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下旬的一天,蔡天彪老师打电话给我,让我给他新近创编并且将要出版的一套杨氏太极拳新谱写篇序言或题写一幅字。

因为对于太极文化,我是外行,又从未写过此类文章,还不会书法,不是名人和“圈内人”,没有“资本”干这件事情,所以很是惶恐。但蔡老师的差遣又不好意思说不干,却之不恭。出于对蔡老师的尊敬和钦佩,思来想去,不妨硬着头皮,站在一名外行人和圈外人的座标上,勉为其难地做一回班门弄斧的事情。

熬了几个晚上,勉强凑了4000多字的一篇文字,感觉称《序》有点不合适,所以加了一个“代”字,称为《代序》。写完之后,唯恐再看一遍不忍目睹,遂赶紧用微信发给宁波市武术协会副主席许力群先生,烦请他打印一下交给蔡老师,算是速战速决交了差。

结果,写完之后,却意犹未尽。顺着太极这个话题,想法越来越多。干脆接着干吧。于是形成了这一篇学习太极的记录。

二十四山真传课(人生高处有太极)(1)

太极拳大家蔡天彪

先说说本篇的题目,为什么是“明师”而不是“名师”呢?教我学太极拳的丁老师对此专门有过说法。

“名师”,指有名气的老师;“明师”则指很明白的老师。但有名气的人不一定就很厉害,有的“名气”是人为营造出来的,也许有“浪得虚名”嫌疑。但“明师”则不一样。“明师”有货真价实的功力,对一件事情的方方面面都知道得很透彻、很明白,才能称之为“明师”。所以,想要学点什么,“明师”比“名师”好!

蔡天彪这个名字,在宁波以及浙东沿海名气很大。他是浙江省武术协会原副主席、宁波市武术协会原主席,宁波太极馆馆长,太极拳大家。但他却是属于既是“明师”,又是“名师”的一类。作为活跃在长三角乃至国内拳坛几十年的当代大师级人物,在本地区政界、军界、学界、商界、企业界、体育界都享有很高的声望,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尊崇。上至省厅局处将校尉士,中至老板经理董事长,下至贩夫走卒男女老幼,许多人要么就是听闻过他的大名,要么就是亲身跟他学过太极,要么就是得到过他指点一二,要么就是跟他的学生乃至学生的学生学过拳。圈外人尊称他为“老师”, 圈内人尊称他为“师父”,连带他的夫人也被称为“师母娘”。可见他的人品、性情、人气、名望、拳艺都没得说。

二十四山真传课(人生高处有太极)(2)

上海市陈氏太极拳协会会长、陈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曹之麟为蔡天彪专著题词

蔡老师师出名门,功夫传承有序,是杨门名师田兆麟事业的继承人。他从十二岁拜大师陈志远为师习练太极拳开始,发展到今天把太极作为一种文化来做,可见蔡老师是视太极为生命的人,把太极文化作为毕生事业的人,也是把太极由技能层面升华到思想、哲学、精神、艺术、文化高度的人。

一般来说,“立德、立功、立言”是古代帝王和“圣人”们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后来的人们遂将这“三立”作为衡量帝王或“圣人”成就的专用名词。比如大清康熙皇帝,比如圣人王阳明,都追求这个“三立”。普通人与“三立”无缘,一般人不敢以“三立”自誉。但我发现,在痴迷太极、热爱太极、修炼太极、弘扬太极文化方面,用“三立”来概括蔡老师78年来人生取得的成就和达到的高度,也是很恰当的。

二十四山真传课(人生高处有太极)(3)

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武术泰斗蔡龙云(右)与蔡天彪在宁波太极馆

所谓“德”者,是一种为人处事做人做事所持的态度和思想境界。悟性不高之人、静不了心之人、没有恒心之人、吃不了苦之人、争强好胜之人、粗枝大叶之人、投机取巧之人、邪门歪道之人,在研习太极上绝成不了大师。即便学了一鳞半爪,架子好看,也会透着一丝邪气,不会学到“真经”。看蔡老师习拳、讲拳、论拳、授拳,纯粹是一种精神的愉悦、艺术的享受。无论是动还是静,无论是桩功还是套路,无论是在练拳还是不在练拳,那架子、那动作、那气质、那神情,把太极的思想、太极的哲学、太极的内涵、太极的精髓、太极的意境、太极的奥妙展现得淋漓尽致。那是一种深沉大度、出神入化、行云流水、潇洒飘逸、亦刚亦柔之感,无一不让我们这些“菜鸟”们羡慕和钦佩。以至于他在不打拳的时候,走、坐、站、蹲,都能看出太极文化的浸润和深刻的影响,所谓“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也就是这个境界了。这可是从“童子功”开始历炼了一辈子的功力,也是国家用“中国武术八段”的高段位给予认可的功力,用“高深”来表述,一点不过份。有德之人才能有此修为,蔡老师“德配其位”。

二十四山真传课(人生高处有太极)(4)

蔡天彪与太极拳大家李德印(右)交流拳艺

所谓“功”者,是为国为民为大众竭尽所能而建立的功劳。多年来,蔡老师在弘扬国术方面做出的成就有目共睹,用一个“功”字概括不为过:

在普及推广太极文化方面,他从1957年开始就担任宁波市武术协会教练员,后来又担任过教练委员会主任,也兼任过浙江省涉外武术教练专家组副组长,省段位制办公室副主任。几十年来,培训出的教练员成百上千,教练过的中外学生成千上万,不少人因此而终身受益。

在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方面,基本上每年都组织大型的群众性武术展示活动,为弘扬国粹“摇旗呐喊”,场面大时有万人同时表演,很是震撼。广泛开展了武术进军营、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在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上也有作为。驻宁波的陆军、海军、海军航空兵、武警、消防、海警、边防边检的指挥机关、基层连队都有他们的身影。

二十四山真传课(人生高处有太极)(5)

宁波武术协会与宁波军分区海防分队官兵交流

在提高太极运动专业水平方面,他参与组织过各级各类大型武术竞赛,连续担任过浙江省武术竞赛副总裁判长、宁波市武术比赛总裁判长,是国家体委授予的全国优秀裁判员,担纲承办过国家级专业武术竞赛。代表浙江省组队参加过全国比赛,数度率宁波队参加全国比赛,金银铜牌拿了不少。

在太极文化对外交往方面,他多次率团出访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及香港、台湾地区进行交流活动,也曾率队参加过在美国举办的世界武术锦标赛。

二十四山真传课(人生高处有太极)(6)

宁波太极馆举行活动,为法国留学生表演太极拳

在履行武术的社会职能方面,他取得宁波市和海曙区的支持,在寸土寸金的5A级景区月湖畔主导开办了古香古色的宁波市太极馆,并连续17年担任馆长。如今,他每逢周六、周日上午,仍然雷打不动地到太极馆,指导和教授拳术拳理。

可见,为推广普及太极运动,蔡老师做到了一个普通的太极人能够做到的所有事情,应该称为“立功”吧。

二十四山真传课(人生高处有太极)(7)

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宁波市原市长张蔚文为宁波太极馆题词

所谓 “言”者,就是把自己对自然、人生、事业、生活等等诸多方面独特的感悟、感受、感觉、感慨总结提炼出来,惠及大众,以飨后人。而且“言”是要有质量的,要有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思想。通俗地说,要有自己独创的东西,方才算作“立言”。在这方面,蔡老师做得也很出色。早在12年前的2008年,他就出版了《新编简易太极拳》一书,为没时间没地方练习的上班族和青少年特意创编了颇有创新意义、简单易学的《六式太极拳》《十八式太极拳》。2015年,经师门共议,推他将师从陈志远研练了几十年的田兆麟谱《杨氏老架太极拳》加以整理形成文字出版。他很认真地做了这件事情,历经数年,不但出了成果,而且将自己对每一招式练习的体会总结归纳提炼成“技术要领”“窍要图说”和“技击用法”。这种写法,也是这一书种之创新,可谓经典精华版的专著。他还不辞劳苦,亲自为每一个动作拍图片。此书命名为《杨氏老架九十八式太极拳(田谱)释解》,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使以前只靠师徒之间口口相传、濒临失传的这一套优秀拳种有了规范,从此可以文字形式存留于世,为发扬光大永久传承提供了依据,完成了前辈大师没有做过的事情,足以告慰田兆麟、陈志远等知名大师。行家评论:

“《杨氏老架九十八式太极拳(田谱)释解》讲授的是一套近乎失传的杨氏传统太极拳,是杨氏太极拳中的经典之作,此拳架内涵丰富,技击性强,较有特色的动作体现了很强的实战性,是田兆麟学自杨建候的架子。蔡天彪在授业恩师陈志远先生传承的杨氏老架基础上,按照先师田兆麟先生所录拳谱通过精心整理编写而成,亦是他多年从事太极拳推广教学的结晶之作。

此书有很浓的古太极拳风格,注重拳理,详述拳法,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攻防健身兼备,可读性强。”

二十四山真传课(人生高处有太极)(8)

蔡天彪已出版的太极拳专著

书中不仅有杨氏老架九十八式太极拳图解说明,而且附录了《杨氏老架九十八式套路动作运行路线示意图》《田兆麟拳社太极拳要义》影印范本,《陈志远先师太极十三势手抄真迹》。为普及太极拳的理论,书中还收录了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澄甫先生口述的《太极拳说十要》;明朝万历年间的太极拳家、太极拳权威理论家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功心解》;武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十三势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要解》《十三势说略》;武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李亦畬《五字诀》《走架打手行工要言》等太极拳经典理论代表作。

  蔡老师任馆长的宁波市太极馆,还创办过一份定期不定期小报《甬上武术与健身》,刊发各种信息,交流训练情况,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印刷精美,质量很高。可以说,蔡老师在“立言”方面的成就也是突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