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艸部》: “艾,冰台也。从艸,乂声。”

译文:“艾,冰台草。从艸,乂声。

《说文》艸部,形声字,今为艹部。

说文解字辟谷(说文解字艾好友之间为何冰炭不相容)(1)

“艾”是形声字。乂,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剪切。艾,篆文(艸,植物,借代中草药) (乂,剪,收割),表示采集、收割中草药。如《谷梁傳·庄公二十八年》中:“一年不艾,而百姓饥。”又如“艾命”,有舍生捐躯之意。

“艾”本义为艾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叶子老了以后制成绒,可以供针灸用。但是《博物志》解释“冰台”却有另一种说法:“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干艾于后,承其景则得火,故曰冰台。”

“艾”也引申为美好、美丽的人。如“少艾”,指年轻漂亮的人。

秋天时艾叶上有层白霜,故“艾”引申为灰白色,如汪中《自序》:“余玄发未艾,紧性难驯。”老人的头发是灰白色的,故又泛指年老的人,如“艾老”,指五十岁以上的老人。

用作动词,表示停止、尽。如“方兴未艾”。

“方兴未艾”意思是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出自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

淳熙十五年陈亮上书,建议由太子监军,驻节建康,以示锐意恢复,就是《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

陈亮,原名陈汝能,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为龙川先生。今浙江永康人,“才气超迈,喜谈兵事”,南宋思想家、文学家。

说文解字辟谷(说文解字艾好友之间为何冰炭不相容)(2)

淳熙十五年陈亮的上书,已经是第三次了。

乾道五年,上《中兴五论》。

淳熙五年,陈亮连续三次上书,慷慨激昂地批判了自秦桧以来朝廷苟安东南一隅的国策和儒生、学士拱手端坐空言性命的不良风气,感动了孝宗,孝宗想要陈亮为国效力,但被陈亮拒绝。

由于奏疏直言不讳,遭到了当政者的忌恨。回乡之后,就有人向刑部控告了他,以“言涉犯上”之罪,逮捕了他,并施以酷刑,“笞亮无完肤”。后来孝宗得知,下诏免死。

陈亮回乡后,又发生了家僮杀人的事,被仇家控告为陈亮所指使,陈亮之父被囚于州狱,本人被下大理狱。这次蒙难,因宰相王淮和好友辛弃疾等人的营救,又得免死。

陈亮与辛弃疾是很好的朋友,陈亮最初听闻辛弃疾之名时,前往拜访。将要到他家门口时,碰到一座小桥,陈亮三次试图策马跃过,但马却三次退却。陈亮大怒,挥剑斩下马的首级,把马推倒在地,徒步进门。辛弃疾倚楼相望,大感惊异。派人询问详情,而陈亮已经到了门外,于是结为好友。

第二次免死后的三年中,同朱熹展开了多次“王霸义利之辨”的交锋。陈亮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指摘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陈亮与朱熹也是很好的朋友,但是论学则冰炭不相容。

绍熙四年,陈亮五十一岁时,参加礼部的进士考试,其策论深得光宗赏识,御批第一,自此得中状元。及第后,陈亮被授职签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但因长期“忧患困折,精泽内耗,形体外高”,最终于绍熙五年溘然长逝,享年五十二岁,宋理宗时,追谥“文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