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十六国时期形势图(东晋十六国谯蜀国之五)(1)

图片来自网络免费图片

413年,东晋政权扬州中央朝廷派遣北府军主力将领朱龄石率领二万余东晋北府军精锐部队进攻谯蜀政权王畿统治中心成都平原地区。最后东晋政权北府军于谯蜀政权国都成都城及其附近地区击败成都王谯纵所率万余谯蜀军队,最终东晋政权北府军攻克谯蜀政权国都成都城。成都王谯纵率领谯蜀政权军队弃守谯蜀政权国都成都城,最终谯纵率军兵败自缢身亡。谯蜀国国家政权历时八年国家历史完结,东晋国家政权实现了在名义上对于江南地区的王土一融。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理方面上,在三国末期之前时。川蜀地区在除非极端特殊条件时机之下,凭借得天独厚之剑阁关(隘口位置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县城南面)自然天险关隘,足以为之坚守拒敌与自保求生。但是剑阁关天险关隘虽然极端易守难攻,可是剑阁关防御阵线绝非一劳永逸。例如三国末期263年八月,曹魏政权派遣军队十八万余人进攻蜀汉政权,蜀汉政权派遣军队十万余人防御曹魏政权军队。最终蜀汉政权军队凭借剑阁关天险关隘与曹魏政权军队形成大致对峙与有限钳制军事战略局面态势,但是263年十月曹魏政权军队将领邓艾率领军队三万余人偷渡阴平山区偏远小径(山区山路位置在今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城关镇鹄衣坝村境内山区小路)。曹魏政权军队避其锋芒,进行大规模战略纵深。率领偏师突出奇兵,行军借力迂回战略战术。最终实现完成战略战术穿插军事效果,兵锋终极军事目标直指蜀汉政权都城成都城。最终263年十一月曹魏政权军队灭亡蜀汉政权,偷渡阴平之军事战略战术迂回纵深调动与奇袭成都之军事战略战术突击迅捷进攻,成为263年曹魏政权军队灭亡蜀汉政权战役之极端重要之军事对峙反转成为钳制夹击的过程中的转折节点。于此之后,在军事战争交锋之中。军队军事进攻川蜀地区过程中,军队使之用尽一切有限之可能性。以期达到暂避剑阁关天险关隘,曲线辗转直接径直快速进攻成都平原地域并且竭尽全力以期以致于达到短期迅疾攻克占据成都平原地域。东晋政权对于谯蜀政权之八年军事战略战术进攻之过程当中,此一基本基础军事进攻方针策略不绝贯穿始终。

谯蜀国(405年-413年)享国八年为东晋十六国时期享国时间最长之汉族割据政权【冉魏国(350年-352年)享国二年,桓楚国(403年-405年)享国二年】,虽然国祚八年军事战争冲突无间贯穿始终,但是在发展军事之时仍然尽可能尽心竭力恢复经济同时兼顾休养生息。即使是在发展自然农业经济方面尤其是在发展小农经济方面未能实现过多之成就与过高之建树,却也使得自然农业经济发展尤其为小农经济发展中规中矩,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与人民现实生活水准在所有同时期东晋十六国政权之中至少亦然也为能够达到中等水平一定有限程度偏上之实际情形与现实境况。

(已完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