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秦国快速灭亡之由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500余年群雄并立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抵达咸阳,秦三世子婴向其投降,秦亡从横扫六合到城破人亡,相隔仅仅14年时间,不得不让人感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谈到秦朝灭亡的原因,有人归咎于赵高心怀叵测、篡诏谋逆,有人指责李斯贪恋权势、通贼利己,有人说秦军主力“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大军南下守岭南凡此种种,皆不是主要原因,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秦国为何灭亡这么快?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秦国为何灭亡这么快(浅谈秦国快速灭亡之由)

秦国为何灭亡这么快

浅谈秦国快速灭亡之由

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500余年群雄并立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抵达咸阳,秦三世子婴向其投降,秦亡。从横扫六合到城破人亡,相隔仅仅14年时间,不得不让人感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谈到秦朝灭亡的原因,有人归咎于赵高心怀叵测、篡诏谋逆,有人指责李斯贪恋权势、通贼利己,有人说秦军主力“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大军南下守岭南。凡此种种,皆不是主要原因。

1、未能彻底同化山东六国

数百年的战国时代,导致各国形成了差异较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甚至在军事方面也不尽相同。而秦国,地处西部,与戎狄杂居,民风彪悍,野蛮好战,更是为六国所鄙夷。商鞅变法后,秦国虽异军突起,然秦军只知耕战的特性仍为六国所不屑。

秦军利用强大的武力征服六国,却无法用武力消除国家之间各个层面的差异性和独立性,推行统一的文字、货币、度量衡也是杯水车薪。秦国虽然在山东六国建立起郡县制,推行中央集权制,但整体上还是粗犷式管理,并未能起到移风易俗之功效。当然,这只能说上天给秦始皇的时间不够,秦国商鞅变法20余年,才初见成效,要想彻底同化山东六国,没有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是做不到的。

2、透支民力伤民生

春秋战国500余年的战鼓声,尤在脑海;一统天下那10年的喊杀声,亦在耳畔。天下百姓看尽了兵荒马乱与满目疮痍,对宽仁的税收、徭役政策,与宁静清幽的乡间劳作生活,自是心怀期待。然而一统天下、子孙万代的帝王梦里,却描绘不出黔首眼中的希冀。筑长城、修驰道、建骊山墓,征用劳力数百万人,“范喜良”们自是苦不堪言,“孟姜女”们亦是以泪洗面。据估计,当时全国的总人口约为一千多万,而徭役的人口超过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田间荒无人烟,屋里家徒四壁。在此,不由地想到了张养浩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得罪士人和六国贵族

首先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央设三公九卿官僚制,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奠定此后中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然而,相比于分封制,郡县制却堵住了一些功臣、读书人的进阶之路。汉朝建立初期,刘邦也不得不分封有功之臣;一直到汉武帝在位时,才强力推行“推恩令”,收回封疆大吏手中之权。

其次是焚书,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下令焚烧列国史记,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不论秦始皇焚书的政治意图何在,此举毁了数不尽的文化经典。

至于六国贵族,则是被强迫迁居至咸阳,过着连普通国人都不如的生活,往日的富贵荣华与呼风唤雨,也犹如黄粱一梦,一去不返了。

笔者一直认为,“暴秦”之说实属牵强附会,秦国之所作所为,大多是为了子孙万代之业,为了华夏民族之繁荣昌盛。然始皇帝所图甚大,未免操之过急;若上天能多给几十年时间,也未必不能成事。在此,只能望天感叹,悲夫,时也?运也?命也?

,