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这部小说,我中学时就曾看过记忆虽然有些悠远,但是,在男权主义占统治地位的18世纪的英国,一个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女子形象,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培根随笔论爱情内容?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培根随笔论爱情内容(追求灵魂的尊严和平等)

培根随笔论爱情内容

《简·爱》这部小说,我中学时就曾看过。记忆虽然有些悠远,但是,在男权主义占统治地位的18世纪的英国,一个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女子形象,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

再次阅读这部小说时,更是加深了我的这种印象。那个独立自我的女子,成了我心中的“yyds”(永远的神),让我崇敬和钦佩。

这部小说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以第一人称叙述,小说中主人公的名字就是小说的名。这不由让我想到了小说的作者夏洛蒂·勃郎蒂。她和《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勃郎蒂是一对亲姐妹。《呼啸山庄》我也曾看过,对艾米莉· 勃郎蒂也多少了解一些。姐妹俩虽然都生活在英国同一个家庭,但夏洛蒂·勃郎蒂和艾米莉·勃郎蒂的性格,却大相径庭。夏洛蒂·勃郎蒂显得更加温柔,更加清纯,更加喜欢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这种性格和小说主人公简·爱大致相同。

小说通篇都以简·爱的口述展开,一切都通过她的视角和思维显现。以简·爱的立场和价值观为基点,平实的叙述描写,泰然的自我剖析,袒露出真实和诚恳,让人感到折服可信。这一切又都和夏洛蒂·勃郎蒂的人生经历极其相似。因此,很多人都认为,《简·爱》就是夏洛蒂·勃郎蒂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简·爱》问世已经170多年了。有的人说它是写给女人的小说,也有的人说它是一部爱情小说。看过小说之后,我倒觉得它超出了男人或女人的性别界定,也超出了男女之间的情爱范畴。我以为,它是一部抒发人性之美,追求人的灵魂尊严和平等的传世之作。

最撼动我内心的是在小说中,简·爱对罗切斯特说的一段话:“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渺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多么震撼人心的语言!追求灵魂的尊严和平等,这是在男权主义占统治地位的英国,简·爱心灵的呼喊,也是简·爱人格的特征。《简·爱》诠释了简·爱这种高贵的品性。

《简·爱》中的故事并不复杂,讲述的只是简·爱感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但它所传导出来的意义,却非同凡响。因为小说面世的时候,是18世纪中期,英国早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当时的小说大多都是关于贵族之间的婚姻和感情。而《简·爱》描写的却是社会下层人对爱情的追求和憧憬。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独立于金钱、相貌,而是追求灵魂上的尊严和平等的一种感情。

在当时的英国,妇女地位很受限制。而勃朗宁大胆阐述了对女子地位的看法,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时代的突破 。简·爱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不再盲目服从于男人的世俗要求。这样一个关于女性独立意识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整个社会的纷纷议论,让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强烈冲击。

从《简·爱》问世到现在已经170多年,还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可见追求灵魂的尊严和平等,是人们对普世价值的认同和尊崇。

经典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穿越170多年的时空,依然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的心灵从中受到震撼,这可能就是《简·爱》的意义所在。

简·爱出身在一个牧师家庭,从小父母双亡,在舅舅家过着寄养的生活。疼爱她的舅舅不幸去世。寄人篱下的简·爱,受到舅妈的百般刁难、表姐的蔑视欺负、表哥的蛮横毒打,甚至仆人都看不起她。这是对一个孩子尊严的无情践踏。但是,种种伤害并没有让简·爱屈服,反而让她日益坚韧,内心拥有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10岁那年,因和表哥发生冲突,被打得遍体鳞伤的她,被舅妈锁进恐怖的红房子。遭到简·爱顽强的反抗后,又被狠心的舅妈丢进罗武德孤儿院。

孤儿院教规严苛,院长又是个冷酷的伪君子。在孤儿院,简·爱挨饿受冻,生活极其艰苦,又有斑疹伤寒等流行瘟疫的侵袭,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双重摧残。

苦难的境遇可以压到一个人,但压不垮一颗坚韧的心。在孤儿院简·爱结识了同龄的海伦和老师坦普尔。海伦给了她友情和温暖,坦普尔老师用她那颗善良的心关照简·爱的身心,用知识充实简·爱的大脑。八年炼狱般的生存环境没有吓倒她,她以顽强的毅力埋头读书,学习钢琴绘画,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留校成为一名教师,渐渐拥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

充满坚韧和智慧的简·爱说,“我记起来了,真正的世界无限广阔,一个等待着那些有知识的人去冒各种风险,去追求人生的真谛”。在磨难中不断成长,让她的人生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18岁那年,简·爱尝试开始新的生活,成功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成为一名家庭教师。

她怀着满腔热情,做好了迎接新生活的准备。家庭教师,在当时的英国社会,是被人看不起的下等人。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开始对她也不友善,而简·爱却不被旁人的眼光左右,一直都不卑不亢、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位卑,反而认为她的灵魂和别人一样,都是平等的,理应受到尊重。

罗切斯特是个性情古怪的人。他英俊、富有,却内心压抑苦闷,一脸冷漠沧桑。一个偶然机会,让罗切斯特对简爱开始改变看法。罗切斯特因为骑乘失误,连人带马侧翻在路旁,简·爱帮助他脱离了困境。又经过一段接触,特别是有时和简·爱一起倾诉辩论,互相之间有了进一步了解。简·爱没有受到世俗污染的那颗正直、高尚、纯洁的心灵,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罗切斯特越来越欣赏简·爱,并把她看做是一个可以和自己在心灵上交流的人。久而久之还爱上了简·爱。

为了试探她的爱,罗切斯特在庄园里宴请他的朋友,在简爱面前,佯装和美少女英格拉姆小姐跳舞、喝酒、亲热,可他的眼神始终都没有离开过让他心动的简·爱。简·爱也多次试探罗切斯特对她的爱。经过漫长的交流和罗切斯特的表白,简·爱深受感动。但她拒绝了罗切斯特的物质引诱,依然做着自己的家教工作,最终他们真诚地相爱了。

在即将举行婚礼的一刻,掩藏在桑菲尔德庄园的秘密被人揭开了。原来罗切斯特早已结过婚,被囚禁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就是他的妻子。知道事实真相的简爱,忍受不了感情的欺骗,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

罗切斯特并不回避此事,亲自向她揭开了这桩婚姻的真相,简·爱的内心稍许平静。为了化解尴尬局面,罗切斯特想带她去法国地中海边的别墅,开始全新的生活。简·爱虽然爱着罗切斯特,但却拒绝了。她说:“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这是简·爱告诉罗切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

在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下和富裕生活条件的诱惑之下,她依然坚守住自己的内心。因为她知道,灵魂的平等和尊严,不可亵渎和背叛,这是简·爱最具精神魅力的人格特质。崇尚平等,珍视尊严,是简爱的灵魂底色。深陷爱河的少女,虽然渴望得到这份爱情,但理性思考让她清醒。

为了自尊,她毅然决然离开了罗切斯特,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可爱、性格倔强、灵魂高尚的女性形象。

在我看来,情感是人走向真实自我的试金石,也是让人看清自己内心的测试剂。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在感情上游戏人生。几经周折离开桑菲尔德庄园的简·爱,在圣· 约翰牧师的帮助下,来到了英国中部的一个乡村当教师。在此期间,她意外得到一笔不菲的遗产,毫不犹豫地平分给三个堂兄;知道舅妈病重的消息,尽管舅妈对她刻薄,她还是来到舅妈床前陪护。舅妈祈求简·爱的原谅,她附在舅妈耳边说:“不管过去发生什么,我早已原谅你了”。而面对英俊的圣· 约翰牧师的追求,她却很是纠结。

当圣·约翰对她表达爱意时,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仍然深爱着罗切斯特。此时的她,似乎听到了罗切斯特那撕心裂肺的呼唤声,他和罗切斯特过去发生的一切,都清析地涌入脑海,随着时间流逝,心情愈加沉重。在舅妈去世后,她毅然决地回到了桑了菲尔德庄园。然而一切都变了。疯女人放的一场无情大火焚毁了整个庄园。伯莉也在大火中离世,罗切斯特在大火中致残。面对失去一条胳膊、腿瘸、眼瞎、又丑、又穷的爱德华·费尔法克斯·罗切斯特,简·爱动情地说, “现在正是你需要我的时候,我甘愿做你的翅膀,做你的眼睛。”“我回家了,爱德华,让我留下吧。”她擦去罗切斯特眼角的泪痕,轻轻地依偎在他的身边,两个人从此再也不会分开。

他的爱无关金钱财富,无关地位差异,只关乎纯粹的爱,关乎爱在灵魂上的尊严和平等。

小说的结尾是唯美的。简·爱和罗切斯特彼此相爱的两个人,历经岁月的期盼,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过着恬静满足的世间生活。小说给我的启示和意义在于,一个用自己的平生,演绎追求灵魂平等和尊严的“丑小鸭”,不仅让我看到了爱的纯粹和真实,更让我对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定义。但愿每个内心强大男人或女人,内心都住着一个简·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