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蔡绝粮,是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过程中,处境最危险的一次,几乎性命不保。这个时候孔子已经63岁了!面对如此困境,我们看到的是孔子并没有因被困断粮而有丝毫烦恼,反而更加精神抖擞地讲学,弦歌不衰。并且,孔子还利用这次逆境,对弟子们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使人大受启发。

子路直心直性,内心对如此困境很不理解,因此怀疑老师是否不够仁爱而失去信任呢?还是智慧不够而感召到困窘?为什么夫子积德行义如此之久,还会遭受困厄?

孔子一生最后的黑点(方显孔子真圣人)(1)

孔子于是告诉他「一个人能否遇到良好机缘,这是时机的问题;一个人贤与不肖,则是他的才能问题」。并且告诉他「芝兰生于深林,不因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尽力而为是人的本分,生死富贵是命运的安排。故君子即便身处下位,也忧患家国天下的大事;居于穷困之所,也能有深远的谋虑。如此才会有长久光明的前途。

子贡虽然能认识到夫子之道至大至深,但却认为既然此道为世人所不容,是否可以降低道德标准,来暂时寻求一个容身之所。夫子慨叹地告诉他,人生在世最可宝贵的乃是修养道德,至德的大道是不可以降低标准的啊,怎么可以为一时穷困而苟且偷生呢?并希望子贡志向更加坚定,思虑更加深远。

孔子一生最后的黑点(方显孔子真圣人)(2)

颜回,则是孔老夫子最得意的门生,对老师所奉行的大道了解通透。当孔子以同样的问题来问他的时候,他和老师一样,不被眼前的困境所障碍,也明了大道不为世容的缘由,于是说:「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他坚守正道之心,与夫子并无二致。

看到学生如此体解大道,孔老夫子不禁非常开怀,感慨道:「使尔多才,吾为尔宰。」

由此可见,明白道理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可若我们处于如此穷困绝境之中,又会如何面对呢?

孔子一生最后的黑点(方显孔子真圣人)(3)

一般人难免会生出不悦的心,甚至怀疑起圣贤人,怀疑起自己来。是不是真正在力行大道呢?怎么做了好事还会受挫折?怎么对人好,人家反而伤害自己?又或者,责怪他人不理解自己的努力、奋斗和苦心,甚至发展为自暴自弃,放弃修学;另一方面,也可能有人会改弦易辙,屈从现实,于是降低道德标准,如此,不知不觉就随波逐流。

我们综观孔老夫子一生,可以发现的是孔子时时处处都身处「在厄」,幼年丧父,少年丧母;道德学问高深至极,仕途却终生不顺;周游列国,不被重用……种种情形,如果换作一般人,哪能经受得如此多的障碍和打击?但是孔子却一直坚持下来了,明知不可为,却仍然尽力而为之,最终的结果是使得这大道流传至今,利益千秋万代的子孙。

孔子一生最后的黑点(方显孔子真圣人)(4)

读他人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看完孔子的故事之后,自己作何感想呢?你是身处逆境的学习吗?如果是的话你有一直坚持下来吗?如果不是的话,你有珍惜这么好的机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吗?

坚持,有人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你什么都不需要想,只需要重复做那一件事就可以了;但是同样有人说,坚持,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当你想坚持下去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你想不到的情况来阻碍你继续坚持下去,这些绊脚石会慢慢消磨你的意志,让你无法坚持下去。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无视那些阻碍吗?

不,因为你根本无视不了!小怪觉得我们要做的事只有一件,主动干预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顺境中安心学习,稳中求进。在逆境中就更要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进取心不要灰心丧气,沉心静气,自我砥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