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网络

裴姓出何名人(河东裴氏名门巨族)(1)

河东裴氏,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河东郡为郡望的裴姓士族,属关中郡姓发轫于东汉,裴氏家族是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独一无二、盛名久著的一个望世家族,唐朝有宰相17人。河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嬴秦始祖非子。非子之支孙封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六世孙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裴姓出何名人(河东裴氏名门巨族)(2)

族源裴陵之后

唐林宝《元和姓纂》:裴,嬴姓,伯益之后。

秦非子支孙封(原字为上非下邑)乡侯,因氏焉。

今闻喜城是也。六代孙陵,周僖王封解君,乃去字下面的“邑”,改为“衣”,成为“裴”字。

宋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裴氏出自风姓,颛顼裔孙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大费,大费生皋陶,皋陶生伯益,赐姓嬴氏,生大廉,大廉五世孙曰仲衍,仲衍四世孙曰轩,轩生潏,潏生飞廉,飞廉生恶来,恶来生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周孝王使养马汧渭之间,以马蕃息,封之于秦,为附庸,使续赢氏,号曰秦嬴。

非子之支孙封(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今闻喜城是也。

六世孙陵,当周僖王之时,封为解君,乃去邑从衣,为裴。裴,衣长貌。

裴姓出何名人(河东裴氏名门巨族)(3)

裴针之后

秦公子针,又名伯车、后子,秦穆公之玄孙、秦桓公之子、秦景公之弟,《史记·秦本纪》称他为“后子针”,秦景公三十六年(公元前541年),后子针出奔晋国。

《春秋经》在这一年书曰:“夏,秦伯之弟针出奔晋。”后子针在晋国前后6年。

晋平公将他安置在同川之裴中,赐给他100顷甲地,并因邑命氏,被称为裴公。公元前536年秦景公死后,后子针回到秦国。其后裔则留在裴邑,以裴为氏。

裴姓出何名人(河东裴氏名门巨族)(4)

裴姓出何名人(河东裴氏名门巨族)(5)

魏晋高门

裴陵裔孙裴盖,汉水衡都尉、侍中。九世孙敦煌太守裴遵,自云中从汉光武帝平定陇、蜀,徙居河东郡安邑。

汉安帝、汉顺帝之际迁徙到闻喜,曾孙裴晔,并州刺史、度辽将军。

子裴茂,字巨光,汉灵帝时历郡守、尚书,率诸将军讨李傕有功,封阳吉平侯。子四:裴潜、裴徽、裴辑、裴绾。

魏晋之世,河东裴氏与琅琊王氏同盛于一时,人称“八裴八王”,即裴徽比王祥,裴楷比王衍,裴康比王绥,裴绰比王澄,裴瓒比王敦,裴遐比王导,裴比王戎,裴邈比王玄。

西晋时傅畅的《裴氏家记》是今天所知最早的家谱。

南朝裴松之撰《裴氏家传》4卷,裴子野撰《续裴氏家传》2卷。

北朝裴良撰《宗制》10卷,《裴良墓志》对此有记载,他的儿子裴子通、裴子休,在隋朝有诏表闾为“义门裴氏”。

裴姓出何名人(河东裴氏名门巨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