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师恩 论师道此篇献给我读书时的老师,献给我工作时的mentors,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念师恩学无止境?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念师恩学无止境
念师恩 论师道
此篇献给我读书时的老师,献给我工作时的mentors!
今天是教师节,在此祝愿我读书时的老师们节日快乐;祝愿我工作中的mentors节日快乐——虽然您不是教师的职业身份,但给予我的教导和老师的一样无私和宝贵;祝愿仍在教师岗位的同事和同行们节日快乐;祝愿我自己节日快乐——曾经,我也是一名老师,这个节日我曾经也每年隆重地过一次。
值此教师节,来回忆一下我的老师们和我的教书生活,谈谈我对师者的理解和践行。
1. 求学廿四载[ly1] [ly2]
仔细算了一下,生命中有一半还多、多达24年,我是纯粹做学生的,不知道这算不算创造了中国应试教育的纪录。读书这么年,除了硕士博士每个阶段的导师从一而终,其他时候,每年每科基本上都是要换老师的,这么说来,很难准确算出我的老师有多少位了。
仔细回忆,差不多每一位老师的音容笑貌我都还能从记忆深处挖掘出来,虽然准确说出他们的姓名有点难了。曾经的老师们基本上都应了那句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把一辈子献给了三尺讲台,说他们桃李满天下一点儿也不为过。不知道在他们满天下的桃李中,我能不能算得上他们的得意门生之一,他们退休后回忆起曾经的学生时,是否会想起我。但敢肯定的是,做学生的时候,大学除外,教我的老师基本上都知道我,他们很多很宠我,原因只有一个:成绩好,还不惹事生非。
凡是老师都不可能躲得了学生背后的评头论足,学生们私下里绝对少不了讨论哪个老师讲课好,哪个男老师帅哪个女老师美,哪个老师和善可亲,哪个老师凶神恶熬……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喜欢的老师。现在回想起来,教学水平高的老师还是不少的,我来说说那些特征比较明显、给我印象深刻影响大的老师在我心底的形象和对我的影响。
小学:
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语文老师是同一个,老师的娘家是我们村子的,我和她一个姓。听说老师其实是小学毕业的文化水平,但她极其敬业负责,字写得好,重要的是一笔一划笔顺很规范,这一点对我的汉字启蒙相当重要。让我们有扎实的汉字基本功,她是通过让我们反复的读写实现的。她家就住在学校里,挨着教室,偶尔我到的早了,她就让我在教室外的地面上用粉笔默写生字生词,这一点儿从来难不住我。说心里话,开始我不觉得她的教学方法很好,但细想,在那个年代,这个年级的学生,除了这种笨办法,是否还有其他好的教学方法呢?
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是最最典型的苦干型老师,总是给我们布置如山的作业,我记得当时发明了一种一手拿两支笔一次写出两行字的绝技,因为同样的内容要写几遍,很多时候要写到很晚才能完成。有一次写到深更半夜还没写完,实在太困,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醒来夜深人静的,又怕又委屈,哭了一会儿,索性不写了。第二天交作业的时候拿不出来,就撒了谎,好在老师心里的好学生,偶而撒一次谎,老师是会信以为真的。但这种教学方法,真的不讨人喜欢,也谈不上有很好的效果。
小学四年级的数学代课老师,是个年轻女孩。人还算漂亮,爱臭美,业务上不用心,四年级的数学题都搞不定,有一次被我当堂指出她的错误,让她下不来台,把她惹急了,训我一顿。虽然教学水平不怎么样,但她的字写得很好,刚劲而有力、潇洒飘逸,我模仿她的字,开始偷偷写草书,她算是我硬笔草书的启蒙老师。
小学五年级一学期没上完,就转学到城区的小学,为了有机会报考全市最好的初中。班主任语文老师是个中年女性,个子不高也不是很瘦,烫着玉米穗的短发,圆圆的脸,白白净净的,戴着眼镜,很是洋气斯文,气质超级好。我偷偷画的她的肖像是我所有涂鸦里最好的一幅。听大人说,我亲爱的老师说过,如果父母供不起我读书了,她会资助我继续读书。虽然父母并没有终止我读书,但老师的话一直感动着父母和我。
初中:
初一的班主任语文老师是个白发先生,略胖,小平头,很精神,学识渊博,很宠我也很懂我,把我当小大人儿,没有大张旗鼓的表扬过我也没有严肃认真的批评过我。有一次默写古文,他看到我没有第一个完成,笑着对我说:“你看,不是每一次都能第一的”。但其实那次我依然是第一,在他看到的第一完成之前我已经完成了,我不知道他在让我们比赛,完成后就没有第一时间说出来。但我没辩解,大概是因为我一向不擅长辩解,也可能是因为我明白老师是怕我会因为每次第一而变骄傲,这是他在提醒我戒骄戒躁,我接受老师的提醒。
初一的书法老师年纪应该没有班主任大,也不瘦,也是小平头,比班主任高。他嗜酒,写字的手我能看到的时候总是肿的,脸总是黑红色的。他毛笔字写的很好,他也夸我的毛笔字写的好,每次作业都会圈出些红圈圈,圈起来的字是被老师认可的。他是我毛笔字的启蒙老师,后来再练字,都是在他教导的基础上自己临摹或者随心所欲地写。
初二的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是位中年女性,头发有点儿少,特别是头顶的部分。有一次我去老师办公室交作业,转身还没有走远,她就和其他老师一起议论我穿的衣服不好,这深深地伤害了我那时很脆弱的自尊,再加上因为一次学费交的晚,她说了我,我心里一直对她有不很友好的感情。
初二的美术老师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个子不算高,但一张白白的有青春痘的娃娃脸,有点儿小帅,上课的时候总是笑眯眯的。那年冬天,有次美术课,地上是厚厚的雪,他竟敢带我们全班同学去湖边观察光秃秃的树,让我们画下来交给他。我喜欢这个美术老师,主要原因不是他帅、他从不对我们发火、他给我们讲美术理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他夸我画的很好,而是他敢上课时间带我们去校园外放飞,不知道校领导有没有找他谈话,反正后来没有再出去上课了。
初三的化学老师是个成熟的的帅哥,中等身高,梳着偏分头,有点像爱情剧的男主,经常穿西服套装,还蛮有型,一双双眼皮的大眼睛很是明亮。他课讲的很好,会总结一些口诀之类的帮助我们记忆。只要有新内容需要背,他总让我第一个出来背,我也总不会让他失望,总能让他很得意很欣慰的笑;他也经常让班里第一美的女同学站出来背,但美女同学总让他无奈地苦笑。
初三的物理老师是个瘦弱的中等身材的老先生,我坐在第一排中间,也听不清他说的话,更听不懂他讲的内容;为了浇灭我冲出教室的冲动,我在他眼皮底下涂鸦,他看到了,只是笑着和善的提醒,没有把粉笔扔到我头上。那时候,我第一次开始自己琢磨课堂上听不懂的部分,连着几天放学后一个人坐在教室里一遍又一遍地看课本,边看边用手比划,终有有一天开窍了,自此电磁学那块再无难题。
毕业班的班主任教语文,是个瘦小的黑脸老头,他和一个也不高不胖也是小老头儿但脸不黑的政治老师深受我的尊敬和爱戴,因为他们对学生极其负责用心,性格刚正不阿,课也讲得好。黑脸班主任会破口大骂不成器的学生,而瘦小政治老师像”济公”一样洒脱慈悲。我不喜欢政治学科,却因为这可爱的先生,把政治也学得很好。
我很喜欢的初中历史老师,教我不止一年,算是中年人,国字脸,中等身材,不算太发福,他的字很有特色,讲课也很棒。他唯一一次对我说了一句语气重的话,是因为我在黑板上默写时,把历史相关的词写成了化学的,鬼知道当时是着了什么魔。这件事让我很难过,因为我觉得自己辜负了老师对我的宠爱和期望。老师的一个观点我一直记得,他说,历史要放到50年以后才能评说。我不知道这和“盖棺定论”是否有共通之处,如果有机会,我想和老师讨论一下我现在的想法:盖棺定论是个中性词吧?50年后看历史,是否就能还原历史事件真相,历史是否就能客观可靠了呢?
教我也不止一年的几何老师站在讲台上,感觉他的头顶可以超过黑板上边缘,他有点不苟言笑,但脾气也绝对不会和他的身高一样。他讲课很有逻辑,思路特别清晰,用他教的分析推理方法,几何题几乎没有搞不定的。
初中的体育老师是个脾气暴躁的中年男性,不胖不瘦中等身材,有个很不文雅的外号,不知道哪儿来的。我记得初二上学期上体育课排队,我还是正数第二个。有一次忘了什么原因,他阴沉着脸,用一个类似扁担的木棍拍了我一下。也就那一次对我特别凶,后来慢慢地,不知道为什么,他见我变得很和气,有了笑脸。很长时间后,我分析出了原因,他估计是看到每次学校的颁奖礼上都有我,第一的时候多第二的时候少,也可能是我个子慢慢长高了,排队不再靠前了,而且我很弱的体育也进步了,中考体育加试的时候,我差一分满分。听老妈说,曾有家长问她是不是的时候给我找了关系做了手脚,他们哪里知道,我和同学们早上练跑步晚上练铅球,下课了就在校园里练跳远,从离及格线很远,一遍一遍地跳,直到有一天,一跃而起,越过满分线,有种飞起来的感觉;而且最初让我感觉是恶煞神的体育老师后来对我很有耐心,教我动作技巧和方法,给我很多指导。我的近满分成绩有老师的功劳,是我们师生一起努力的结果。
高中:
高一班主任,是代数老师。从入学报到走进办公室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就喜欢上了她。后来每当听到那首《成大后我就成了你》,我就想起当时的画面,当时可能就是想,长大后我要成为像她那样大方、利落、优雅的人吧。老师很年轻很漂亮,衣着谈不上多洋气多特别,但就是很适合她,很能烘托她的气质:精神、清爽、干练,又不让人觉得不可接近。她讲一口普通话,是我遇到的第一个讲普通话的老师,讲课也很思路清晰。她在班上发过脾气,但我看到的她和学生沟通的时候都像朋友一样,不居高临下不故作威严。我学生时代唯一一次重大事故就发生在高一这一年。有次英语课上,我和同桌玩过头了,英语老师把我俩赶出了教室,还状告到班主任那里。班主任老师私下找我了解情况,还和我商量,要不要把同桌换掉,怕我被同桌带坏了。我这么讲哥们儿义气的人,怎么会抛弃同桌呢?就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保证以后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也确实从那以后,上课再也不敢惹老师们生气了。
高二的几何老师是一位快退休的先生。先生上课的时候总是面带笑容,他好像没有维护过课堂纪律,一开讲,就环环相扣,一旦听进去,就没有走神的时候。先生的板书在我看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那是我遇到过的最最最棒的板书。不仅是字写的刚劲有力有型,而且排版简直就像事先设计好并演练过的一样。他边讲边写,课讲完板书完,刚好一黑板内容分左右两半,行距缩进,从头至尾一气呵成,犹如电脑排过版,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有几个老师能做到这样呢?工匠精神就是如此吧!
高三班主任是我们的化学老师,是个小个子瘦瘦的白白的中年男性,很内敛严肃,有点让人望而生畏。他说话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很正直很有责任心,课也讲得好,我虽然和老师没有太多课下的交流,但很爱戴老师。知道老师对我的信任是有一次班里转来一个身材小小的女同学,老师找到我,问我能不能让这位女同学和我挤在一起坐,班上已有“108将“,人满为患的大班级,调一次座位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我当然是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大学:
大学老师基本上都是课堂上相见,下了课就找不到了,不管什么课,上课睡觉老师决不打扰你做梦。只有教英语的白发先生和我们关系很融洽、互动交流多,学期结束的时候全班同学还和老师一起合影留念。大学辅导员只在开学时和放假前见面,我平时又不惹事也没有啥需求,自然没有了被他们约谈或找他们办事的机会。
研究生:
研究生导师被称为“老板”,是有些道理的,从硕士博士熬出来的人大多数都懂,没有经过这种洗礼和涅槃的人说了也不懂,就不多说了,只感叹一句:有多少有志青年最初如火的科研热情和梦想是被“老板”泼灭和摧残的!当然不乏真正的导师,只是我和我认识的同学朋友都没有走狗屎运遇上罢了。很多学术大牛、大师的课或讲座倒是让我受益匪浅,比如:王晓东老师说,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因为这句话的醍醐灌顶,我把最美好的青春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实验室;程和平老师带我们学习CNS系列研究文章,问题超出他的研究领域,他绝不会胡乱应付着回答,而是坦言他也不清楚,同时教给我们去求解的思路和方法;楼宇烈老先生讲中国、印度、西方文化不同的根源信手拈来、深入浅出,让我耳目一新;熊春阳老师解放了我对分子细胞生物学固有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的认知,为我打开一扇从多角度认识生物界、用交叉学科的思维和方法研究肿瘤的科研之门;席建忠老师“破灭”了我给人装上“叶绿体”装置、从此不再为吃饭闹心的幻想,等等……
还有很多很多的老师,不管教学水平如何,老师们都很敬业;不管讲课风格如何,老师们都把学生的成绩成果视为第一评判标准。不做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课,就没有更多和学生的思想交流互动。我是因为成绩好,得到的关注还算多些,当然也可能又因为我不惹事生非,老师们找不到机会给我进行思想洗礼吧。总之,在我的求学生涯里,“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传道和解惑部分是大大缺失的,学校教育更多完成的是授业。“弟子必须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们太多老师放不下师道尊严,都知道“人无完人”,却没有勇气和气魄承认自己的不足、无知,甚至偶尔的错误,殊不知硬撑着摆架子保存颜面更会丧失在学生眼中的高大光辉形象,谁都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为师三春秋[ly3]
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做老师绝对绝对不在我的职业理想清单上,结果大学被调剂到了师范专业,大学毕业后迫于现实,成为了一名高中生物老师,正如那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很难想象,一个课堂上回答问题都会手发抖、声音发颤的学生,是怎么走上三尺讲台摇身一变成为老师的——那是一种职业身份赋予我的强烈责任感支撑着我阔步走上讲台,声音颤抖着浑身冒着汗,说出那句“同学们好”!
工作第一年备课,每一节课都是我参考两三本印刷好的成熟教案、结合自己的理解,在教案本上一字一字手写出来的。为了避免上课时紧张,一紧张脑子一片空白、嘴巴不听使唤,我事先把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写出来,不断完善讲课思路和内容逻辑、修改遣词造句。我不允许自己在课堂上念教案,所以备完课,我会把内容熟记于心,课堂上教材和教案基本没打开过。好在我记性好,教案是自己写的,完稿后再看一遍基本就记住了。有一次课没备充分,我央求了一位有经验的同事代我上了一节课,我在下边听,向他学习,因为我不想糊弄学生一节课,虽然应付45分钟并不难。我也不允许自己给学生讲题和辅导学生的时候讲错,或者讲不清来龙去脉和道理,所以我事先会把所有习题做一遍、搞清楚道理,我做的题肯定比学生做的、比我给学生讲的题要多得多。教书三年,教案写了好多本,从第一年到第三年,教案从一节课写好几页甚至十几页到一节课只要一个一页纸不到的提纲,写在教案本上的内容越来越少,烂熟于心的内容越来越多。讲课从中规中矩不出错,到信手拈来,重点难点易混点穿插于课堂内容,引经据典、活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一步一步在进步提高。后来上课时状态比较放松了,我会在讲课过程中故意设置一些问题陷阱,逗学生,课堂就变成德云社的演出现场,台上台下说群口相声。
我不会填鸭式的灌输知识点,而是设计很多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再做讲解。生物课本来是理科里最容易的,但学生刚接触,往往不知道怎么学。发现这点后,我就想办法引用他们熟悉的学科知识做铺垫来引导他们入门,比如,我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让他们理解物质循环,用化学反应帮助他们学习生物体的酶和代谢过程,通过学习遗传中的基因重组,让他们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造化奇迹……
在我眼里,没有好学生差学生之区别,他们是各有特质的可爱个体。课堂提问从来是随机进行,对待每个学生一视同仁,从来和考试成绩无关。我看到破罐子破摔的学生因为我的提问和关注,变得认真写作业、向我请教问题了。遇到顶撞我的学生,我会先听听他的解释,听听他的意见,再说出我生气的理由和要求,这样的沟通让那些学生变得懂规矩了。学期结束的作业往往是开放命题,让学生们写写一学期来学习生物学科的心得收获——我希望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生物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他们对自我、对自然、对生命的认知和思考。
我也不布置很多作业,一般就两三道抓住要点的题。生物学科在高考中占的比重很小,所以我不要求学生花太多时间在生物课的学习上,但让我没想到的是,班主任向我反映,英语语文的早读课上学生在背生物,学科老师找班主任反馈意见了,我这才知道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可其他学科的老师不知道,生物课的晚自习我一直允许学生完成任何学科没做完的作业、学习他们想学的学科。有学生考验我说的是不是当真,故意拿出其他学科的书本资料摆在桌上给我看;有的学生故意拿问题向我请教,我看的出来其实就是为了和我说话。
上课之余,我找学生代表聊天,听他们对我的建议和意见。学生们会实话实说,他们看的出来我很紧张,鼓励我放松;他们看的到我的努力,鼓励我加油;课堂上的不足他们会指出来,给我一些改进意见。我也组织班会,让同学们相互分享学习心得经验,一起探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我的努力和用心,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更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鼓励和爱,他们带给我很多温暖。有一次感冒失声扯着嗓门上课,一个学生下课后赶快跑过来,送给我保护嗓子的药,还有学生在作业本里写上关心我的话。每年的教师节和元旦,都能收到学生的礼物,有玫瑰花、联名贺卡、手工做的贺卡、精美的本子等等。每个班好几十号人,齐刷刷地站着祝我节日快乐,那真的是无与伦比的快乐。教书三年,还享受过不少高光时刻,有时候刚走上讲台,突然就是一阵掌声让我不知所措,原来是他们在夸我穿的衣服漂亮,其实是挺普通的衣服,但在他们眼里,老师是美的,他们毫不吝啬、不加掩饰地为我鼓掌喝彩。
从教三年,我努力实现自己做学生时对好老师的希望:做一个传道、受业、解惑的师者。不仅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我也试着与学生建立连结,和他们像朋友一样平等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用我粗浅的见解给他们一些有限的指导。我知道我带领着他们学习,只是“闻到有先后”而已,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等待开发雕琢的璞玉,我要做的,是点燃他们内在的驱动力和潜藏的思想之光。作为老师,不经意的一点关怀可能就让一个学生树立了信心,改变他一生的轨迹。教师,是一个伟大神圣的岗位,接受无数赞美的同时,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三年里,责任感支撑出来的热情让我全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当这种热情难以为继的时候,我选择了离开,送走一批可爱的学生、不再迎接下一批可爱的学生!
3. 亦师亦友伴余生[ly4]
后来虽然离开了教学岗位,但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已经深入骨髓。生活中,不管是谁,年幼或年长、熟悉或陌生,只要有问题问到我,我都会不遗余力的给出我力所能及的建议和意见。
我想,一个人做一份工作,能为社会贡献的力量是很有限的,把个人价值最大化的方法,就是在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的同时,帮助他人成长,让优秀的人越来越多,这样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离开校园后,很难有老师同学那样的免费资源可以随意索取了,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给予我无私指导的mentors,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和精力,为我传道、授业、解惑,不是老师胜似老师。有的mentor帮助我一点点克服性格的弱点,指导我学会与人沟通,培养我的领导力、项目管理能力,有的mentor引导我入门医学写作,并指导我提高业务能力,指导我进行职业选择和规划。
他们不求我任何感激和回报,我能做的,就是传承这种精神,尽我所能的分享我的知识和经验,帮助有缘的有需要的人。
古人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古时如此,现今更是如此。时代在飞速发展,你掌握的经验技能、你所了解认知的世界是非常有限的,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虚怀若谷、求知若渴,向不同的人学习,倾听不同的观点,同时保有自己的判断力,这样才能跟得上不断迭代更新的时代。同时,也要“常为人师”,乐于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观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不能“好为人师”,要知道,你的认知只是一种思考方式,只能提供一种参考,而不是绝对真理,能给别人一点启发就足够,不能强求他人接受。
求师有道,为师亦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