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叔临近退休了,心里边儿特别忐忑。退休前每月工资到手4000元,干了一辈子,根本不知道退休自己能领多少钱养老金。养老金的计算,其实并不简单。有的人说是跟我们退休前的工资有关,有的人说人人都差不多,而有的人说是跟缴费基数、缴费年限、退休年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有关。让我们看一看养老金是如何计算的吧?
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一)最早的养老金计算方式。其实,我们退休前拿工资多少,退休后拿多少养老金,是很早以前的规定。从1951年到1995年前后,实际上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都是按照退休前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的。
比如按照1978年《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退休费是这样计算的: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九十发给。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参加革命工作,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七十五发给;工作年限满十五年不满二十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七十发给;工作年限满十年不满十五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六十发给。退休费低于二十五元的,按二十五元发给。
实际上 除了标准工资以外,还有退休生活补贴等其他待遇。不过总体来看,养老金只跟退休时本人的标准工资相关,发放比例是是按照年龄段划分,是5~10年一个阶段。
(二)中期的养老金计算公式。1991年我国全面建立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国家全面推动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方式,因此形成了固有的养老金计算模式。
当时的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
基础养老金不管男女老幼、缴费年限长短、缴费基数高低,通通领取20%的退休上年度全省或者地市的社会平均工资。
缴费年限、缴费基数重点体现在个人账户养老金中。职工参保缴费,本人按照缴费基数的3%~4%缴费;企业缴纳的统筹账户部分划拨出一定比例记入个人账户,凑足11%的记入基数。退休时,用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除以120。
过渡性养老金,针对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发放一定比例的社会平均工资,一般是本人指数化工资的1%~1.4%。
这种养老金计算方式,由于个人账户的计发利息非常低,一般是一年期定期利率。相对于10%~20%的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快速贬值,人们参保积极性不高。由于当时的保险制度不完善,实际上一些农民等人群可以退保,由于个人只缴纳3%~4%,而退保可以拿到11%,要不在个人账户快速贬值,哪个划算显而易见。因此,2005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重新制定了养老金计发办法。
(三)现在的养老金计算公式。
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养老金计算公式,退休待遇依然是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但是,基础养老金计算方式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方式发生了大的变化。
基础养老金不再只领取20%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而是根据缴费年限、平均缴费档次共同确定领取多少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按最低缴费基数缴费15年,只能领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按照300%基数缴费30年,可以领取60%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基础养老金的差距大大拉开,也有利于形成养老保险多缴长缴的激励机制。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不再是恒定的120个月。而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计发月数表确定,从40岁到70岁。5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95个月,60岁退休则缩减成了139个月。
另外,职工本人的缴费比例逐渐过渡成8%,这样形成个人账户的钱都是个人缴费的部分了。而且2011年随着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明确规定个人账户不可以提前销户,只有退休或者死亡时才能领取。
综上所述,实际上现在的养老金计算公式更加科学,更加公平,有利于多缴多得、长缴多得退休待遇的形成,增加了人们参保的积极性。如果我们参保缴费40年,退休一般也能领取三四千元的养老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