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囧妈电影的看法(一个80后观影者的视角解读囧妈)(1)

《囧妈》中最喜欢的一张图片,紧紧相依充满了亲情的味道!

说起徐峥可谓家喻户晓,原以为《囧妈》可以延续“囧”系列一如既往的好口碑,但是看见豆瓣5.9的评分还是有点意外。虽然片子里没了王宝强和黄渤有点失望,但是从简介来看,也是值得一看的好片子:

《囧妈》由徐峥执导,由徐峥、袁泉、黄梅莹、贾冰、郭京飞等人主演,阵容也是不错的。小老板伊万缠身于商业纠纷,却意外同母亲坐上了开往俄罗斯的火车。在旅途中,他和母亲发生激烈冲突,同时还要和竞争对手斗智斗勇。为了最终抵达莫斯科,他不得不和母亲共同克服难关,并面对家庭生活中一直所逃避的问题。

虽然整部电影题材还是亲情牌,但是我观看后觉得对电影的切点是深刻的。时光网评价:“首先电影全程无尿点,能从电影中看到很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折射出很多自己生活中的影子,感触颇深!后半段已经完全入迷,现在真的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了,这个故事也很值得尝试,好好陪着母亲去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跟母亲好好的沟通沟通问问她有没有没完成而我作为子女能帮她完成的心愿,妈妈的爱真的很无私,观影结束心情五味成杂,更多的只能各位自行体会。”时光网的评价可以说是很地道的,这个专业的点评也说明《囧妈》是值得观看的。

一、因为一句话值得你二刷《囧妈》。

观看《囧妈》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徐峥的作品,而是当2020年春节,受新冠影响,春节观影受影响有些失落的时候,徐峥的《囧妈》却另辟蹊径,从大银幕转战网络播出,为打破春节灰霾增添了一丝阳光,少了一些商业,多了一些人情味儿。

二刷《囧妈》用的是西瓜视频。电影开端的一句话一下子就让我感受到这部片子的暖:“字节跳动捐赠2亿元人民币救助基金,唯一请防控一线医务人员提供每人10万元起的风险保障。这句话说得真好!这次疫情许多的医务人员都是主动请缨,临危受命的。许多80,90,乃至零零后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疫情刚开始期间,资源严重不足,在一线是非常危险的。最近一句话被刷屏:“所谓的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在和死神抢人。”我想看见这句话时很多人都起了鸡皮疙瘩,实在是感人!而《囧妈》想到的不仅仅是感人,而是给他们提供风险保障这个保障至少是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件暖心的防毒背心,至少可以让他们可以多一点安慰,给他们的家长多一点安慰!所以二刷不仅仅是为了《囧妈》!

二、因为共鸣,所以流泪。

中国人的母爱是伟大的,也是含蓄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对囧妈电影的看法(一个80后观影者的视角解读囧妈)(2)

多么亲切温柔!

对囧妈电影的看法(一个80后观影者的视角解读囧妈)(3)

对囧妈电影的看法(一个80后观影者的视角解读囧妈)(4)

妈妈的体贴

对囧妈电影的看法(一个80后观影者的视角解读囧妈)(5)

妈妈的担心

1.小老板伊万缠身于商业纠纷,找妈妈要护照时发现妈妈家的门被锁起来了,不得已他找到了K3/4次开往莫斯科火车上的6号车厢的妈妈。对比当时两人的表情伊万的暴躁,妈妈的和蔼耐心,这里的爱体现的是妈妈的包容,因为她爱伊万;一大通激烈对话后伊万说:“要钥匙”,妈妈转身了三秒后才说:“要钥匙也不早说,绕来绕去。”用力扔药盒子后,重重拿起了背包,但是妈妈还是给了钥匙,这里体现的是妈妈哀怨伤心而又能够体贴孩子的爱;发现护照后妈妈看见儿子在车门上挂着,着急的不断地拉拽乘务员衣服,催促乘务员给儿子开门,开门后看见伊万又要拿着护照时大声说:“你不要命啦!”;安全后和蔼的询问儿子之后的行程,“你肯定没吃早饭吧?饿不饿?先吃包方便面吧。”;行李箱里塞满了有营养的吃的东西,日用品,不断地喂打电话的儿子吃东西,妈妈的爱是细心和关心;妈妈是多么希望儿子能陪她去乘这趟有意义的列车,去她心愿的大剧院看她表演,但是还是只是低声咕哝,没有强硬的去阻止伊万的脚步,妈妈的爱是委屈失望也成全;大熊来时不断地催促儿子快点走!妈妈的爱是我可以不要自己的命但是不能让儿子没命!点点滴滴都是妈妈对儿子的爱,但是妈妈至始至终都没有说过爱!所以反应出的是中国妈妈的爱是伟大而含蓄的。我想任何一位妈妈看到这里应该都会有共鸣!儿子都会感慨!有意义而又惹人泪流的中国式妈妈表达。相比较外国人的表达简单的多——给妈妈一个拥抱。

对囧妈电影的看法(一个80后观影者的视角解读囧妈)(6)

伊万偷扔小番茄

2.当看见伊万妈妈在给伊万铺被子;旁边小朋友尿裤子,弄脏地面被妈妈教育;当看见伊万偷偷把不喜欢吃的小番茄趁妈妈不注意时偷偷从窗户缝扔出去,一边扔一边回头生怕妈妈发现的样子;妈妈做了好吃的满怀期待的问伊万好吃吗?伊万笑眯眯面带满足的说好吃的;还要再吃一口红烧肉时,被妈妈盖上盖子说不能吃了,因为多吃会长脂肪肝;妈妈唠叨你脸么那么大,肚子大得像孕妇,身材都管不好,怎么管得好家里,管得好公司啊;妈妈借八卦刘阿姨女儿的百岁宴,表达自己想要抱孙子孙女的愿望;顾及孩子面子才先说别人家孩子做的试管婴儿;关心儿子媳妇的生活;关注孩子喝水;你太让着你老婆了,看见自己孩子跟着她认为不好的人待在一起时警觉的样子……这些画面,80,90的你我应该总有一个画面是从小到大经历过的吧?现在已为人父母的我们是否能理解当时她的苦心。

母爱伟大,但是身为子女的我们为什么有时候不那么喜欢?

听妈妈的话还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不喜欢听。伊万的手机掉在了剩汤里,妈妈说老年乐公众号说过不能开机会坏,只要插在米里36个小时就能开机了,后来手机没坏真的可以开机了;关注孩子喝水,给孩子普及申时喝水利膀胱概念……平时我们的爸爸妈妈也会普及这样的概念,其实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有时候我们就是不喜欢听。

为什么不喜欢听呢?用电影中的一个画面就能解释:40岁的伊万,在火车上睡觉,妈妈拿出了好多床厚厚的被子非要给伊万盖。一个成年人怎么会冷暖不自知?父母为了给你的生活、工作、家庭几乎操碎了心,付出了所有他们认为的能给的关心和爱,但是成年的我们确被保护的透不过气。爱从来不分对错,但是爱不仅仅是我把我觉得最好的给你,你就必须感激接受!感同身受这个词用在这里是再恰当不过!就如《墨菲定律》中的刺猬效应在亲子关系中也非常适用,我们每个人都是完整的个体,纵然不舍,我们和孩子之间终将面对分离!相信很多80后都已经为人父母,看了这部片子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给孩子他需要的才是最好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这一点其实不仅仅是亲子关系适用,夫妻关系同样也适用,就像伊万和张璐的婚姻。

对囧妈电影的看法(一个80后观影者的视角解读囧妈)(7)

面对两代人的思维矛盾,子女需要先“软”。

憋不住时歇斯底里的怒吼。“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的改造我?在你的心里住着一个你幻想出来的儿子(女儿)。”这句话我说过,不知道你说过没有。我的妈妈特别喜欢把我和她同事家的女儿作做对比,也许只是想让我能再努力认真些。但是我当时真的是大吼着跺着脚哭着发脾气了,当时我妈妈的回答表情和伊万妈妈一模一样:“你不是我女儿还是谁的女儿呢。”但是和妈妈意见不一样争执后,是谁先“软”的?

中华文明5000年的“仁义礼智孝”思想,妈妈永远是为了孩子好,这两座思想大山已经在我们的血液里根深蒂固。父母的养育之恩大过天,所以作为子女的我们在争执后总是先“软”的一方。伊万看见妈妈在异国他乡赌气下车进入白雪皑皑的森林,怒火一下子变为了担心,特别害怕她在不熟悉的环境下遇到危险;当妈妈遇到困难时我们希望我们是她最坚强的依靠,就像伊万在去莫斯科大剧院时,历经艰难。也不放弃。我想这就是母子连心,血缘关系的神奇力量!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豆瓣影评评价的:“两代人之间思维模式不同造成矛盾,以及任何爱之下包含的期待落差,控制欲带来的无形伤害。所以对你爱的人,要好好的互相理解,更多的表达,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沟通。你别希望你妈妈主动去尝试理解你,毕竟你是她的儿子。你的妈妈也一样,曾经有那样年轻漂亮的日子,也曾浪漫天真眉目如画,期许着未来,算着日子等着你到来,想着为了你,也要努力过好这一生。所以这一步,需要我们先迈出去。”

对囧妈电影的看法(一个80后观影者的视角解读囧妈)(8)

其实我们的妈妈和伊万妈妈一样。伊万妈妈在大剧院卸妆后白发苍苍的样子,让我们突然发现妈妈也是会老的,他们把最好的岁月给了我们。我们有时可能自私的把她我们人生中的一个生育者、陪伴者,但是我们确是她的全世界!对于80的我来说《囧妈》是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但是影片中因为剧情的需要,难免有一些地方有手法刻意的影子。老搭档的配合默契也是新代替演员不能比的,这些大概就是《囧妈》虽然不囧,但是也没能拿高分的一些原因吧!

对囧妈电影的看法(一个80后观影者的视角解读囧妈)(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