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在我国战国时期,寓言如火山爆发。一下涌现出了庄子、孟子、韩非这样大家。以后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波涛滚滚来。

想往日,学前教育学院周一到周五每早举行升国旗,然后安排国旗下的讲话。不过不是领导老师训话,而是由各班轮流推举三个学生,讲三则寓言。学生们随意站在旗杆前,伸长脖子,静静听着。

解散后,三五成群,嬉嬉笑笑,争辩其中道理。

我很好奇,散步路过,总要听听那些寓言。

一学期过后,学生个个口齿伶俐,说话风趣。学风、校风,个性都有了较大变化。

于是我清点听到的寓言,发现好多是我国特产成语呢。现在公布一些,与大家共享。

1 邯郸学步

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因为赵国都城邯郸人,擅长行走,不仅步子轻快,而且姿势也非常优美。谁知最后,他不仅没学到赵国人走路样子,而且把原来走路步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了。 (庄子)

寓言老鹰(寓言大餐)(1)

2 楚人学齐语

宋国有位大夫戴不胜,很想国君多理朝政,但不知怎么劝说。有次孟子到宋国,戴不胜向他请教。孟子给他讲了个故事。说有一位楚国大夫,希望他儿子能说齐国话。他问,是让鲁国人来教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戴不胜说,当然让齐国人教。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说齐国话,也不可能。要是带他到齐国大街小巷去住几年,那自然会说齐语了。那时即使天天拿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不可能。 (孟子)

3 专心致志

从前,有个名叫弈秋的人,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高手。有两个学生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而另一个,老师教他下棋时,心里却在想:现在天空中大概正有鸿雁飞过,我正好拉满弓把它射下来。

结果,虽然这两个学生在一起学习,又是同一名师传授。然而,一个成了技艺最高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什么本事。难道是他们的智力不一样吗? (孟子)

4 楚人学舟

楚国有一个学驾船的人。开始学习时,船是掉头还是转弯,是快还是慢,全听师傅的。因此,到江中岛屿之间小河小试身手,没有不如人意的。于是他自以为完全掌握驾船技术。便立即谢别师傅。竞直驾着船在宽阔大河面上快速前进。突然遇到危险,他四处张望,吓昏了头。桨掉入江中,舵也失去了操控。现在造成的危险,不就是前面侥幸所造成的吗?

(明·刘元卿)

5 郑人买屨(ju,鞋)

原文:郑人有欲买屨者,先自度(duo,量)其足,而置之(尺码)其坐。至之(到)市,而忘操之。已的屨,乃曰:“吾忘持度(du,尺码)。”反(同返)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i,最终)不得屨。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ing)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

译文:郑国有人想买一双新鞋。首先在家量好自己脚的尺码,将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到了街上,却忘了带尺码。选好鞋。就对老板说:“我忘记带尺码了。”于是回去取尺码。等到回来,店铺已经关门了。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对他:“怎么不用脚试一试呢?”他说:“我宁肯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脚。”

寓言老鹰(寓言大餐)(2)

6 揠(ya,拔)苗助长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禾苗长得太慢,心里非常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可把人累坏了。我让禾苗长高了许多!

他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禾苗都枯萎了。

( 孟子)

7 龟兔赛跑

兔子嘲笑乌龟爬得慢。乌龟自信说,总有一天会赢的。兔子说,那我们现在就比比看。比赛开始了。兔往后看,乌龟被它甩掉多远了。大笑。心想,那就睡会吧。等醒了,一下不就追过了么?于是舒舒服服地躺下了。这时候,乌龟一个劲儿不停往前爬。等兔子醒来时,乌龟已经到终点了。兔子傻眼了。 (伊索寓言)

8 望洋兴叹

秋季汛期来临,千百河川流入黄河。洪水之大,淹没沙洲,隔河岸望去,分辨不出对岸牛马。河伯沾沾自喜。以为全世界的水都聚集到自己身上了。于是得意洋洋顺流东行,直至北海。河伯向东远眺,只见水天一色,茫茫望不到边际。这时才抬起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原来自己不过沧海一粟。

(庄子)

9鲁人徙越

鲁国有对夫妻,丈夫擅长用葛麻打草鞋,妻子会织白绸。平日兢兢业业,家境还算丰裕。他们听说越国是个鱼米之乡,很富裕。便想到那里去闯荡一番。邻居知道后,劝他们不要去。说你们到那里去肯定会陷入贫穷。他们迷惑不解,问那是为什么?邻居说,草鞋是卖给人穿的吧,可是越地多是水乡泽地,那里人从小就是习惯打赤脚走路;白绸大多是用来做帽子的吧,可是越国经常下雨,所以越人喜欢披头散发,不戴帽子。你们虽然各有一技之长,但是却到了无用武之地。想不贫穷,可能吗? (韩非子)

10屠龙之技

朱泙漫喜好剑术,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擅长屠龙之术。便千里迢迢赶去拜他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独步的剑法学到手。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最后达到了炉火纯青地步。便辞别师傅,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恶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凭所谓一身绝技,最终也没用武之地。 (庄子)

11 丑者贵,美者賎

阳子带着学生准备到宋国去,中途住旅店。旅店主人有两个妻子。一个漂亮,一个丑陋。旅店主人却喜欢丑陋的,而轻视漂亮的。阳子问其原因。旅店主人回答道,那个漂亮自以为美而傲慢,所以我不认为她美;而那个自以为丑陋而恭顺,所以我认为她美。阳子对他学生说,弟子们记住,品德高尚而不自以为聪明的人,到哪里去不会受到尊重呢?

(庄子)

12 齐人攫金

从前,齐国有一个渴望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戴整齐,来到市场上,走进一家卖金子的店铺,抓起(攫jue,用手抓取)一块金子就跑。官员捉住了他,责问他,这么多人都在那儿,你为什么还敢偷?他说,我拿金子时,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 (《吕氏春秋》)

寓言老鹰(寓言大餐)(3)

13 庄子垂钓

庄子在濮(pu)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臣专请他做官。说希望能用全国政务来劳烦您。

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死时已经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社庙竹匣中,珍藏在宗庙堂上。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留骨骸显示尊贵呢,还是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两位大臣说,当然,宁愿活着在烂泥里爬行。

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它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庄子)

14 赵简子爱士

赵简子养了两匹白骡,十分喜欢。阳城胥渠在广门任小官。夜里有人扣门求见,说广君的家臣胥渠得了病。医生告诉他,得到白骡的肝脏吃,就可以治好,否则,就一定要死去。门人进去通报。董安于正在身边侍候。听到后气愤地说:“嘿——,胥梁一个小官,竞想夺我们主公的爱!您让我这就去杀了他吧。”简子说:“不行。杀人以活牲畜,这不是太不仁义了吗?杀牲畜以活人,不是非常仁义吗?”于是召来厨师杀死白骡,取出肝脏拿去送给阳城胥渠。过了没有多久,赵简子发兵攻打狄人,战场非常焦灼。这时,胥渠带来许多人,前来助战,勇猛冲前,帮助赵简子战胜了强敌。

(吕氏春秋·爱士)

15 鲁王养鸟

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郊外,鲁国国王从没见过,以为是神鸟,赶忙吩咐大臣用大车恭迎它。并在宗庙里亲自给它敬酒,演奏宫殿最美妙的《九韶》乐曲给它听,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肉作为它的食物。海鸟却眼睛发花,心情悲伤。十分害怕。不敢啄一点肉,不敢喝一口酒。三天后就死去了。

第二天早朝,大臣们在朝上,议论纷纷。有的说,大王真是仁至义尽,费尽了心;有的愤愤说,这鸟真下贱,不受抬举。大家听后,都哈哈大笑。 (庄子)

16 南辕北辙

在魏国大路上,见到一辆车向北飞驰。路人看车这么慌,问哪里去?车上主人高声说,到楚国去。路人疑惑说,您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那人满不在乎说,没关系,我的马精良。路人担心说,可走错了方向啊。那人不以为然,说那又有什么,我路费带的多。路人更急,说,可路费越多,离楚国越远啊。那人还不醒悟,得意说,我的车夫善于驾车。这样,路人眼睁睁看着车离楚国越离越远了。

(战国策)

17 讳疾忌医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侯。他在旁边站了一会,对桓侯说:“您有病,此刻还在皮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侯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治没有病的人,来炫耀自己本领。”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看桓侯。说他的病已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侯没理睬他。扁鹊走了后,桓侯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侯仍旧不理睬。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望了一眼,转身就走。桓侯觉得很怪。于是派人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肌肉、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服药,都还能医治好。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此刻桓侯的病,已经深入到骨髓,我也无法医治了。”

不久以后,桓侯浑身疼痛。赶快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侯不久就死了。

(韩非子)

18 三人成虎

魏国被赵国打败了,因此大臣庞恭要陪太子到赵国首都邯郸去当人质。

临走时,庞恭对魏王说,要是有人跑来报告,说在大街上跑来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信吗?魏王摇了摇头,说那我怎么信呢?大街上哪里会来老虎呢?

要是之后有第二个跑来报告,说在大街上发现老虎呢?您信不信?魏王迟疑了一下,仍然摇头,说不信。

庞恭再问,如果立刻有三个跑来报告说,大街上有老虎,您还不相信吗?魏王点了点头,说我相信了。三个人都这么说,想必不会是假的。

庞恭起身说,谁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但是三人都这么说,那就信了。那么魏国离邯郸比这里离大街要远得多,那时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何止三人?还要敬请大王明断。

不出所料,庞恭离开后,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造谣,说庞恭坏话。以致庞恭回国后,魏王再也不召见他了。

(韩非子)

寓言老鹰(寓言大餐)(4)

19 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露出地上的树根或树桩)。兔走(跑)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ei,农具)而守兔。冀复的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人笑。 (韩非子·《五蠹》)

20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原文: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吟,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jue,抓)而食之。方欲食蝉。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后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锯株(树桩)也。此者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韩婴·《韩诗外传》)

21 虎王和小兔

森林住着一只大老虎,占山为王,十分凶猛,吃了一方不少动物,动物们都很怕它。后来虎王老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动了。于是召集森林里动物,摆着架子说:“我已老了。但我的爪子和牙齿依旧锋利,谁要不听我的话,我叫它不得好死。我以后每天要吃掉你们中间一个,你们要老老实实排好队,送上门来。”

大家听了,虽然不情愿,但畏于虎王昔日威风,也只好无奈点头。以后每天,虎王都能吃它们中间一个。森林里一片哭声。因为每天,它们都要失去一个伙伴。

小兔看到这悲惨场景,于心不忍。便想救它们。可当它把这一想法说出来时。大家苦笑了。说明天就轮到你了,你还是准备自己吧。

可第二天,小兔没去。第三天战战兢兢送去。虎王大怒,斥责小兔怎么才来,害得我饿了一整天。小兔从容回答道,我正要来,在路上却碰到另一只老虎。它要吃我,我忙说,不行,我这是给虎王送去的。要是虎王知道了,你可要吃不了兜着走。它可是这里虎王呢。甚么?老虎震怒,它是甚么东西!我才是虎王!明天你叫他来比试比试。所以我今天赶来报告。

虎王一听,火冒三丈,愤怒说,什么?谁敢到我领地撒野。把我带去,看我怎么收拾它。小兔把虎王带到井边,指着水井说,它正在里面等您呢。虎王往里一看,果然一只老虎龇牙怒目瞪着它,虎王气急,猛地扑下去,一下掉进井里淹死了。 (自编)

还有许多。

其实,所谓寓言,无非就是说故事,讲道理。韩非还专门准备了个故事库,以备将来讲道理用。故事生动有趣,其实为了阐明哲理。这才是作者用意。也是我们要领悟的。

那么,上述寓言讲了那些哲理呢,能说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