋小宝等这样的喜剧大咖,但是他们表演结束后,导师都会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其中郭德纲从第二季开始就雷打不动地兼任节目导师和主持人,结果郭德纲的戏份越来越少。到了这一季,郭德纲竟然“沦为”了一个“喜剧发起人”,开完场、念完广告词,然后就“隐遁”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观众是冲着郭德纲看这档节目的,对扒姐而言,失望了。
导师的功能被削弱之后,谁来肩负起导师的职责呢?
答案是前几季的选手,比如这一期中杨树林、宋小宝、宋晓锋等人就成为了导师。他们不仅要作为助演嘉宾,更是要执导这一季的选手们排练节目。
不得不说,中国的喜剧人真的是厉害:昨天当选手,今天当导师,明天是不是要成“喜剧之王”了?
虽然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但这些“导师”们自己表演的节目大都毁誉参半,再来指导新选手继续自己风格的表演,观众能接受吗?
最后,《欢乐喜剧人》从“喜头悲尾”已经变成“大烂炖”了。
喜剧有很多类别,相声小品,曲苑杂坛。想去创新、去融合,是正确的。但你总要看选手们适不适合吧?
德云社相声演员秦霄贤,适合在刘老根舞台上表演二人转吗?
女团成员李艺彤适合走喜剧发展之路吗?
小视频崛起的网红纯情阿伟,适合大荧幕吗?
张大大的跨界,能成功吗?
可能节目的想法是好的,让各类别的喜剧融合起来,让其他类型的艺人“破圈”。
但节目组更应该考虑的是,德云社的相声演员去表演二人转,女团艺人表演小品,自媒体网红搞跨界......他们有没有“水土不服”的现象。
更重要的是,即便你去创新、融合,但你最起码呈现在观众面前时,是能够让观众开心的。
结果这些选手们排练一天,敢登上刘老根大舞台,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铁律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现在中国的喜剧门槛,变得这么低吗?
就这一期来看,尽管没有出现“喜头悲尾”的情况,但喜剧表演已经成为“大烂炖”了:炒俗不可耐的影视梗,把老掉牙的网络段子加进去,唱一些怀旧老歌,一惊一乍地糊弄观众......节目想把什么都加进去,却没有考虑到观众的承受能力。
我看到很多现场观众都在低头玩手机,你让屏幕前的观众情何以堪?
好在观众们的“抗击打能力”有些强,尽管看了一个尴尬的节目,但并没有睡着。
欢乐喜剧人,喜剧人是主角,欢乐是主题。
铁打的郭德纲,流水的喜剧人。不管导师是否有变化,嘉宾是否有流动,表演用任何形式,但能给观众带来欢乐的节目,才是好节目。
这档节目第七季第一期口碑的扑街,也给我们喜剧类综艺节目提个醒来。
第一,节目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社会效益。广告主的选择,广告的多寡,都应该慎之又慎。如果观众们观众其它方面,超过了节目本身,那么说明这个节目是有问题的。
第二,喜剧的创新要结合实际,更要根据演员们的特点来进行。二人转有门槛,相声有门槛,脱口秀同样有门槛。这一期的节目真的很大胆,演员们头天晚上到沈阳,第二天就登上了刘老根大舞台。选手和助演嘉宾在大都不熟悉的情况下,更有甚者之前根本就没接触过二人转,但他们竟然在只排练一天的情况下就登台了。
喜剧能这样创新吗?这些欢乐人适合二人转表演吗?相信看过节目的你我,心知肚明。
第三,节目要尊重舞台,演员要尊重观众。德云社有没有这档节目,场场爆满;刘老根大舞台有没有这档节目,场场爆满。观众们去买票支持,不管是去看二人转,还是去听相声,他们都是花了钱的。节目去发掘喜剧新人也好,去创新喜剧也罢,呈现在台上的节目必须是成熟的、合格的;而对于喜剧演员来说,观众们花钱来捧场,更是要让他们觉得“物有所值”。只有这样,一档节目才能长盛不衰,一个演员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分。
当然了,这一季的节目也就刚刚播出了一期,后面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希望《欢乐喜剧人》能够让大家欢乐起来,也希望中国的喜剧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