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能干”一词演变成“能者多劳”,并被别人当作一种理由或借口使唤来使唤去,慢慢地它就成了一个人体力、精力和心理上的无法承受之重。

职场多劳的真相:人在职场能者多劳(1)

(新华社/图)

人在职场,如果有人夸自己能干,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情。因为“能干”的背后,是对自己付出艰辛努力的肯定。被同事夸奖“能干”,说明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大伙的认同;被领导夸赞“能干”,证明自己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说不定还能提拔重用呢。

然而,当“能干”一词被许多人演变成“能者多劳”的时候,当“能者多劳”被别人当作一种理由或借口使唤来使唤去的时候,慢慢地它就成了一个人体力、精力和心理上的无法承受之重。那种无助、苦恼、痛苦乃至煎熬,实在叫人欲罢不能、欲哭无泪。

我曾是一个被“能者多劳”吓得心惊胆战的人。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一个乡的党政办公室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天下午,办公室主任叫我写一份领导讲话材料,说是第二天要召开全乡三夏大忙工作动员大会,分管农业的副乡长要在大会上讲话,需要个讲话材料。我说,我是搞新闻报道的,写领导讲话材料、汇报材料不是专门有秘书吗?再说写三夏大忙的材料也可以让农业技术站懂专业的同志写啊!他说,你的文笔好,还在报纸上发表了稿子和文章,而且这也是副乡长的意思,能者多劳嘛!

我无言以对,只得服从。好在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事过一年四季的农业生产,对农村三夏大忙期间该干些什么、如何才能干好、该注意些什么、哪些才是工作重点等等都心知肚明,写在纸上也就不难了。

果然,第二天早上,副乡长看了我写给他的讲话材料后,频频点头,说我写的材料“不外行”,还夸我出手不凡,是个能干的人。夸得我当时脸都红了,心里不免沾沾自喜。

谁知,从那以后,乡里无论是开农业、工业等经济工作会议,还是召开文化、宣传等精神文明会议,无论是上报县里的材料,还是上报市里的材料,领导都要让我来写。我虽有些招架不住,但他们都拿“能者多劳”的话来鼓励我、激励我,我又能怎么办?况且,这一位副乡长的材料写了,那一位副书记的材料能不写么?那不明显是在得罪领导么?同时,对于爱好写作的我来说,写材料又能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以及思维和逻辑能力,虽然辛苦,也是乐在其中。

于是,我一方面认真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领会上级有关新精神、新要求;另一方面,一有空便到村里,到乡直单位,了解工作实际情况和存在的具体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

我也曾向其他乡镇的新闻报道员打听过他们的工作境遇。有的说,乡镇新闻报道员都是这样,什么材料都要写,没有一个报道员是专职写新闻的;有的直接说,千万不要轻信“能者多劳”的鬼话,一旦相信了,自己就累死了。

刚开始,对他们的话我还将信将疑,可时间一长,就觉得他们的话很有道理,并非空穴来风。当办公室的其他同事也以加班为名,在办公室打牌,或到饭店吃喝,我却在班上或家里字斟句酌、呕心沥血、挑灯夜战地起草文件、撰写领导讲话和工作汇报材料时,当一些部门反反复复地把本该属于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材料,而且自己既能写也能写好的一些请示、报告之类的材料交到我手中,叫我“能者多劳”,也让我写时,我愈来愈对“能者多劳”产生了厌烦、厌恶情绪,有了心惊肉跳的恐惧心理,以至于觉得自己受到了某种任人摆布的侮辱。

特别是,当我体检被查出脑供血严重不足,心脏、肝脏都有问题之后,我知道这是自己因“能者多劳”而长期陷入加班加点、满负荷的高度紧张工作状态造成的。我暗下决心,决定逃离“能者多劳”的苦海。

机遇偏爱有心人。21世纪初,我参加了某开发区管委会文字秘书的招聘考试,并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录用。当时,正好赶上他们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作为文字秘书,领导让我牵头负责申报资料的撰写,资料搜集、汇总等工作。我当然是全力以赴,丝毫不敢懈怠。白天到企业、项目一线调研,夜里撰写申报资料。好在这个开发区管委会的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大家既干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又相互协作、配合。在这里,再也听不到让我心惊肉跳的“能者多劳”的声音了。创建资料缺少什么材料,其他部门的同事都能与我一起去完成,而不是一股脑儿地推给我一个人去做。在这样通力协作、大家事大家干的良好氛围中,我们的申报资料完成得十分顺利,还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

如今,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减负,过去的文山会海现象大大减少。不仅乡镇的文字工作者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随着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的增强,每个单位、机关里“能者多劳”的声音也随之弱小了许多。

(作者为江苏省沭阳县残联工作人员)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之“人在职场”,欢迎来信分享职场心声、吐槽职场经历、打破刻板印象、揭秘行业规则。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吴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