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幽州牧与彭宠书

权时救急

辽东白豕

亲者痛,仇者快(亲痛仇快)

《后汉书·朱浮列传》

【原文】

盖闻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常窃悲京城太叔,以不知足而无贤辅,卒自弃于郑也。

伯通以名字典郡,有佐命之功,临民亲职,爱惜仓库,而浮秉征伐之任,欲权时救急,二者皆为国耳。

即疑浮相谮,何不诣阙自陈,而为灭族之计乎?

朝廷之于伯通,恩亦厚矣,委以大郡,任以威武,事有柱石之寄,情同子孙之亲。

匹夫媵母,尚能致命一餐,岂有身带三绶,职典大邦,而不顾恩义,生心外叛者乎!

伯通与吏民语,何以为颜?行步拜起,何以为容?坐卧念之,何以为心?引镜窥景,何以施眉目?举措建功,何以为人?惜乎!弃休令之嘉名,造枭鸱之逆谋,捐传叶之庆祚,招破败之重灾,高论尧舜之道,不忍桀纣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乎!

伯通与耿侠游俱起佐命,同被国恩。侠游谦让,屡有降挹之言,而伯通自伐,以为功高天下。

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高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今乃愚妄,自比六国。六国之时,其势各盛,廓土数千里,胜兵将百万,故能据国相持,多历年所。

今天下几里,列郡几城,奈何以区区渔阳而结怨天子?此犹河滨之民,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

方今天下适定,海内愿安,士无贤不肖,皆乐立名于世。而伯通独中风狂走,自捐盛时,内听骄妇之失计,外信谗邪之谀言,长为群后恶法,永为功臣鉴戒,岂不误哉!定海内者无私仇,勿以前事自疑,愿留意顾老母少弟。

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今译】

朱浮(约公元前6年~约公元66年),字叔元,沛国萧(今安徽萧县西北)人。

少年有才能,初从汉光武帝(刘秀)任大司马主簿、偏将军。转任大将军幽州牧。驻守在蓟城(现在河北省蓟县)。

朱浮因与渔阳太守彭宠不和,积怨日深,朱浮就向光武帝刘秀密奏彭宠受贿、杀害友人等大罪,彭宠大怒,率兵攻打朱浮。

朱浮于是写信(即本文《为幽州牧与彭宠书》)给彭宠:(译文节选)

彭伯通(彭宠)以名声显著有影响而主持郡政,有辅佐皇帝的功劳,亲近人民,热爱本职,爱惜仓中粮饷。

而我朱浮主持征伐的职责,衡量时势,审时度势,挽救时局(权时救急),这两者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

既然你怀疑我诬告了你,那么你为什么不到京师,自行陈情,自己到朝廷去说明真相,却这样做,不是灭族的荒唐之举吗?

你彭伯通与耿况并列而起,共同辅佐汉室,同受国恩,同样受到国家恩宠。

耿况很谦逊、谦让,屡屡有谦退自抑的言谈;面你彭伯通却自矜功劳,自我夸耀,自以为天下功劳最高。

过去辽东有头母猪,生了一个白头猪崽,猪的主人以为祥异物而要进献朝廷,行至河东,见到一大群的猪都是白的,感到很羞愧,就返回家去了(辽东白豕)。

要是把你那点功劳放到朝廷上去对比,只不过是辽东白头猪崽而己。

现在你却愚蠢而狂妄,拿自己与六国相比。

六国的时候,其时的形势各有所强,都很强盛,国土各有数干里,雄兵百万,所以能据国相持,据守一方而历经数代人。

现在天下有多大,各郡国有多少城池,你为什么以小小的渔阳之地而与天子作对?

这就好比河边上的人,捧着一把泥土去堵塞孟津滔滔河道,这时多么不自量力呀!

现在天下刚刚安定,全国人人都希望安宁,期待太平,士人不论贤与不贤,都乐意立名于世。

而唯独你彭伯通像中了风邪一样癫狂奔走,自弃于盛世,自我毁灭于这大好时代。

你在内听信骄横之妇(恶婆娘)的邪谋(彭宠接到朝廷调他进京的诏书时,他妻子劝他不要服从命令),在外听信奸佞邪恶之人的谗言,居首位的为众诸候开独触法制之例,起坏的带头作用,永世为功臣所鉴戒,难道不是大错而特错了吗!

能安定天下的人不计较个人的私仇,希望不要因为以前的事而导致大错,请你能留意想想照顾老母幼弟。

凡举做事都不要为亲人所痛心,让亲人感到痛苦;而为仇人所快乐,让敌人感到高兴(亲者痛,仇者快)。

【赏析】

朱浮任幽州牧与当时鱼阳太守彭宠, 互相争执,各不相让,仇恨愈来愈深。朱浮便向光武帝密奏彭宠受人货贿,招兵买马,积聚粮食,意图难测。彭宠大怒,起兵攻打朱浮,朱浮便写了这封信给彭宠,劝他收兵。

“权时救急”也作“权时之急”衡量时势,比喻审时度势,挽救时局。

“亲者痛,仇者快”也作“亲痛仇快”亲人感到痛苦,pain our own people,仇人觉得快乐 gladden enemies;指做了使亲人痛心,aggrieve those near to us,敌人快乐的事 please enemies.

后汉书王充传详解(亲者痛仇者快后汉书)(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