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1)

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驻西昌市,是四川省的21个地级行政区之一,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与雅安市、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东临云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西连甘孜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高,南部低;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市6.04万平方公里 ,下辖2个县级市,14个县,1个自治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凉山彝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4858359人。

凉山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有A级景区27个,其中4A级景区9个,有邛海—泸山、邛海国家湿地公园、螺髻山、泸沽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景点;有全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博物馆—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有彝族漆器传统技艺等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火把节”是国务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泸沽湖摩梭文化有“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之称。

2020年,凉山实现GDP总量1733.15亿元,同比增长3.9%。

凉山州历史沿革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2)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派大军征西南夷,杀邛君、笮侯,正式设立越嶲郡,下辖邛都、遂久、灵关道、台登、定笮、会无、笮秦、大管、姑复、三绛、苏示、阑、卑水、潜街、青岭15县,郡治邛都县。

王莽篡汉后,始建国元年(9年)改越嶲郡为领戎,后又改名为集郡。天凤二年(15年)越嶲部族首领任贵率兵杀太守,自立为谷王。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3)

东汉建武元年(25年),任贵降附蜀王公孙述。建武十一年(35年)任贵降汉。东汉越嶲郡辖邛都、遂久、灵关道、台登、青岭、三绛、会无、定笮、阑、苏示、大笮、笮秦、姑复、卑水14县。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4)

蜀汉初仍沿东汉旧制,章武元年(221年)境内部族首领高定元率军反蜀,杀太守焦璜,占领全境。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兵南征,收复越嶲郡,将越嶲郡所辖遂久、青岭、姑复三县割属云南郡,笮秦并入台登、大笮并入定笮,复设潜街县,新设安上、马湖二县。越嶲郡下辖邛都、台登、阑、灵关道、会无、定笮、三绛、卑水、潜街、安上、马湖12县。

延熙元年(238年)后,越嶲部族反,杀太守,后任太守迁驻安上县。延熙五年(242年)太守张嶷收复越嶲郡,复置县。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5)

西晋仍蜀汉旧制,泰始九年(273年)改灵道县为护龙县,越嶲郡辖邛都、会无、定管、台登、护龙、苏示7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宁州平乐郡太守董霸降成汉,其后晋侨置平乐郡、县于越嶲郡境内,安置平乐郡流民。平乐郡辖乐于、新定、新兴、三沮4县。

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成汉李骧、任回攻占越嶲郡。咸康四年(338年),成汉在越嶲郡增设晋兴县,越嶲郡下辖8县。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6)

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不休,大批流民进入越嶲郡境内。刘宋时期(420-479年),置平乐郡,改护龙县为新兴县,越嶲郡仍领8县,郡治邛都。南齐之时,遥置越嶲僚郡,无力管辖。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武陵王萧纪镇蜀,置嶲州。周武帝保定五年(565年),改嶲州置西宁州,后因战乱废治。周武帝天和五年(570年),大将军郑恪率军征越嶲,改西宁州置严州,宣化、邛部、亮善、白沙、平乐6郡,改定管县为定管镇。越嶲郡领越、邛都2县,宣化郡领可泉县,邛部郡领邛部县,亮善郡领苏祁县,白沙郡领台登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郡,推行州、县二级制。开皇六年(586年)改严州为西宁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嶲州。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7)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越嶲郡辖越嶲、邛都、可泉、台登、苏祁、邛部6县。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8)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越嶲郡为嶲州,辖越嶲、可泉、苏祁、邛部4县,州治越嶲县。析台登县置登州,辖台登、汉源、阳山3县,州治台登。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州增设昆明县。武德九年(626年)废登州,台登县还属嶲州。贞观二年(628年),割雅州阳山、汉源2县属嶲州。

贞观八年(634年)增置和集县。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右武侯大将军梁建方率兵征讨松外夷人,在其地设昌明县。共辖越嶲、邛部、苏祁、可泉、台登、昆明、和集、阳山、汉源、昌明10县。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置会川县。

武后大足元年(701年)阳山、汉源还属黎州,唐中宗神龙三年(707)阳山、汉源2县还属嶲州,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阳山、汉源归属黎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越嶲郡,改可泉县为西泸县。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吐蕃、南诏联兵攻陷越嶲郡。至德二年(757年)唐于邛州临溪镇置行嶲州,安置越嶲郡遗民。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十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遣兵与州部族联兵,在台登县北谷大败吐蕃军,收复台登县。贞元十三年(797年),韦皋发兵复嶲州。贞元十六年(800年)收复昆明。至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嶲州辖越嶲、西泸、苏祁、台登、邛部、昆明、会川7县。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至大和六年(832年),南诏连年入侵嶲州,大和六年五月,西川节度使李德裕移州治台登城。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9)

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年)五月,南诏攻陷嶲州。南诏在嶲州境内设一府、三郡、七州,即会川都督府,建昌郡、清宁郡、香城郡,建昌郡领建安、永宁二州,清宁郡领沙城、边府、黎溪、永昌、会理五州。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10)

大理国时期仍沿南诏旧制,改建昌郡为府,增置苏州,隶属建昌府。会川府仍置。香城郡废治,为如库部据地,隶善巨郡。大理国统治时期,境内诸部落日渐强盛,各部相继占城据地,各显雄长。重要城镇有笼麽、大隆、葛鲁、亦且龙、龙泥、归依、麻龙、龙纳、乌弄、笼瓮、夷笼11城。

元宪宗五年(1255年),建昌落兰部建蒂归降元朝任命大理段阿这宗镇守建昌;邛部川一带任命都王明亚为邛部六番招讨使镇守。

元宪宗九年(1259年),会川王氏率兵降元,元仍以王氏守会川。元世祖中统五年(1264年),设邛部川安抚招讨司。同年,落兰部建蒂率诸部反元,杀邛部川六番安抚招讨使都王明亚。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11)

至元十年(1273年)元军平定建昌叛乱。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子建昌没罗罗斯宣慰司,下辖建昌路、德平路、定昌路、会川路4总管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割建昌建乡城设宝安州,改夷笼城为泸州。至元十七年(1284年)在会川归依城设永昌州,改泥龙千户为武安州、改麻龙千户为麻龙州。同年改盐井千户为闰盐州,以亻鹿鹿部置普乐州。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邛部川安抚招讨司为邛部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降中州为县。至元二十二年升里州为军民总管府,八月,罢德平、定昌2路,设置德昌路军民总管府。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撤宝安州,并入建安州。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12)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合并普乐州、闰盐州为闰盐县。设柏兴府,领闰盐县、金县。

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撤柏兴府,并入德昌路,其后又复置柏兴府。到元末境内建置再无大的变化。罗罗斯宣慰司辖建昌、德昌、会川三路。建昌路领建安、永宁、泸州、里州、阔州、邛部州、隆州、姜州、苏州、礼州10州,中县、北社、泸沽3县;德昌路领德州、昌州、威龙、普济4州;柏兴府领闰盐、金县2县;会川路领武安、永昌、麻龙、黎溪、会理5州。

至元十三年(1276年)马湖部归降元,设马湖路总管,下辖雷波长官司治雷波境内。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红巾军明玉珍率军攻占建昌。

明洪武四年(1371年),罗罗斯宣慰使安配率部归顺明朝,授土指挥使,仍守建昌卫,管辖昌州、普济、威龙3州。同年置马湖府,设雷波长官司。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境内设建昌、德昌、会川、柏兴4府,并兼置卫。建昌府辖建安、永宁、里州、阔州、泸州、隆州、苏州、礼州、邛部州9州;并设建昌土卫。永宁州领碧舍、中县2县。洪武十七年(1384年)中县改属苏州,苏州领泸沽、中县2县,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苏州兼置卫。德昌府辖德州、昌州、威隆、普济4州。会川府辖永昌、武安、黎溪3州。柏兴府辖闰盐、金县2县。洪武十七年(1384年)撤金县,

二十四年(1391年)降柏兴府为州,将闰盐县并入柏兴州。洪武十五年境内原属会川路所辖姜州、会理州、麻龙州改属云南东川府。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昌卫指挥使月鲁贴木儿联合诸部叛乱,占据境内。十一月,凉国公兰率师平定叛乱,废府,设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越嶲卫军民指挥使司,苏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13)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设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改苏州卫为宁番卫。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增设建昌前卫。并设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于建昌,管理六卫政事。同年撤并州、县。

永乐元年(1403)邛部州改设长官司。永乐二年(1404年),昌州、普济、威龙3州改设长官司。

万历三年(1575年)撤建昌前卫并入建昌卫,并撤建昌土卫。至明末建置再无大的变化。四川行都指挥使司辖5卫、8所,4长官司。建昌卫领礼州后、礼州中、打冲河中前、德昌4千户所及昌州、威龙、普济3长官司。宁番卫领冕山桥千户所。越嶲卫领镇西后千户所、邛部长官司。盐井卫领打冲河中左千户所,马剌长官司。会川卫领米易千户所。

清顺治五年(1648年),农民军张献忠部将刘文秀率兵攻占建昌。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进兵建昌。同年改四川行都司为总镇府。康熙元年(1662年)改设建昌监理厅,主管五卫政事。

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昌为吴三桂军所占。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收复建昌诸卫。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14)

雍正六年(1728年),平凉山诸部落叛乱,裁撤建昌监理厅,设置宁远府,管辖3县、1州、1厅、土司11。建昌卫改置西昌县,宁番卫改置冕宁县,盐井卫改置盐源县,会川改置会理州,越嶲卫改置越嶲厅。土司为威龙长官司、昌州长官司、普济州长官司、河东长官司、阿都正长官司、阿都副长官司、沙骂宣抚司、马喇副长官司、瓜别安抚司、木里安抚司、邛部长官司。

清宣统二年(1910年),增置昭觉县、盐边厅。至清末,宁远府共辖4县、2厅、1州,属上川南道(辖雅州、嘉定、宁远三府,眉、邛两直隶州)。

1914年,上川南道改名建昌道(辖雅安、名山、荥经、芦山、清溪、西昌、冕宁、盐源、昭觉、天全、会理、盐边、越嶲厅、乐山、峨眉、洪雅、峨边厅、夹江、犍为、荣县、威远、眉山、丹棱、彭山、青神、邛崃、大邑、蒲江等厅县)。1928年,废道,以县直属于省。

1935年,设四川省第18行政督察区,治设西昌县。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15)

1939年,西康建省,四川省第18行政督察区改设为西康省第3行政督察区。领县9,设治局3:西昌、越西、冕宁、会理、盐源、盐边、宁南、德昌、昭觉、宁东设治局、普格设治局、泸宁设治局。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16)

1950年撤第三行政督察区,设西昌专区。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17)

1952年设地级凉山彝族自治区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18)

1955年,撤销西康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西昌专区等西康省属地划归四川省,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昭觉县。原属乐山专区的雷波、马边(驻民建镇)、峨边3县及原属西昌专区的越嶲县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辖昭觉、布拖、金阳、普格、喜德、普雄、美姑、雷波、马边、峨边、越嶲等11县。

1956年,由呷洛地区设置呷洛县(驻蒲倡麻);由益各脚地区设置洪溪县(驻益各脚);由咪姑、瓦岗地区和雷波、美姑、昭觉等3县各一部分地区合并设置瓦岗县(驻咪姑)。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4县。

1958年,呷洛县由蒲倡麻迁驻西西脚坝;瓦岗县迁驻雷池乡。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19)

1959年,越嶲县改名为越西县;呷洛县改名为甘洛县。撤销瓦岗、洪溪、布拖、普雄4县,将瓦岗县并入昭觉、雷波2县;洪溪县并入美姑县;布拖县并入普格县;普雄县并入越西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0县。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20)

1962年,恢复布拖县(驻布拖)。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1县。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21)

1978年,撤销西昌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迁驻西昌县,原西昌地区所属西昌、德昌、冕宁、会理、宁南(驻东风公社)、会东(驻前进公社)6县及盐源彝族自治县(驻盐井公社)、木里藏族自治县(驻博瓦公社)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彝族自治县改为盐源县。辖18县、1自治县。

1979年,由西昌县析置西昌市,属凉山彝族自治州领导。辖1市、16县(含一个自治县)。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22)

1986年,撤销西昌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西昌市。

2021年,撤销会理县,设立会理市。调整后,凉山州辖2个县级市,15个县。

凉山州属县市简况及沿革简介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23)

西昌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安宁河谷地区,幅员面积2655平方公里,素有小“春城”之称,冬暖夏凉、四季如春。西昌旅游资源丰富,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川滇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境内及周边有邛海-泸山、邛海国家湿地公园、螺髻山、泸沽湖、灵山寺、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知青博物馆、黄联土林等旅游景区。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24)

西昌古称邛都。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但秦时西昌为何郡何县,史籍失载。《禹贡》记载西昌属于梁州,为西南夷占据,汉初为邛都国地。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以邛都为越嶲郡,辖十五县,属益州,郡治邛都。后期沿革基本就是凉山州沿革了。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25)

会理市,古称会无、会川,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位于四川省最南端,地处攀西腹心地带,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县,曾先后为郡、府、路、卫、州的领地,2021年撤县设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文化、红色文化、石榴文化、川滇文化融合构成文脉相承的会理文化。会理资源富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和旅游资源,素有“攀西聚宝盆”的美誉。

会理历来是川滇两省交界的军事和经济重镇,是川滇两省商旅物资的集散地,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从市境南北贯通达100多千米,途经44个乡镇,会理老县城是这条古道的重要驿站,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26)

商周至战国之时,为西南夷邛都国地。西汉在境内建会无、三绛二县,隶属越嶲郡。晋移越嶲郡治会无县,刘宋之时,郡治移还邛都,其后会无县废治。

唐于会无县故治设会川县。至德元年(公元756年),会川为南诏蒙氏所据,置会川都督府,设会川都督, 辖清宁郡。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南诏归附唐朝。长庆三年(823年),南诏复叛唐,会理仍属南诏。后蜀明德四年(公元937年),属大理国,置会川府。

元隶于四川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置会川路。明改会川路设会川府,清改设会川卫军民守备,隶属建昌监理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复置会理州。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裁会川卫军民守备,置会理州,属四川宁远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会理州改县。其后见凉山州地图图示。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27)

德昌县,地处安宁河谷地带,横断山区康藏高原东缘,南与会理市、米易县毗连,西至雅砻江和盐源县相望,北接西昌市,东以螺髻山山脊与普格县分界,东南隅与宁南县接壤,幅员面积2284平方千米。德昌是“北达京畿,南通蒙昭”的南丝绸之路必经地。蕴含着丰厚的“凤凰文化”、“九宫十八庙”佛道教文化、傈僳族文化、红军红色文化,以及厚重的历史民俗文化,全国重点文物战国至西汉大石墓群被誉为“中国金字塔”,有省级保护文物钟鼓楼、字库塔,24处国家、省、州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和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28)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设置建昌、德平、定昌、会川四路,今德昌境内屈部改为昌州,隶定昌路。十三年(1276年)頳綖部改为德州,隶德平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罢德平、定昌二路,置德昌路,此为德昌名之始。

明初改德昌路为德昌府,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因月鲁贴木儿乱废建昌府,建昌卫指挥使司升置为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守御德昌千户所。永乐二年(1404年)七月置昌州、普济州、威龙州长官司,隶建昌卫。

清初袭明制,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军为民称建昌卫。雍正六年(1728年)裁卫改置宁远府,德昌所仍存,隶宁远府。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裁德昌所设巡检司,属西昌县。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裁西昌县并入宁远府。民国二年(1913年)去府复县,德昌为西昌县分县。其后见凉山州地图图示。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29)

会东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辖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南端,地处云贵高原西北边缘部分,属中亚热带西部湿润季风气候区,幅员3226平方公里。

会东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有金沙江峡谷、老君滩等风景点。 会东县地处川滇两省六区县交汇中心,川滇文化相融,成就了“川滇融会、博纳西东”的文化特色。境内有会东松露、会东松籽、会东黑山羊、会东燕麦酒等特色产品,特色美食彝汉交融;有奥索布迪彝族服饰、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金江鼓乐、会东挑花等原生态的民歌民舞。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30)

1952年7月1日,析会理县东部地区和云南省巧家县二区金沙江以西部分地区建立会东县,县政府驻鲹鱼坝(今鲹鱼河镇),隶属西康省西昌专员公署。

1955年10月,撤西康省并入四川省,会东县随之隶属四川省西昌专员公署。

1978年10月,撤西昌地区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便改属凉山州。

参见凉山州地图图示。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31)

宁南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州,位于凉山州东南部,东以金沙江为界,与云南省巧家县隔水相望,南与会东县毗邻,西与会理市接壤,西北角与德昌县相连,北与普格县、布拖县相连,总面积1670平方千米。

宁南建县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1日,因地处宁属(整理委员会)之南,故名为“宁南”,自古以来是出川入滇的重要通道。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气候宜人。境内有2家4A景区——宁南金钟山、凯地里拉。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32)

民国十九年(1930年),经“宁属整理委员会”转呈四川省民政厅上报民国政府行政院核准建立宁南县。民国二十年(1931年)元旦,上级政府派专员将县印送至宁南,举行了“建县庆祝大会”。建县后,按当时规定,宁南县应属省政府直管,但因地处边远,故仍由宁属整理委员会代管。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宁南县划归四川省十八督察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建西康省,宁南县划归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1950年3月23日,宁南解放后,归属西康省西昌专区。

1955年10月,撤销西康省,随西昌专区并入四川省。

1968年11月,专区改称地区,隶属关系不变。

1978年10月,宁南随西昌地区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

参见凉山州地图图示。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33)

普格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东南部,面积1918平方公里,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下辖3街道和31个乡,彝族人口占85.6%、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宣统二年,组建普格乡,属西昌县管辖。1952年12月始设普格县。

普格县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螺髻山、四川名泉温泉瀑布、中国第一彝寨螺髻山彝寨等风景名胜,有以彝族火把节为代表的魅力“阿都”文化,是彝族火把节的发祥地 ,享有彝族“火把节之乡”美誉。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34)

宣统二年,组建普格乡,属西昌县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普格设县佐一员。民国三年(1914年),把普格照阿都土司辖区划为西昌县的分县。

1950年2月,普格解放,设治局属西昌署辖,1952年普格由西昌专区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区,12月27日正式成立普格县人民政府。其后一直隶属凉山州并随凉山州于1955年并入四川省。

参见凉山州地图图示。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35)

布拖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凉山州东南部金沙江流域,总面积1685平方公里。布拖县属亚热带滇北气候区,气候受季风影响较大。

布拖又称吉拉补特,是彝语“补特”的音译,“补”指刺猬,“特”指松树。意思是“有刺猬和松树的地方”。是彝族阿都的聚居县,1952年设布拖县,1960年撤县并到普格县,1962年恢复建县。 布拖县是彝族火把节的发源地,素有“中国彝族火把文化之乡”、“ 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火把节的圣地”的美称。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36)

1952年12月,建立西康省凉山彝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布拖办事处,

1955年3月28日,成立县人民委员会,正式建立布拖县,县治特木里乡。同年10月1日,随西康省并入四川省。

1960年1月7日,撤销布拖县建制,并入普格县,县治特木里乡。

1963年1月1日,恢复布拖县建制,县治特木里乡。

参见凉山州地图图示。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37)

昭觉县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西距州府西昌100公里。东邻美姑、雷波县,南连金阳、布拖、普格县,西接西昌市、喜德县,北靠越西县。县境面积2702平方公里。主要有彝族、藏族等民族分布。昭觉是全国彝族人口大县,齐集什扎、所地、阿都、依诺四大方言。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38)

宣统二年(1910年),昭觉正式设县。

民国时期昭觉属四川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西康省。

1951年4月22日,成立昭觉县彝族自治区,属西康省西昌区专员公署。

1952年4月30日,国家同意西康省将西昌专区一部分地区划设为凉山彝族自治区;

1952年10月7日,成立凉山彝族自治区,正式划属。

1955年10月1日,撤销西康省,昭觉归属四川省。

参见凉山州地图图示。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39)

金阳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东、南两面隔金沙江与云南省昭通市永善、鲁甸、巧家三县相望,北与昭觉、雷波接壤,西与布拖以西溪河为界。金阳县总面积1587平方公里。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40)

1951年10月建昭觉县灯厂区人民联合政府。

1952年9月1日,析出灯厂区,置金阳县。

1952年10月,西康省凉山彝族自治区(州级)成立,属凉山彝族自治区。

1955年凉山彝族自治区改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属凉山彝族自治州,同年西康省撤销,金阳县随凉山州改属四川省。

参见凉山州地图图示。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41)

雷波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金沙江下游北岸,东南隔江与云南省永善县相望,北与宜宾、乐山地区相邻,西接美姑县,西南紧连昭觉县、金阳县,总面积2932平方千米。

雷波县旅游资源品种多,自然资源东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全国第三大高山深水湖泊马湖;南有百里画廊金沙江大峡谷,西有27万亩连片大草原、“梦幻谷”;北有大熊猫在世界上最南端的栖息地麻咪泽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原始森林。人文旅游资源有彝族文化、民歌文化、三国孟获文化。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42)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在雷马屏峨地区设置马湖路,下辖雷波、沐川六个长官司。明洪武四年(1371年),设马湖府雷波长官司。弘治八年(1495年),改为黄琅巡检司。清康熙初年(1662年),设雷波长官司。雍正八年(1730年),改土归流设雷波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升卫为厅(属叙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设雷波厅行政公署,黄螂为分厅,隶大汉四川军府。民国三年(1914年)改称雷波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隶乐山专员公署。

1950年5月解放,同年8月25日,雷波县人民政府成立,隶乐山专员公署。

1956年,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州。

1958年,划出瓦岗、莫红、卡哈洛三个区另成立瓦岗县。

1960年,撤销瓦岗县划归雷波县。

参见凉山州地图图示。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43)

美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大凉山黄茅埂西麓。县境东邻雷波县,西接越西县,南连昭觉县,北毗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北与甘洛县连界,东北同马边彝族自治县接壤。

境内有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龙风景区,龙头山等景点。美姑县名来源于这里有很多“美丽的姑娘”。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44)

1951年4月22日,成立昭觉彝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隶属西康省西昌地区专员行政公署。美姑大部分地区隶属昭觉县,部分地区分属雷波、马边县管辖。

1952年4月30日建置美姑县,县治所牛牛坝,隶属西康省西昌地区专员行政公署。是年8月,县治所改设甲谷。

1956年5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置洪溪县,县治所依果觉,隶属凉山彝族自治州。

1959年6月,洪溪县并入美姑县,县治所迁巴普,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参见凉山州地图图示。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45)

甘洛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界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西接雅安市石棉县、越西县。南临美姑县、越西县,北望雅安市汉源县,总面积2156平方千米,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46)

民国2年(1913年),废越西厅,置越西县,属四川省建昌道。

1956年1月,设立甘洛办事处,12月,析越西县纳田坝区置呷洛县。

1959年,更名为甘洛县。

参见凉山州地图图示。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47)

越西县古称越嶲,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北部,东邻美姑县,南接昭觉县、喜德县,西界冕宁,北连甘洛县、石棉县。面积2256.47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48)

越西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因越过嶲水设郡县而得名。

远在四千年前大禹治水之时,越嶲即是九州之一梁州的地域。

先秦时期,属“西南夷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越嶲郡,今越西县时为越嶲郡邻之“阑县”。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置邛部县至隋唐。

宋为邛部川,元为邛部州。

明洪武25年(1392年)设越嶲卫,清为越嶲厅。

民国二年(1913年)改越嶲县。

1950年解放,

1959年撤销普雄县并入越嶲后更名为越西县。

更多详细越西县历史沿革参见文章开始部分凉山州沿革。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49)

喜德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北与越西交界,东及东南部与昭觉接壤,西及西南部与冕宁县、西昌市毗邻,幅员2200.4平方公里。喜德县境内旅游资源有小相岭绝壁奇松、高山古冰川景观、南方丝绸之路古驿道遗址、沐浴阳光温泉和东西河飞播林区。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50)

1952年西康省人民政府报经批准成立喜德县,"西昌县红毛妈姑彝族自治区;冕宁县第四区(靖远区),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区喜德县管理"。

1955年凉山彝族自治区改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属凉山彝族自治州,同年西康省撤销,喜德县随凉山州改属四川省。

参见凉山州地图图示。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51)

冕宁县,地处四川省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依小相岭与越西、喜德两县毗邻,南与西昌、盐源两县(市)接壤,西隔雅砻江、牦牛山北段山脊与木里、九龙两县交界,北至菩萨岗与石棉县相连。总面积4420平方千米。

冕宁地处攀西大裂谷地带,安宁河和楠桠河发源于境内,雅砻江从西南蜿蜒而过,被誉为安宁河畔米粮仓,是“国家粮食生产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种30多种,其中稀土储量位居全国第二。冕宁是革命老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冕宁,建立了红军入川后的第一个革命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第一支革命武装——抗捐军,在这里朱德总司令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提出了“长征”概念,也是在这里刘伯承与小叶丹“彝海结盟”。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52)

清雍正六年(1728年),裁建昌通判改置宁远府,裁宁番卫改置冕宁县。

民国元年(1912年)属宁远府。民国二年(1913年)四川恢复道制,废府,冕宁县属于建昌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裁道,冕宁县直属四川省政府,民国十九年改行新县制。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六月,宁远置十八行政督察区,领八县,冕宁县属之。民国二十八年(1935年)一月一日成立西康省,冕宁县属西康省第3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红军长征过冕宁,23日在县城东街文庙大成殿,召开群众大会成立冕宁县革命委员会,陈野苹任主席,李井泉任副主席,为冕宁县最早的革命政权。

1950年3月28日解放,4月10日成立冕宁县人民政府,县名仍为冕宁县,治所驻今城厢(原城关)镇,仍属西康省。

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销,冕宁县随西昌专区改隶四川省。

1978年撤销西昌专区建置,冕宁县改隶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属。

参见凉山州地图图示。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53)

盐源县位于四川省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全县东西长约133.6公里,南北宽约129.4公里,总面积8398.6平方公里。

大理时期,为部落如库部所据,隶属善巨郡。

元至元十四年,如库部内附,立盐井管民千户,至元十年增设金州。至元二十七年,立柏兴府,合并普乐、闰盐为州。改金州为金县,并隶柏兴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柏兴府改隶云南布政使司。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降柏兴府为柏兴州。洪武二十六年(1392年)废柏兴州,改置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领辖打冲河中左千户所、马剌长官司。

清初仍置盐井卫。清雍正六年(1728年)盐井卫改置盐源县,并将盐源原辖阿所拉地划设盐边厅,隶属宁远府。盐源县瓜别设别安抚司。

民国元年(1912年),仍设盐源县,并将盐中(西昌市佑君镇)划属盐源县管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盐源县隶属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7年)隶属宁属屯垦委员会。

1950年盐源隶属西昌专区。

1952年盐源县城由卫城迁治盐井。

1964年改为盐源彝族自治县。

1978年随西昌地区并入凉山州,复名盐源县。

参见凉山州地图图示。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54)

木里藏族自治县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东跨雅砻江,西抵贡嘎山,南临金沙江,北靠甘孜州,幅员面积1.3万平方公里。全县平均海拔3100米,相对高差4488米。木里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包括彝、汉、蒙古、纳西等21个民族的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

木里有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是我国仅存不多的成片原始林区;木里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习俗,具有很高的旅游品位,开发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的潜力很大;木里自古就有“黄金王国”的美誉,已探明一定储量的铁矿、铜矿和黄金矿,现已着手开发储量22吨的梭罗沟金矿,矿产资源优势已逐步显现,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以前凉山自治州在哪(图文并说凉山州历史沿革)(55)

新中国建立后,木里仍属盐源县。

1952年7月10日,建立木里藏族自治区(县级)筹备委员会。

1953年2月19日,正式成立木里藏族自治区(县级)。

1955年5月,改为木里藏族自治县。

1955年年12月13日,撤销西康省,木里归属四川省西昌专区管辖。

1978年10月,撤销西昌地区建置,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 木里县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管辖。

参见凉山州地图图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