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职业生涯的中段,也就是到了所谓的中年危机之时,对工作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是多数打工人会发出的疑问。这个阶段面临着三大问题:

1.开始工作已经十几年了,升职无望,而且周围的老家伙越来越少,而刚从学校出来的小鲜肉越来越多;

2.也许婚姻关系也到了七年之痒,对家庭既期望,又心烦,期望的是新鲜和变化,心烦的是柴米油盐和房贷,期待每天工作结束,又不知道工作结束回家做什么;

3.工作一方面已经轻车熟路,人际关系圈子也固定了,另一方面不断地质疑当前所做工作的意义在哪里,为什么这份工作需要我来做,有什么差异化的价值,做与不做,做得好与做得差,是否对结果其实没有什么差别。

工作是最大焦虑源(工作的焦虑价值)(1)

哲人说痛苦 反思=进步,这两天正苦恼思索当前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在处理完一件事情之后,突然有了些感悟,工作对个人的价值除了换取劳动收入外,最重要的是体现个人的价值。在帮助他人处理完一项事务之后,之前的苦恼和焦虑突然减轻许多,有一种久旱遇甘霖的感觉,为什么无所事事会感到痛苦,在适当的忙碌下,反而会感受到充实和满足呢?

以个人的感受分析,忙碌能给人带来快乐,如果忙碌的事情本身也有额外的价值,那更是会带来双倍的快乐。工作本身是带有除了报酬以外的情绪价值的,这个价值具备的普遍社会意义越大,或者对周围人的正向影响越大,情绪价值就越高,比如教师、医生,比如造火箭、造航母,比如做慈善、办企业。

通常在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会过于看重技能,在工作之中也总会考虑当前的岗位,工作内容是否有助于自己能力的提升,是否可以将自己从专家提升到资深专家。事实是在职业生涯中能往纵深发展的人是少数,多数人是拉长T字模型中的这一横,也许是深受高考选拔的影响,习惯于用单一的纬度——专业性来评价自己的职业能力,这个结果就是产生持续的焦虑和不安,因为随着领域细分,除非是走科研道路的,否则总是会遇到自己的深度瓶颈。而我的体会是工作的价值并不是与工作技能唯一相关的。

技能是工作中的『术』,而态度才是工作中的『道』。

就如今天我所获得的体会,要获得报酬之外的工作价值,解决工作意义何在的疑问,就要获得工作赋予的情绪价值,那就是帮助他人的价值。本着帮助他人,寻求他人帮助,形成互帮互助的价值循环,具体用哪种技能去承载,是卖橘子还是卖机床,也许并没有什么区别。帮助,意味着被他人需要,意味着自我价值的呈现,人到职场中场,应该考虑的是完善什么技能能够让自己更好地帮助他人,而不是舍本求末总是从做这份工作能给我自己带来什么能力提升考虑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