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墓未解之谜(昊王坟之谜)(1)

银川西部的贺兰山下,矗立着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形黄土包,在广阔湛蓝的天空下显得十分神奇。

在高大的黄土包周围,还环绕着方形的城墙等,像一座座神秘的城堡。

黄土包率领着断壁残垣在苍凉岁月中,展示着一种永不屈服的坚韧。

这就是民间传说的“昊王坟”。

它坐落在贺兰山东麓南到榆树沟,北到泉齐沟,绵延数公里的缓山坡上,几百座土墓星罗棋布。

老银川人一辈一辈地传说着:统治大夏的昊王,为防止盗墓,死后出殡,每天一次,整整进行了一年,真真假假地在贺兰山下共建造了三百六十五座坟墓。

然而,在“西山昊王坟,遍地是金银”,“方圆四十步,金银两大库”的诱惑下,几百年来,尽管人烟稀少,盗墓者脚步始终没停止过。

银川平原的土著居民,习惯把贺兰山称作西山,东边的黄土高原称作东山。

对西山昊王坟一点也不陌生,只是缺乏史料记载,不能深入了解。

据明代嘉靖十九年(1540年)刻印的《宁夏嘉靖新志》记载:“李王墓(昊王坟)贺兰之东,数冢巍然,即伪夏所谓嘉、裕诸陵是也。其制度仿巩县宋陵而作。人有掘之者,无一物”。

该书还记载了安塞王朱樗斋《古冢谣》一诗:“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昔当年王与侯……”。说明官方、民间都知道昊王坟在哪里。

西夏是公元10世纪初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

自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银川)称帝建国,于1227年被蒙古所灭,在历史上存在了一百八十九年,经历十代皇帝。

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鼎盛时期的面积约八十三万平方公里,包括当今宁夏、甘肃大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新疆东部及蒙古国南部的广大地区。前期与北宋、辽平分秋色,中后期与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据西北两百年”。

由于历史原因,普通老百姓并不知晓西夏国和党项人的存亡经历。许多年来,昊王坟默默无闻,现代的史学界和考古界也没有真正触及过。

昊王坟的考古发现

上世纪70年代初期,国家决定在贺兰山泉齐沟建设备战军用飞机场。

1972年6月,正在修筑军用机场的几位解放军战士,在挖掘工程地基的时候,意外地挖出了十几件古老的陶制品。

它们当中有几个破碎的陶罐,还有一些形状较为规则的方砖。方砖的上面竟刻有一行行的方块文字,战士们谁也认不得。

部队指挥员看过现场后,命令战士们立即停止工程挖掘,将这一情况迅速报告给宁夏博物馆。

宁夏博物馆考古工作队的钟侃队长带人赶到现场,当看到那一块块残碑上的文字时,钟侃震惊了,这是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西夏文字啊。

宁夏考古工作队迅速组织人马开赴陵区,对陵墓群进行考古发掘。在战士们曾挖出残碑的周围,他们很快寻找到了一千七百七十五块刻有西夏文字的残碑片。

经过考古工作者的精心拼对,一个由十六个字组成的残碑,成为揭开这片陵墓群神秘面纱的物证,通过分析、考证,认为这是古代西夏时期的陵墓。

十天之后,一个古老的墓室终于在这个坑道下重见天日。

墓室中发现了武士像等精巧的工笔壁画,同时还出土了一些精制的工艺品及方砖等陶制品,方砖之上布满了一个个方块文字及花纹。

经过考古人员仔细的研究和测定,基本确认老百姓称作“昊王坟”的陵墓群,就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园。

这是1972年的8月,此时距西夏王朝的灭亡已过去了七百四十五年。

国君墓未解之谜(昊王坟之谜)(2)

广告

丰子恺 : 无宠不惊过一生作者:丰子恺

当当

广告

王朔文集:随笔集作者:王朔 著

当当

从昊王坟到西夏王陵

国家文物局对宁夏“昊王坟”墓区的考古发掘非常重视,要求继续做好对墓群区文物遗址的考证和保护工作。

为进一步考古研究,查明事实,同意再发掘一些墓葬。

1972-1975年对现六号陵发掘,对现七十七和七十八号两座陪葬墓发掘;1973年对现七号陵碑亭发掘;1975-1977年对现一七七和一八二号两座陪葬墓发掘;1976年对缸瓷井两座西夏砖瓦石灰窑发掘;1977年对现五号陵碑亭发掘;1986-1987年两次对陵区北端一处大型建筑遗址发掘;1987年对现三号陵东碑亭发掘。

陵区内最重要的出土物是现七号陵出土的西夏文字的“大白上国、护城圣德、至懿皇帝、寿陵志文”残碑额。

区内外考古专家学者先后三次对整个墓群区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测绘,对发现的陵墓进行编号并绘制了陵区地形图和陵墓分布图。

发掘证明:这片距银川玉皇阁城市中心点三十五公里的“昊王坟”,在方圆五十三平方公里的山坡上,布列着九座西夏帝王陵园和二百五十多座西夏王公贵戚的陪葬墓,就是从中国历史消失的“西夏王陵”。

说是西夏王陵的建造是仿河南巩县宋陵而作,但在实际的挖掘考察过程中,却展示了与宋陵不相同的内容。

国君墓未解之谜(昊王坟之谜)(3)

就如西夏文字,初看像汉字,细看一个不认识。当年在对西夏王陵的发掘清理中,最早出土的是三尊面目恐怖的石刻雕塑,在国内属首次发现,当时并不清楚它们最初的作用与功能。

之后,随着发掘清理范围的扩大,出土数量的增多,其中一尊石雕上出现的西夏文字才道破了天机。原来这是承载石碑刻文的人像石碑座,也叫碑雏。

专家考证,现在看到的西夏王陵的黄土包,原本是一个个挂满琉璃的宝塔式建筑,名为陵台,又称封土,属陵城内的主体部分。

中原地区的丧葬习俗一般墓穴应当是在封土的正下方,而西夏王陵的墓穴远在封土的正前方。

西夏王陵内的地面建筑大多都是塔式风格,这与的唐陵、宋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西夏王陵的陵台不居中,偏离陵园的中轴线,位于陵城的西北角。

就西夏王陵主体建筑偏离中轴线的现象,主要有两种说法:多数认为我国古代许多游牧民族崇奉萨满教,他们认为中间乃“神灵”之位,凡人应当有所避讳。即便是君主以及他死后的陵墓也不能占据正中,因为那是主神的方位。

另一种说法:西夏王朝起源于西北,又强盛于西北,中原之西北乃是吉祥之地,因此陵台偏向西北角有图吉祥之意。

从挖掘的情况看,西夏王陵的陵寝墓室,均是人为掏制的土洞墓穴,无一砖石结构。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相对简陋的墓室内很少发现有贵重的陪葬品,是薄葬,还是被盗?

在对西夏王陵的整个挖掘清理过程中,考古工作者一直希望能打开一个完全没被盗掘过的陵墓。

1977年的2月,机会来了。

他们满怀信心将目光聚焦在陵区的现一七七号陪葬墓上。

七个月后墓门被打开,面对出现在墓室斜角的盗洞,失望让在场的所有人情绪跌落,仍然是一座没能逃脱劫难的墓。

心灰意冷的考古人员只得进行一些常规的清理工作,可几天后奇迹出现了,一尊造形精美的鎏金铜牛从黄土和沙石中慢慢地显露出它的原型。

这尊鎏金铜牛身长一点二米,体重一百八十八公斤,通体鎏金,造型生动、形象逼真,在国内属首次发现,是一件无可置疑的国宝级文物。

与鎏金铜牛一起重见天日的还有一件与铜牛大小相近的石马。

国君墓未解之谜(昊王坟之谜)(4)

2000年5月,考古人员在对现三号陵的陵城东南角进行清理时,在地下五十厘米处发现了一个直径十多厘米、具有佛像特征的实心灰陶佛头。

当年9月,地面清理转移到了该陵的东门,就在这里,一个大体完整、带有翅膀、造型独特的佛像被清了出来。

当时在场的宁夏考古研究所杜玉冰副所长,确认此物佛教名为“迦陵频伽”,民间称之为“妙音鸟”。

“迦陵频伽”作为建筑构件出现在西夏王陵,说明佛教在中国的世俗化,许多被赋予神的化身的崇拜物已走出佛经故事,作为一种艺术题材被广泛应用。

国君墓未解之谜(昊王坟之谜)(5)

猛虫过江主演:小沈阳 / 潘斌龙 / 宋芸桦

猫眼电影演出

龙虾刑警主演:王千源 / 袁姗姗 / 刘桦

猫眼电影演出

西夏王陵的布局

西夏王陵内现存九座帝陵,分别为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献陵、显陵、寿陵、庄陵、康陵,坐北面南,按昭穆葬制排列,形成东西两行。还有二百五十四座陪葬墓。

北端有一处三进院落建筑遗址,为陵邑(或宗庙)

东部边缘有砖瓦窑、石灰窑遗址,为陵区窑坊。

每座帝陵陵园均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占地面积在十万平方米以上,平地起建。高大的阙台犹如威严的门卫,耸立于陵园最南端。

碑亭位于其后,这里曾矗立着用西夏文、汉文刻制的歌颂帝王功绩的石碑。

碑亭后是月城,南墙居中为门阙,经门阙入月城,这里曾置放有文官、武将的石刻雕像。

月城之北是陵城,陵城南神墙居中有门阙,经门阙入陵城,陵台偏处陵城西北,为塔式建筑,八角形,上下各分为五级、七级、九级不等,外部用砖包砌并附有出檐,为砖木瓦结构。

陵台是陵园中的主体建筑。在古代传统陵园建筑中陵台一般为土冢,起封土作用,位墓室之上。

但西夏陵台建在墓室北十米处,不具封土作用,其形状呈八边七级、五级、九级塔式,底层略高,往上层层收分,是塔式陵台,为夯土实心砖木混合密檐式结构,且偏离中轴线矗立,这是党项族的创造。塔式陵台前有献殿,用于供奉献物及祭奠。

陵台至献殿有一条鱼脊梁封土,封土下为墓道。

帝陵墓室在墓道北端,位居陵台南十米处,为主室和左右耳室的三室,土洞式结构,墓室四壁立护墙板,墓内盛有棺木,为土葬。

陵城神墙四面居中有门阙,神墙四角有角台,表明了陵园的区域地界。有的帝陵还圈有外城,有封闭式、马蹄形式和附有瓮城的外城。

西夏陵陪葬墓也是由一定的墓园建筑组成。建筑的数量与规模不尽相同,内容最复杂的包括碑亭、月城、墓城、门楼、照壁、墓冢等。

规模最大的占地面积约两万多平方米,内容最简单的只有一座墓冢。陪葬墓的墓冢形制多样,有夯土冢、积石冢、土丘冢。

夯土冢又分山丘形、圆锥形及上部分为二级或三级似磨菇状等多种形制。墓冢高度约十六米至三四米不等。

陪葬墓的分布多呈群组式,显示出较强的规律性,并且出现了一域双墓、一域三墓的特殊葬式。陪葬墓墓室均为单室土洞式,并流行随葬铜牛、石马和石雕羊、狗等动物的习俗。

在历年调查和发掘工作中,西夏陵出土文物以建筑材料为大宗。其中石质材料有螭首、望柱、兽头、柱础、石座、碑刻、石像生等;陶质材料有砖、瓦、滴水、瓦当、脊兽、鸱吻,其中绿色琉璃器占相当比例。

随葬品多残破不堪,以陪葬墓出土的铜牛、石马、石狗等最具特色。

由于西夏历史的残缺,陪葬墓主人的确定等,还有待于新的考古发现。

国君墓未解之谜(昊王坟之谜)(6)

王陵之谜

西夏文明突然湮灭在茫茫的历史烟尘之中,贺兰山下的考古挖掘,既有重大的发现,也带来了未解之谜。

据考证,西夏共传位十帝,除最后一任献城投降的晛帝被蒙古军队带到成吉思汗的出生地萨里川祭杀外,其他九位加上开国帝王李元昊的祖父李继迁、父亲李德明都葬在了贺兰山下的皇家陵园。

对号入座,西夏陵区内就应当有十一座帝陵,但目前只发现了九座。

有专家认为第八代、第九代帝王均死于1226年成吉思汗围攻西夏的战乱时期,此时正值国家危难,顾不上造陵。也有专家持不同看法,认为帝王造陵是生前之事,并非普通老百姓死后建墓。

那么对不上号的两座帝王陵到底在哪里?

研究表明:公元1227年,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首领成吉思汗,在率军第六次征服西夏时,中箭负伤,病死在西夏的六盘山。加之西夏国长达二十二年的顽强抵抗,蒙古人损失惨重,因此对统治西夏的党项人十分仇恨。

成吉思汗降旨“每饮则言,殄灭无遗?以死之、以灭之”。蒙古军队攻陷西夏国都中兴府(银川),灭亡西夏之后,屠城灭族,追剿西夏后裔百余年。烧毁书籍,封杀文化,致使七百多年对西夏历史无从查考,对党项族的去向不知所以。

蒙古人曾对“西夏王陵”大肆破坏,派了两万蒙古骑兵捣毁西夏风水龙脉的“王陵”。

只是贺兰山洪水频发,毁陵者损兵折将,蒙古人和党项人同是佛教信徒,疑是佛祖发怒,“西夏王陵”的土包才得以保存,没有被夷为平地。

但是“金银两大库”,蒙古骑兵肯定早于盗墓者先睹为快了。西夏王陵虽曾遭到毁灭性破坏,但外形骨架尚存,宏伟的规模,严谨的布局,残留的陵丘,仍然彰显着西夏王朝特有的时代气息和民族风貌。

国君墓未解之谜(昊王坟之谜)(7)

从昊王坟到西夏王陵,一颗璀璨的古代文化明珠在银川冉冉升起。

它是人们领略党项文化,探秘神奇西夏,最著名的去处。

它以诱人的魅力和与中原地区迥然不同的西夏文物古迹、党项民族风情而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西夏王陵的营建年代约自11世纪初至13世纪初。它是我国最大的西夏文化遗址,也是宁夏最重要的一处历史遗产和最具神秘色彩的文化景观。

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使中原文化、佛教文化、党项文化有机结合,在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它承接鲜卑拓跋氏从北魏平城到党项西夏的拓跋氏历史。

1988年国务院将西夏王陵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国家文物局将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为2015年重点扶持项目,中国政府正式启动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

文章选自《银川党史网》 部分图片源于百度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