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冠军

华贸新商场(华贸商圈全球店王)(1)

位于中国首都北京CBD的华贸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0亿元,是首都北京的国际化新地标和世界级商圈。

华贸商圈拥有华贸丽思卡尔顿、JW万豪两座国际五星级酒店,集聚了CHANEL、LV、PRADA、ARMANI、APPLE等2000个著名时尚品牌,主力店北京SKP自2011年即成为“中国店王”,连续10年蝉联中国百货单店销售额第一名;2019年销售额153亿元,位居全球第二;2020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不利形势下,北京SKP逆势奔腾,销售额高达177亿元,成为全球第一。

华贸集团在这片约230亩的土地上打造了城市综合体世界级品牌,铸造了中国时尚领导力,引领了世界潮流。为解码中国时尚,解密华贸商圈,资深媒体人、知名文化学者程冠军专访了华贸中心创始人、华贸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房超。

华贸新商场(华贸商圈全球店王)(2)

“三个负责”铸就华贸品质

程冠军:华贸这个名字很有意义,“华”者中华,“贸”者贸易。既有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有改革开放的风气之先。请您回顾一下华贸的成长历程。

房超:正如您所说,华贸这个名字看似平淡,其实含义底蕴深厚。因为我们在中国的北京,这里又是北京的CBD,“华”代表中华,贸易是其基本特征。华贸这个品牌至今已经走过18年的发展历程。在企业创立之初,我们就设定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做有理想、有追求的企业。为了这个目标,我们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在创办华贸之前,我们首先对行业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思考,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华贸要对城市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

▌首先要弄明白建筑是什么。建筑实际上是城市的单元,城市是由建筑和建筑所组成的空间构成的,必须强调城市设计理念,建筑首先要对城市负责。

▌其次,建筑本身创造了一个平台,是为商务和生活搭建的平台,是为社会服务的,不仅与使用者而且与整个社会有关,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因此应该对社会负责。

▌第三,人们每到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往往会通过建筑考察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建筑是历史的载体,其本身就构成了历史,所以我们还要对历史负责。

“三个负责”决定了华贸中心的规划定位和未来,也造就了华贸的理想是打造世界一流新城市形态。

城市综合体就相当于“城市中的城市”,城市功能在此得到浓缩、高度集约。正是带着这种理念,我们才形成了“三个负责”企业宗旨。

当时“三个负责”在业内引起了较大轰动,很多人认为这种高起点的定位是天方夜谭。如果要实现这个定位,就意味着我们会付出得更多,需要承受的市场风险也更大。

怎么办?要么放弃目标,要么降低目标,要么坚持目标并根据目标改变传统商业模式。我们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后者,于是根据目标定位确定了“开发、运营一体化,持续创新提升”的全新商业模式。

当时大部分开发商就是开发、销售,再开发、再销售。而我们是开发运营一体化,开发的时候就量身定做,运营的时候就持续创新提升,确保与世界同步,最终一步步使这个项目发挥到最佳状态,产生最大价值,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城市价值最大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努力做先进生产力的引领者。我们有一个目标定位,就是与时代同步,与世界同步。华贸中心从建成到现在已经运营十几年了。华贸中心不仅现在与世界同步,再过几十年依然会与世界同步。无论科技怎样发展,市场怎样变化,只要我们坚持宗旨和理想,坚持做到最好,就会永远跟世界同步。

华贸中心的成功,源于自身独创的一系列模式:

▌一是整合国际优势资源,铸就开发建设、招商运营一体化能力;

▌二是持续创新提升运营水平,保持处于国际前沿水准;

▌三是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确保土地价值最大化。

北京华贸中心采用了创新的商业模式,快速打造了国际品牌,跨国公司与知名企业云集,形成了与世界同步的商圈,树立了城市地标,推动着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国际化进程。

程冠军:据了解,北京华贸中心建设之前,这里是一片破旧的工厂。您打造的华贸中心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因此您也更像一位艺术家,把这个项目当作艺术品,靠匠心打造它、终生雕琢它。

房超:北京华贸中心在15公顷的土地上,做了北京最高端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这个项目上马之初争议很大,当时很多人不看好,几乎没有人认为这个项目会成功。我的观点是,如果把一件事做到最好,就一定会成功。

为此,我到处找投资者,一个一个投资商看到项目模型都笑了,认为简直是空中楼阁。也有人说,你讲得非常生动,故事确实很好,但这个地段不行,城乡结合部位置太偏僻。当时,我们是在这种环境下坚持下来的。

为了实现理想与追求,在设计理念上我们殚精竭虑,选择世界最优秀的规划设计师,经过大半年昼夜努力,一步步形成方案。

为了做到最好,专业的事要交给最专业的人,项目每一个不同的功能都由不同的设计师团队设计,如商场是英国设计师,写字楼是美国设计师,酒店是中国设计师。当时酒店设计师还是年轻人,我就把理念告诉他,一点一点地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优化,现在他已成了建筑大师。很多人说,是华贸中心这个不平凡的、具有巨大挑战的项目为行业孵化了一批设计大师。

华贸的设计理念全球独一无二。

整个华贸商圈,地上、地下相互贯通,而两个相互联通的国际超五星酒店设置在同一个商圈,这种模式全球罕见。在华贸商圈,商务办公、商业零售、酒店服务、公寓居所等每个功能之间既可以互动,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营造了一种全新生活方式。

一方面酒店给写字楼做配套,另一方面写字楼也给酒店提供了客源,写字楼用户大部分都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高管出差需要住酒店,酒店就有了主力客群;商场给写字楼提供配套,然后写字楼又给商场提供主流客户,写字楼约3万人加上来访者变成商场的主流客户。华贸就是这样一种循环的、具有内生动力的综合体生态圈。

我们的目标是要把华贸中心城市综合体的理念做成商业模式,并进行推广。类似模式国外也有,像美国洛克菲勒中心等,但我们的理念更超前。国内一些所谓城市综合体做得不到位,有人认为只要项目大,里面有商场、写字楼就是城市综合体,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城市综合体有严格的定义,其特征是综合、高效、有机、融合、生态、自循环。华贸中心符合这几大特征,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

华贸新商场(华贸商圈全球店王)(3)

事实证明,华贸的崛起改变了北京的城市格局。由于有了华贸,城市由此往东延伸,大家对这个地段的认知从原来的城乡结合部彻底改变了,如今这里变成了枢纽,变成了CBD,城市末端变成城市中心,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

其实我们做华贸项目,是做了一个企业家的情怀,做了一个中国模式的情怀。它的成功不仅在于经济效益,更在于创造了一种主流地产价值观。

今日华贸中心在这片只有15公顷的土地上,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整个华贸商圈容纳3万人就业,每年为国家创造100多亿元税收。北京SKP作为华贸中心主力店,单体商业2018年销售额达到135亿元,2019年达到153亿元,2020年达到177亿元,成为世界第一。

华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创建之初就给自己定下了“国际一流”的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去努力。在种种困难面前,我们都无所畏惧、不忘初心,坚持向前走,砥砺前行,最终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们的体会是,任何一件成功的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成功的背后一定是艰辛的努力。

“四个融合”筑牢党建基石

  程冠军:华贸不仅是引领全球的城市综合体,而且党建工作还是北京市非公党建的典范。作为一家国际化非公企业,华贸为什么如此重视党建?  房超:华贸能有今天的成果,是党建和企业发展完全融合的结果。早在企业成立之初,我们就在管理上有一个思考:这个企业应是什么样的企业?是临时企业还是百年企业?是单纯追逐经济效益的企业,还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企业?这些问题思考清楚之后,我们在设计企业治理架构时,就把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并融入企业治理过程,使党建和企业发展完全融合在一起。 华贸中心1500个在册员工,近50%都是党员,公司党委下设10个党支部,中层以上干部70%是党员。党员在企业中发挥了政治保障作用,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在华贸,无论党委还是党支部,党组织活动均实现了制度化、经常化。特别是每当企业决策运营碰到困难的时候,我们都特别强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保障作用,而且每当这个时候,党组织的力量总是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总结华贸的党建工作,我们的体会是:党建和企业发展融合在一起,必然带来正能量,这个正能量就是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维和追求变得多元化,社会也变得越来越浮躁,这就给企业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但十几年来,华贸员工队伍一直十分稳定,原因在于我们的企业文化是在党的召唤和影响下具有正能量的企业文化,这样的文化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正能量。华贸人给人的感觉是充满了励志精神,做事专注、认真、积极。大家来到华贸看到的是正气向上的企业文化和精神风貌,其实这种企业文化背后的基石是党建。

程冠军:您用“基石”这个词非常好。这就像所指出的,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看到华贸的党建,我们也可以说,党建是非公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刚才您谈到融合,华贸的党建和经营工作是如何融合的?

房超:我们有“四个融合”。

一是党建和企业发展融合

这是一种高度融合,具体做法是:公司所有重大决策和重大制度,以及不同时期的大事,都要交由党政班子和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实现了党的政治保证和企业行政推进完全融合。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发展到哪里。

我们在上海成立分公司之初,从十几个人过去创业开始,马上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我们在广东、江苏也是如此,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这样,公司每一个党员都可以毫无断档地参加组织活动,使党组织的作用能够发挥到每一个时期,每一个环节。

二是党建与员工成长融合

在华贸有一种现象,许多年轻人都积极要求入党。我们招收大学生和社会上的年轻人,来公司后,他们很快就受到这个环境的鼓舞,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对于这一点,外界一直感觉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在我们这样的国际化企业,青年人会积极要求入党。

为了培育企业文化,我们每年出一本《与华贸共成长》内刊,选登的大都是年轻员工的心得体会,现在已经有十几本了。通过这本内刊,员工可以看到同事乃至领导对企业和社会的一些看法。通过这些年的党务工作,我感觉只要给年轻人一定的平台,一定的条件,他们完全能够承担大任,能够成为弘扬正能量的强大力量。

三是党建与社区融合

华贸不仅是商贸中心,而且还拥有高端社区。这里有几百家企业,是一个小社会。

企业在这里运营、开展商务工作,这些企业经营者很多生活在华贸公寓和社区。入驻华贸中心的企业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最大的企业有上千人。这些企业大部分总部并不在北京,企业派出的党员过组织生活、开展活动都是由华贸承接下来的。

为此,北京市朝阳区华贸社区党委专门设立了华贸社区办事处,成立了社区党委。企业一进驻,我们就立即上门,与华贸社区党委一起走访,问他们有什么需求,企业有没有党员、有多少党员、有没有党组织,特别是对党建工作有什么需求,党组织活动有没有地方,欢迎他们加入我们的党员之家,起到了一个承接、孵化、支持作用。

在寸土寸金的CBD,我们无偿拿出700平方米的场所,建设了专门的党建活动中心。在党建活动中心,可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兴趣活动、党员之间的互相交流活动等。600多家企业党组织的党员在华贸中心拥有了自己的家。

四是党建与社会责任融合

员工进入华贸首先要通过培训,让员工对企业“三个负责”的理念入脑入心。为此,我们制作了《员工手册》,在员工手册中,党的纪律与企业管理都保持高度一致。整个培训过程程序化、制度化,通过培训实现党建和社会责任的高度融合。

通过培训,员工的态度会发生很大改变,来华贸之前认为自己是很普通的人,但进入这个团队之后才发现自己和大家在一起做着了不起的事。这就是一种文化的力量、一种融合的力量、一种凝聚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很平凡,但是我们在华贸团队里做了不平凡的事。

这种融合不仅是组织的融合,而是每个人都要融合,每个华贸人要把这个DNA融合到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党建就是先进生产关系,也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党建是华贸的DNA,也是华贸企业文化的基石。

华贸新商场(华贸商圈全球店王)(4)

房超:“企业治理的所有内容都具有哲学性。” 图为作者与房超(左)对话

华贸品牌:讲好中国故事

  程冠军:世界一线高端品牌都在华贸安家落户。通过华贸,中国可以看世界,从而走向世界,融入世界。通过华贸,世界也可以看中国,从而走进中国,了解中国。华贸是用商业和贸易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  房超:华贸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家都默默工作、默默付出,从不张扬。但我们的结果是不平凡的,我们的默默付出创造了惊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创造了让外国人肃然起敬的中国品牌。很多外国大企业来华贸谈合作,都对华贸肃然起敬。特别是世界著名奢侈品巨头,他们号称先进时尚文化的代表、时尚的代表。不管是LVMH,还是万豪集团,他们从华贸看到了中国未来,从华贸身上理解了中国为什么能够崛起。过去,他们看不懂中国,通过两三年与我们的品牌合作,通过无数次谈判、无数次交流、无数次碰撞,最后不得不由衷感叹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成功。在华贸,我们与外国品牌都是平等的关系,我们尊重他们的成就,他们也更加尊重我们和我们取得的成就。  程冠军: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中国企业的文化升级。您怎么看文化升级对企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房超: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因此文化升级非常重要。企业文化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企业最本质的特征。从我们公司角度看,党建是企业的基石。在华贸,党建不是天天喊口号,而是要融合到日常文化当中去。所以华贸的企业文化特质就是以党建为基石的企业文化,正是这个特质形成了我们的经营理念。在这个理念引导下,再加上专注和努力,就形成了今天的成果。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人也是这样,一个人有性格、有独特的气质,这个企业也应该有气质,党建文化就是华贸独特的气质。 企业文化建设在华贸的地位至高无上。我们考察一个员工、一个干部,如果他所谓的专业能力很强,但不是我们需要的自律者,我们坚决不要。这一点没有任何缓冲余地,一票否决。我们对每一个员工,最看重的是他(她)的正能量,他(她)的上进心,一种希望创造性地把事干好,希望发挥自己价值,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自驱力的特质。只要有了这个特质,我们并不很在乎他(她)是不是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因为专业能力弱一些我们可以培养。一个大学毕业生入职之后,首先要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个学习过程就是企业文化的融入过程。融入之后就成了这个员工的DNA,有了这个DNA就很难被其他不良文化颠覆。如此,这个人就稳定了,就愿意做最难的事、最有创造力的事,就会成为企业骨干。华贸中层以上干部三分之一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起来的,骨干力量有一半以上是我们自己培养的。这个做法与其他企业不同,有些企业是要熟手、发高薪,之后迅速淘汰,这个工作不需要你了,你明天就可以走人。我们不是这样,我们是站在培养的角度来对待员工和人才。  程冠军: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管思想。企业家到了一定境界,就是思想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华贸是如何实现思想引领、以文化人的?  房超:我们这种不断超越自我、持续创新的引领型企业,工作节奏比较快,组织全员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那么,如何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我们的经验就是以会代训,就是利用开会的机会进行思想教育和培训。这个习惯,我坚持了近20年。任何会议,每一次我都是先讲思想,思想内容要占三分之一,然后讲具体工作安排。这样,每次开会都相当于上思想课,而且十分生动,有现实针对性。员工在这种企业文化氛围中成长,既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又获得了实际工作能力。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这么做。也正因为如此,十几年来,华贸员工从没有负能量的东西出现。我不能保证每一个员工成才,但是我们能保证每一个华贸员工都拥有正能量。 任何科学,任何专业,到了最高境界就是哲学。企业家到了一定高度,思想必然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企业治理的所有内容都具有哲学性。这也是企业家的归宿。 人的心灵要有寄托的地方,人最终的心灵归宿就是文化。企业家心灵的最后归宿是寄托在哲学、文化上。这个文化不是具象的物质拥有,而是一种精神境界。  程冠军:您是靠什么力量把世界顶级时尚品牌吸引到华贸商圈的?  房超:世界顶级时尚品牌也需要找到最适合品牌发展的地方,我们做了最好的华贸中心,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他们一看这个项目的水平不亚于纽约的地标、巴黎的地标,就会进一步产生合作意向。我们的经验是,合作洽谈不是简单地谈生意,关键是要有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有深层次的沟通与认同。第一次见面要先和对方平等交流,然后是谈文化和价值观,最后才是谈商务合作,谈彼此的要求。到这时候,生意就变成了一层窗户纸。我们要按照国际规则运作,谈国际市场和基本规则与做法,抛出非常合理的方案。所谓合理,绝不是只强调我方要求,而是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我的要求和对方的要求一定要达到双赢。最后,我们还要永远记住一条:谈妥之后,你要做到最好!

本文发表于《企业管理》杂志2021年第三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