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 (记者 刘诗敏)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在广州的各大公园里,总能看到街坊们运动的身影不同的人,选择的运动方式也不一样,记者发现,广州市各个公园里,都存在较为独特的运动行为:有模仿犬类爬行的,有在双杆上倒挂金钟的,也有用力拍打全身的,还有人摩擦树木和栏杆的……异于平常的锻炼行为虽然赚足了人们的眼球,也引发人们关于“这么锻炼是否科学“的疑问专家表示,锻炼方式众多,锻炼强度也因人而异,建议市民在运动前了解自身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进行科学健身,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自创爬行锻炼方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自创爬行锻炼方法(爬行拍打倒挂)

自创爬行锻炼方法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刘诗敏)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在广州的各大公园里,总能看到街坊们运动的身影。不同的人,选择的运动方式也不一样,记者发现,广州市各个公园里,都存在较为独特的运动行为:有模仿犬类爬行的,有在双杆上倒挂金钟的,也有用力拍打全身的,还有人摩擦树木和栏杆的……异于平常的锻炼行为虽然赚足了人们的眼球,也引发人们关于“这么锻炼是否科学“的疑问。专家表示,锻炼方式众多,锻炼强度也因人而异,建议市民在运动前了解自身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进行科学健身。

爬行型

这几天,广州笼罩在龙舟雨下,越秀公园的地面难以干爽。然而,对于爱好爬行的陈姨而言,“习惯每天都动一动,没下大雨还是想爬一下。”年近60的陈姨告诉记者,自己爬行已有近半年时间,“爬行能锻炼全身肌肉、保护脊柱效果不错。”

在公园里多处可见有模仿犬类爬行的街坊们。他们或三五成群在偏僻小道上爬行,或两两相伴在平坦广场上爬行,而陈姨选择爬行的地点是幼儿园门口的一个小斜坡。只见她带着手套,四肢着地,模仿起狗的姿势,将双手与膝盖着地,右手左脚慢慢举起向前落地,左手右脚慢慢举起向前落地,脑袋随之左右晃动……节奏平稳,动作娴熟。

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经过陈姨时都是十分自然,皆没有停留围观。家长吴女士表示,初次看到有人在地上“学狗爬”会好奇,见多了就习惯了。“公园里很多人长期都这样爬,应该有效果,毕竟老人们看起来身体都比年轻人好。”吴女士笑道。

广东省人口文化促进会健康养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推拿门诊主任,医学博士曾科学表示,这种锻炼有利于保护脊柱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首先这种爬行姿势处于弯腰状态,对椎间盘的挤压是最大的,长期这样会造成腰椎间盘损伤或突出,另外,胸椎侧弯是由于胸椎两边力量不均衡造成的,大多是因为不良的姿势,当已经出现脊椎侧弯时,再进行这种狗爬式锻炼,只会越来越加重脊椎侧弯。

拍打型

而运动时必带“响”声的街坊们,是公园锻炼人群里另一道风景。“走一步,拍一下,左拍拍,右拍拍。”市民吴婆婆表示,自己走路拍拍的习惯养成多年,说不出它有什么好处,“以前喜欢跑步,老了跑不动就只能走走拍拍,自己感觉很舒服。”

和吴婆婆一样喜欢通过拍打锻炼身体的人们不少,不过他们更喜欢站稳了才对身体上下进行拍打。

刚进行完拍打运动的市民何伯介绍,此类运动叫拍打经脉操,能通过拍打来疏通经脉,起到强身健体作用。“要拍打腰腹部、足三里、胆经、腘窝、髀关、肘窝、腋窝、前胸后背……拍打时,手握空拳,有节奏,有力度拍打。”何伯笑道:“拍得越响越好。”

记者看到,许多长者对于拍打不到的小腿部分,不少人将脚踩在树杆上,继续用力拍打。 “这样抬高腿踩能拍到位、拍够力,才有用。”何伯如是说。

其同伴张阿姨表示,自己曾患有多年便秘,学会拍打经脉操后,“人顺畅多了,气色也好了。”

这套操是否符合医学原理?曾科学表示,拍打操有合理也有不合理之处。拍打应依据经络的运行,适度拍打四肢或腰背为宜,如拍打位于大腿和小腿外侧的胆经能促进血液循环、有益身体,拍打足三里,对脾胃的保健有益处,但腹部脏器部位较为柔弱,则不宜拍打。建议有出血倾向的、有静脉曲张、患有肿瘤等病患特殊人群都不适合做拍打操,对于餐后酒后的市民也不适宜进行拍打操。

碰撞型

在越秀公园里,人们还能发现老人们时不时用背部撞击树干,完了又用背磨蹭树干。

“经常刺激背部的穴位,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当背部肌肉酸痛、僵硬时,撞一下树就会舒服多了。”市民陈伯介绍这种背撞树的锻炼方法是借鉴了中医按压刺激经络的原理,对身体有益处。

然而,部分树木由于受到老人们常日撞击,部分树干外皮剥落,树心暴露,几乎成了“白杆树”。不少市民认为撞树式锻炼不仅对人体有害,对树木都有害,撞树会造成树木根部松动,也会影响树木生长。“这树多无辜啊,你看那些树杆都被磨秃了。”市民张小姐叹气道。

出于对树木保护,不少老人改为撞击栏杆、石墙、石柱等。专家指出,撞树式锻炼是一种危险行为,如果用力过大,可能会伤及颈椎、胸椎、腰椎,尤其是容易皮下出血的人群,以及患有皮疹、心脏病、未明确诊断的脊柱病、高血压、肿瘤这些疾病的患者,都不适合采用这种锻炼方法。

倒挂型

在海珠区海印公园内,近70岁的陈老太双脚勾在双杠上反身向下,将自己弯成弓状,以此方法锻炼身体的柔韧性。

“每天早上,我都会到公园里练一个多小时,出身汗好舒服。”陈老太说。倒挂时间超过一分钟,陈老太的脸部就已经通红,记者询问是否需要下来休息,同在公园锻炼的余老先生摇头否定。

余先生也是个双杠锻炼爱好者。当陈老太从双杆上下来,余先生就跃上健身器材,只见他先在双杠上双手支撑着往前挪动,又在双杠上翻跟头、或在双杆上做引体向上运动,惹来不少人围观。随后,他双手抓住铁棍,两腿往上一翻,就钩住了顶部的铁栏杆,再慢慢松开双手,成一个倒十字形状。旁边围观的人啧啧称赞:“这老爷子的身子骨,了不得。”

“退休前,我有肩周炎和关节炎,连走路都不舒服,整个人精神都很差,后来我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每天在公园玩倒挂,老先生介绍倒挂能锻炼脑子、锻炼腰椎,我便也学习起来。”

不少围观市民都认为在双杆上做高难度动作是危险的,“如果失手摔下来,后果很严重。”市民吴先生表示,曾目睹一年轻小伙子从双杆上摔下导致头破血流。余老先生提醒,自己在双杆上玩倒挂已有5、6年时间,请他人不要轻易模仿。

曾科学表示,每个人的身体有差异,要根据个人体质情况做选择。余先生经常做“倒挂金钩”动作,用此方法锻炼可能没事。但其他老人不要随意模仿,因为老人一般都有血管硬化症状,这个动作容易导致脑出血、中风。对于老年人而言,曾科学建议应选择的运动量宜小、宜慢,因为大多数老年人骨质疏松,建议老年人健身要根据自身情况,可选择打太极拳或八段锦等,尽量注意做到不大幅度运动,同时注意运动的场地平整且不光滑,以避免摔倒。“老年人运动时最好附近有人陪伴,当出现血压升高等不适时能及时得到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