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6月的一次同学聚会中,我看到李琴肖同学写的这本日志。读后倍感真切,情真理正,记叙生动,论述深刻,确有滋味。不但从中可以珍视琴肖同学心灵的脉动,而且还可以看到她那为人处事的风范和高德,更可以看到老同学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到“当斑驳花,笑看夕阳”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虽然,她一再声称写此文的目的是“将自己平凡的一生,给儿、女、孙们有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交待,愿以此为鉴,希望子孙能比我做得更好。”但我细读全文以后,深感其意义远非仅此一途,实乃长辈、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特别是80后一代处理家事、国事的范本,是告慰天下父母、为人子孙的处世精论。所以,我愿为其而辑,为友而荐,为是而序。

琴肖同学的这本回忆性日志,始于2011年6月6日,止于今年的9月7日,正好一年零三个月,共写了58篇文章,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由于大部分是追忆性的记叙,其中不乏有不少的人生感悟、哲理,写得也很真切生动,所以我将其称为:忆故心语。忆:回忆、追忆;故:故事、故人、故友;心语:发自内心的言语。为了便于系统地阅读,我将其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目录,改为按内容类别排列,大致分为七个部分。详情见目录。

听雨悟人生经典句子(读夕阳心声品人生哲理)(1)

《夕阳心声》很值得一读,更值得细读。因为只有细读,才能品出其中的真味,才能体会到琴肖同学对真、善、美的歌颂,对情、理、法的执着。

对父亲在为他人治病的归途中意外去世,她深感痛惜,连用三个“无奈”表达了女儿的惋惜和怀念之情:“爸无奈地丢下了自己宏伟的蓝图,无奈地丢下了心底里装着的无数患者,极度无奈地离开了我们?尽管离开我们已经35个年头了,但他工作的激情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直都在激励和鞭策着我,他的音容笑貌和高大魁梧、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

对母亲美德的赞扬,留下了让人心酸的记叙:“尽管当时的生活如此艰难,可她一生竟然养育过四个不是自己的儿、女、孙……。她这种善良、质朴、无私奉献的精神可歌可泣,是我们兄妹及子孙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对三位兄长的描叙,述有特点,论有侧重。对大哥的评价感人至深:“人常说,大哥比父,大嫂比母。大哥对家的贡献最大。当我长大以后,在外地上学、工作或生小孩时,妈不放心,要来看我,但行动不便。每当这时,不管大哥有多忙,总是代母行事,接来送往。”对二哥的记述惟妙惟肖:“他对礼貌礼节特别讲究,为人厚道大方;一同出行,别人为先;一起吃饭,总是让别人先开筷;最好吃的东西,总是先让给别人,而别人认为不受欢迎的东西,总是他先留用……他很少把自己的痛苦告诉别人,不愿让别人为自己操心,而他总是想方设法让别人得到最大的开心、快乐和幸福;满脑子想的、装的都是别人,唯独没有自己。”对三哥的思念,让人为之落泪:“我可怜的三哥走了,病痛的折磨没有了,经济的压力、烦心的琐事没有了,好象是解脱了,却把深深的痛留给了我们。只要想起三哥,心痛、内疚的热泪会止不住地流淌。”

对老伴的爱戴和呵护,溢于言表,践于身行,充分体现了她对婚姻的理解:责任和承诺。

对自己的成长和工作经历,娓娓道来,历历在目,其中有不少哲理性阐述:“在闫良西飞的十年中,是我年轻时最有活力的一段时间”,“是我最美好人生的一段”。“回忆这十年中经历的一些人和事,勾起了我一幕又一幕永久的美好回忆,深深感觉到当时闫良西飞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多么地真挚与纯朴,同学与同学之间,都表现的非常纯真,互敬互让,真挚友爱,坦诚相待,无话不谈。”调到华半厂后,有过一段幸福的时光,也经历了内难(父母、三哥二哥相继去世,老伴患病,集资买房缺钱)外困(工厂改制转型)的打击和磨难。在打击和困难面前,她没有被击跨、难倒,而是靠坚强的毅志和乐观豁达的心态,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顽强地走出困境。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她有“工作第一”的理念:“在我的印象中,工作永远是我生活、生命的第一位,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伤痛,我都会把它压在心底,并尽快地走出来”。”我想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女人,一定要自尊、自爱、自强、自立,你才会被别人尊重,才会成为一个强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不会被人瞧不起;否则你就会倒下去,甚至永远爬不起来。”

二是她有乐观豁达的品格:“总之,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径,也不可能都是平平坦坦的康庄大道;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也有各种各样的机遇,时顺时不顺的。顺时别得意,不顺时也别沮丧;只要能顽强地走下去,定会迎来阳光灿烂的明天。”

三是她有从苦难中磨炼出来的经历:“这一段生活尽管艰难,但却锻炼、磨炼了我,使我的性格变得更加刚强、坚毅,也算人生财富的积累而受益终生。”

对进入老年时期,她也坦然处之:"我常说人老的感觉真不好。但有时静下来一想,人生在世,由生到死、由少变老、由强变弱,这都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只能面对现实,去接受,去理性地对待,在不同的年龄段去体会不同年龄段的人生价值,我们才能感到坦然。”

对赡养老人的问题,她提出的那些原则规定合情、合理、合法。在对待老人的问题上,她的文笔既生动又有力,既有劝告也有警示:“家有老人是一宝,他是中心,是一个大家庭凝聚力之所在。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让我们都能善待老人吧,开始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因为自己的儿女也在睁大眼睛看着我们对待老人的态度,也在潜移默化地受着影响。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今天为着老人着想,明天儿孙也会为我们着想。身教重于言教,否则,就后悔莫及了。”

听雨悟人生经典句子(读夕阳心声品人生哲理)(2)

对改革开放初期工厂所遇到的困难,她能理解,从不抱怨;对现在国家所取得的成就,她倍加赞扬,一再告诉孩子们要珍惜。

对婚姻家庭,她提出两条原则:“结婚意味着什么?责任和承诺。如果不懂这一点,闪婚闪离,完美追梦,美好的一生就会被闪掉,美梦也未必能成真,后悔晚矣!请切记人上有人,但无完人,人一辈子也不会找到一个十全十美的心上人。如果你真正想得到一生都幸福快乐的家庭,请把握两条:一是永远保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同情,多一份感恩,多一份包容,多一份爱心善心良心好心。二是永远负起你对家庭的责任。”

对交朋待友她提出三条标准:"一是朋友要交久,包容谅解是基础。二是友情要交深,关爱呵护心扎根。三是友情要知心,坦诚相待很要紧。只要做到这三点,知己朋友一大片。不信你就去体验,一定会有成就感。”

对“理解”的理解也很深刻:"人常说,将心比都一理。要相互理解的话,就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但这个位怎么换?这个身怎么设?没有身临其境是根本想象不出来的,充其量是一种假设罢了。只有当你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此时、此地、此景的味道……。所以理解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要处理好两代人的关系,得从两方面努力。作为老年人,期望值不要太高,以回味自己年轻时的心态,来达到理解现在年轻人的心理。作为年轻人,要尽量多一些理解,少一点埋怨;多一些包容,少一点计较;多一些孝心,最终会少一点遗憾。只有这样,社会上慢慢就会形成一代孝敬一代的良性循环,最后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在对挚友、两个女儿、两个孙女的记叙中也很具体,很深刻,读后也非常感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关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能用辩证的思维分析社会现象,看法也很有见地:"难道经济发展和人的精神文明是一对固有的矛盾吗?只能朝两极发展不可统一吗?正确的回答应该是,不是固有的矛盾,是可以统一的。可眼下存在的问题到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纠正,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作为小小百姓也感担忧。随着经济的发展,规章制度越来越多,法规、法律越建越全,可它的约束力震慑力到底有多大?人对它的重视成度又有多少?规章制度靠人去遵守,法规法律靠人去掌握,均属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即人的思想问题,由此我想起毛主席说的一句极富有哲理的话:"人的因素第一。”

特别值得再提的是,她关心社区养老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和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养老的形式上是否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建议可吸改社区的在职职工或退休职工,可采取公益反哺的方法:即在力所能及时为养老机构服务,通过打卡积分的办法,待自己需要养老时即可得到回报。

特别值得三提的是,她写作的语言不但质朴,而且还很时髦。如:“老人在家的工作尽管神圣,但有时也有感到马力不足,身体不给力的时候。”又如:"由此看来,他是一个脚踏实际的’走基层,的党务工作者’,等等。

听雨悟人生经典句子(读夕阳心声品人生哲理)(3)

华州区档案馆《夕阳心声》收藏证书

总之,这个本子以追忆的形式,论述了她对人生的感悟,从中可以看到她那闪烁晶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本子以叙事为线索,深刻阐述了她在处理与长辈、同辈、晚辈以及同事邻里关系中的人伦道德和规范,从中可以看到她那颗善良的永远在为他人而跳动的心。

青青子吟,拳拳我心。

这就是一位“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赤子的素养、品格和情怀。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愿君常为念,灼见启后人。

李志凯

2012年9月28日

李志凯简介:《夕阳心声》作者李琴肖在阎良西飞公司时的同学。退休前任陕西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教授、硕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信誉良好专家”。

原文来源:《夕阳心声》(李琴肖著)

整理编辑:义门村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