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老豆鼓怎样做(五十年前过年时那些有趣的往事之一一做豆鼓)(1)

感觉刚放假,一晃,这年就算过完了。 现在的过年,特别是城里的过年,除了放假约饭喝酒打麻将,这些任何假期都能做的事外,没有给人留下多少过年特有的味道。过了之后,也不会有什么妙趣横生特别美好的记忆让人回味。是因为年纪大了,还是因为进城了?!反正每到过年的时节,都会回想起那遥远的、名叫中坝田的小山村,半个世纪前童年时过年的情景,许多年味酣畅香浓的往事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黑老豆鼓怎样做(五十年前过年时那些有趣的往事之一一做豆鼓)(2)

时光穿越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们的山村生活还很贫困,住的还大多是土坯墙茅草屋,许多人家有时还饭都吃不饱,更不要说顿顿吃米饭,穿的是补巴垒补巴的衣服。不管平常生活怎么苦,但过年家家户户都是十分认真地对待,仿佛一年的好日子就集中在过年这几天,要办成每家每户最隆重的盛事。

时令到了腊月,村民们就闲赋下来,主要的任务就是准备过年了。过年要准备许多东西,每家计划的又不太一样,但主要的事物大体上是一样的。我的父母是乡里工作,过年的准备工作全是外婆带着我们姊妺来做。大人们有条不紊的磕糯米面、推豆腐、做豆豉和酿甜酒等等……小孩们也紧张有序的忙着:上山砍碗口粗的映山红树来削疙螺、砍一节细短竹筒拔几片公鸡翅膀上的毛来装毛搭等等,整个寨子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这些事里面最有技术含量的要数做豆豉和甜酒,外婆每做一样都带着我们姊妹几个,边做边教。有的人家也要请外婆去做指导。现在许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做了,而我现在还会这些手艺,都是当年外婆的功劳。

黑老豆鼓怎样做(五十年前过年时那些有趣的往事之一一做豆鼓)(3)

先说做豆豉吧。外婆用木升子去楼上的竹篓里印一升黄豆下来,把石砂筛过,杂物捡尽,倒进木桶里,加上井水泡起。水要高过豆子五公分,大约要泡上一整天,待黄豆泡软发胀后,能用手捏碎了,才倒进筲箕里把水滤干,然后用大的木甑来蒸,一般从中午要蒸到晩上才能熟。与此同时,外婆让我们去小河边的竹林下去割那厚实碧绿的豆豉叶,先在河水里洗净,回家再用井水清洗一遍凉干。先在一个大的竹箩底铺上厚厚的一层。黄豆蒸熟后,从甑子里倒到豆豉叶上,趁着热气腾腾的时候就马上用豆豉叶盖个严严实实,上面再捂上一些麻袋之类的物件保温。竹篓要摆放在离火炉不远的地方保暖,不能太冷,冷了就发不起来。大约一周左右,豆豉就发酵好了,那特有的又臭又香的味道就会从箩里散发出来。我们就把竹箩抬到堂屋里去,揭去上面盖着的东西,豆鼓略带臭气的清香马上扑鼻而来。用筷子挑起来看,细细透亮的像蜘蛛丝一样的丝线把橙黄湿亮的豆鼓一颗一颗的连在一起,随便挑起,都是七八颗一团。香气纯正、颜色透亮、丝多且绵的就是上品。要吃新鲜的豆豉颗的,就找一个陶缽缽装上一些,用时凉拌热炒随意,也可以趁软掏一些捣绒打成一砣一砣的、长方体形状的豆豉粑存放,要放更长时间的,就摊在大篾盆里去晒,没有太阳的天气就放到火头上去炕干。干豆鼓颗可以放上一年半载,想吃干的就加上辅菜直接加工,想吃软的就用水泡个一天再蒸再炒都行。豆豉颗的吃法很多,常见的京葱拌豆鼓、豆豉鱼等等,最著名最实惠的我觉得当数油渣豆豉颗了。 豆豉这东西,吃得惯那味道的都说好吃,吃不惯的却避而远之,但吃上几次后,大多数人就离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