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1)

▲杨修大师私家盆景园——“万相艺树”一瞥。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2)

杨修先生,1972年出生于台湾彰化,自幼喜爱盆景艺术,早期创作的作品以榕树、真柏、象牙树、毛朴为主,多次斩获台湾作风展、华风展、亚太盆景赏石大会、国际盆景大会大奖 ,多次应邀在海内外专业盆景展会担任评审,并作演讲与现场示范表演 ,曾任 中华盆栽作家协会会长。2008年,被国际盆景协会(BCI)授予“ 国际盆景大师 ”荣誉称号。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3)

▲杨修作品(榕树,树高87cm)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4)

▲杨修作品(榕树,树高88cm)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5)

▲杨修作品(榕树,树高90cm)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6)

▲杨修作品(榕树,树高69cm)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7)

▲杨修作品(榕树)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8)

▲杨修作品(毛朴,树高85cm)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9)

▲杨修作品(毛朴,树高85cm)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10)

▲杨修作品(毛朴)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11)

▲杨修作品(象牙树)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12)

▲杨修作品(象牙树,树高99cm)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13)

▲杨修作品(真柏,树高94cm)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14)

▲杨修作品(真柏,树高54cm)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15)

▲杨修作品(真柏)

这些早期作品较为规整。随着创作的深入,杨大师深深地感受到盆景不只是自然的模仿,而是和其他艺术一样,是能反映时势,传达艺术家内心想法与感受的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16)

▲10月27日,杨修大师与到访的“盆景世界丨2018台湾庭园与盆景文化之旅”成员交流创作心得。

进而,他回到阔别已久的高校,回炉深造。其所写硕士论文《盆栽塑造创作方式之研究并以正榕为例》,是全世界硕博士论文中,首次深入研究探讨盆景创作方式的。他的盆景作品,强调树种特色,融入现代艺术的内涵与时代精神。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17)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18)

▲杨修作品(榕树)

主题:来抓树精灵

【作者自叙】“当代艺术 ”与“ 盆栽 ”两端的第一次对话。

树精灵隐喻大自然的万物,垃圾桶投射光线抓取树精灵,隐喻人类的对于自然资源的掠夺,更衍生出垃圾危机。随着时间流逝,榕树缓缓枯萎,隐喻自然资源的逐渐枯竭。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19)

▲杨修作品(榕树)

主题:人的关系

【作者自叙】透过榕树的气根与树枝把(因缘)具象化,平行与交叉的树枝与气根,分别代表人们关系是平行线或是有交集,错综复杂的气根与树枝构成一颗榕树,隐喻人的关系网络复杂变化,但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矩形的不锈钢,象征机械、冷漠的现在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在这种社会中互动。透过镜面不锈钢的反射,作品和观赏者与环境融为一体,不同的角度与时空有着不同变化,体现禅宗“无念为宗 ”、“ 无相为体 ”、“ 无住为本 ”)的内涵。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20)

▲杨修大师阐述作品的创作意图。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21)

▲杨修作品(象牙树)

主题:地震之后

【作者自叙】这件象牙树盆景的树身树干上下起伏,伤口形成层隆起成内卷、或凹陷、或愈合结成瘤,隐喻地震后的满目疮痍。为了呈现地震后,幸存的人们冲破了这道生命的难关,迈向新的生命,所以这作品的的第一出枝向下之后在上升起,侧枝并且用逆转枝来呈现生命的转折。这作品的第一出枝也作成为背景枝,隐喻这些冲破了生命关卡的人们,是灾后复健最关键的力量。

这作品顶的部分,树干向上延伸,侧枝逆转而下,隐喻地震造成的灾害,不论是多富有或幸福的人,这些都可能瞬间消失,呈现“人生无常 ”的现象。

这作品的右侧第一出枝为啃干枝,树枝延伸之后再互相交叉成交叉枝。隐喻人们虽然会在灾难发生的瞬间会陷入如割喉般的悲痛,但很快就会恢复冷静并发挥合作和互助的本性。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22)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23)

▲杨修作品(象牙树)

主题:战争

【作者自叙】黑色的舍利与树身隐喻战争大火后的断垣残壁,树的枝干生长节奏起伏多变最后转向左边,树叶由初生红色转为绿色,隐喻战火之后生命找到生存的方向与生命的韧性。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24)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25)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26)

▲杨修作品(黄槿)

主题:救赎之树

【作者自叙】不锈钢盆器暗喻现实的束缚,十字架象征救赎。黄槿垂悬而下,枝条变化多端而险象环生,风雨侵袭而盘根虬结,心形叶片在阳光与空间的挣扎下而绽放,由红转绿。作品隐喻自然在人类破坏下危机四伏,物种的栖息地损坏崩落,而大地之母正为人类救赎。红色心形叶子象征爱人,转变后的绿色心形叶子象征万物一体的观念。欣赏者观看作品时反射在不锈钢十字架上的身影,正试着提问:在自然环境保育上,你扮演什么角色?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27)

▲杨修大师阐述“救赎之树”的创作意图。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28)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29)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30)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31)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32)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33)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34)

创新是盆景艺术发展的动力,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杨修大师用他的行动向我们阐释了“生命不息,创新不止”。期待大师的更多新作早日问世!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35)

走进彰化万相艺树(走进彰化万相艺树)(36)

▲左起:庄龙辉、黄玉聪、陈秀蝉、王平、吴玉琼、倪灿峰、周建华、周伟松、姜培光、许文认、倪炳贵、杨修、于立会、李建波、黄明山、姜培兴、郭梅华、刘少红、傅虹。徐创意/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